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伤酒


  东垣曰: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只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乃上下分消其湿。今之病者,往往服癥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烁,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下之早,久则为黑疸,慎不可犯,宜以葛花解酲汤主之。

  王海藏曰:治病,宜发汗,若只利小便,炎焰不肯下行。故曰火郁则发之,以辛温散之,是从其体性也。是知利小便,则湿去热不去,若动大便,尤为疏陋。盖大便者,有形质之物,者,无形之水,从汗而发之,是为近理,湿热俱去。故治以苦温,发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湿也。

  《统旨》曰: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昏冒眩晕,头痛如破,宜二陈汤黄连干葛煎服。或冲和汤、缩脾汤、五苓散,用干葛煎汤调服。久困于,遂成酒积腹痛泄泻,或暴饮有灰,亦能致之,并宜酒煮黄连丸。多饮结成酒癖,腹中有块,随气上下,冲和汤黄连蓬术停胸膈为痰饮者,枳实半夏汤加曲糵,用吐法尤妙。

  刘宗厚曰:者,是有形之物,即水饮同体也。今言无形元气受病,不得伤于有形阴血者,盖谓者,湿热之物,入胃则脏气俱热,逐气升降之际,而半有消耗之矣。至伤于肠胃,则升之不散,降之不下,郁于气分无形之地位,故言无形之物,非若水饮性体全降于肠胃中也。若今人之饮醇则便少,此其可验。是以伤则宜汗之、泻之,不得用重峻下剂。盖此等药不能入气分,反伤有形阴血耳。但斯意隐然,使人不能无疑。故或有辨之者,兹不复具。然昔人有用下剂者,盖或有饮伤积日久,而汗之、泄之不能愈,则重峻下剂而或可哉。故用者自宜对症详审,勿以辞害意可也。

  东垣葛花解酲汤

  饮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  木香  橘红(各五分)  人参  茯苓  猪苓(各一钱)  神曲(炒)  泽泻  干姜  白术(各二钱)  白豆蔻  葛花  砂仁(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但得微汗,则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此酗饮成病,自损元气,惟病者宜之。

  丹溪乌梅丸  治毒,化痰消食。

  乌梅(一斤)  半夏  白矾(各八两)  生姜(二两)

  上为细末,以新瓦二片夹定,火焙三日夜为度,次入神曲麦芽陈皮青皮莪术枳壳丁皮大腹子各四两,糊丸。每服四五十丸,姜汤下。

  洁古百杯丸

  胸中膈气痞满,面色黄黑,将成癖疾,饮食不进,日渐羸瘦。如欲饮者,先服不醉。

  生姜(一斤,去皮,切片,以盐二两淹一宿,焙干)  橘红  干姜(各三两)  木香  茴香(炮。各一钱)  广荗(炮,三钱)  益智仁(二十粒)  丁香(五十粒)  砂仁  白豆蔻(各三十粒)  甘草(炙)  三棱(炮。各二钱)

  上炼丸,每一两作五丸,朱砂为衣,姜汤嚼下。

  酒煮黄连丸(方见下血门)

  《济世方酒积乌梅丸

  乌梅(一两)  青木香(四钱)  砂仁(五钱)  巴豆霜(一钱)  半夏曲(七钱)  枳实(五钱)  杏仁(三钱)  黄连(一两,浸一宿)

  上蒸饼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八丸,白汤下。


上一篇:伤饮、伤食 下一篇:伤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