《尚书·洪范》有“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之说。在治疗上,《内经》提出:“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恶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苫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恶燥”。在临床运用中,班老在应用疏肝的同时,注意养肝,由于肝阴易亏,肝阳易亢,用疏肝之法,常用辛平芳香之品,如素馨花、合欢花、玫瑰花等,做到“疏中有养”,“养中有疏”,即不但要疏肝、调肝,还要补肝。如柴胡疏肝散以疏为主,要酌加当归、黄精以助肝木之敷和;一贯煎为养中有疏之方,也要酌加香附、合欢花、田七花之类辛散之;从而达 “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目的。肾虚则本“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的原则,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虚者用甘润壮水之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汤等,忌用辛燥或苦寒之品。阳虚者则用甘温益气之品,如右归丸、毓麟珠等,忌用凉润或辛散。由于肾为水火之脏,阴阳相生相济,故不论是滋补或温补,均要注意补阴配阳,补阳配阴,如果阴阳俱虚,则精气两亏,就宜阴阳并补。
班老在临证治病时,除正确辨证外,还强调要注意脏腑的特征。肝与肾同居下焦,除了精血同源的关系外,由于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这里存在着开与合的关系。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之升要赖肝的升发,胃之降从乎胆的下泄。同样,脾胃虚弱,中焦湿盛,也可导致肝木不升,胆气不降的局面。临床上要根据脏 腑的特征,全面分析,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