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小金钱草

小金钱草

出处: 《四川中药志
实际拼音: Xiǎo Jīn Qián Cǎo
别名: 荷包草(《百草镜》),肉馄饨草(《眼科要览》),金锁匙(《纲目拾遗》),黄疸草(《中国植物图鉴》),小马蹄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螺丕草(《福建民间草药》),小铜钱草酒杯窝(《广西中兽医药植》),金挖耳鸡眼草小灯盏菜(《广西中药志》),小迎风草小碗碗草(《四川中药志》),小元宝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落地金钱(《福建中草药》),小蛤蟆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九连环(《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旋花科植物马蹄金全草。4~6月收采,晒干,去净泥杂。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匍匐、纤细,长至30厘米,节处着地生不定根,全体通常被丁字形着生的毛。单叶互生,圆形至肾形,径6~10毫米,很少达25毫米,先端圆形,有时微凹,全缘,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光滑,下面浅绿色,秃净或有疏柔毛。花小,单生叶腋,花梗短于叶柄;花萼5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毫米,绿色,宿存;花冠钟状,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2室,为两个分离的心皮组成。蒴果近球形,径约2毫米,短于花萼。种子两粒。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路边、草丛、墙下等半阴湿处。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台湾等地。产四川、浙江、福建、广西、湖南等地。
性状: 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根细,黄绿色,茎纤细,灰棕色,连同叶之下面,均被以稀疏白色或灰黄色毛茸。质脆,易折断。断面中有小孔。叶互生,多皱缩,圆形或肾形,灰绿色至棕色,上面稍粗糙,质脆易碎,生药中稀见花果。气微弱,味辛。
性味:

苦辛,凉。

①《纲目拾遗》:"性微寒。"

②《福建民间草药》:"辛,平。"

③《广西中药志》:"味淡微酸,性凉,无毒。"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肺、肝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活血。治黄疸痢疾,砂石淋痛,白浊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

①《百草镜》:"利湿热。治黄疸,臌胀,白浊经闭;捣汁点热眼;煎汤洗痔疮肿痛。"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病后体虚,兴奋精神;又可利尿,治水肿。"

③《广西中药志》:"利尿,散瘀,止痛。治五淋白浊痢疾外治跌打刀伤,风火眼痛。"

④《四川中药志》:"除风,理气。治风寒咳嗽跌打损伤黄疸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滴眼。
注意事项: 《纲目拾遗》:"忌盐。"
复方:

①治黄疸荷包草螺蛳三合。同捣汁澄清,煨热服。(《周益生家宝方》)

②治痢疾:鲜螺丕草两三握;洗净后,捣烂并绞汁,加冰糖一两炖半小时,饭前分两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水肿初起:活鲫鱼大者一尾,用瓷片割开,去鳞及肠血,以纸拭净,勿见水,以荷包草填腹令满,甜白蒸热,去草食鱼。(《百草镜》)

④治全身水肿(肾炎):鲜马蹄金捣敷脐上,每日一次,七日为一疗程,或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膀胱结石及胆结石:小金钱草满天星大金钱草蒲公英。共煎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伤风感冒马蹄金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中暑腹痛:鲜马蹄金二两。捣汁,冲或开水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尿血:鲜马蹄金一至二两,冰糖五钱。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小儿腹胀:鲜黄疸草一两,冰糖三钱,开水适量冲炖服;渣捣敷脐中

⑩治跌打损伤:鲜黄疸草五钱,生姜二片,共捣烂擦伤处;并以鲜黄疸草二两,黄、开水各四两,炖服。

⑾治小儿乳蛾:鲜黄疸草捣烂,浸米泔中约一小时,取浓汁频频含漱。(⑨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⑿治眼中生疔:肉馄饨草(连根、叶)和酒酿糟捣汁饮。(《眼科要览》)

⒀治手指螺疔:鲜黄疸草一两,冬少许,捣烂敷患处。未成脓者消散,巳成脓者促其溃脓。(《闽东本草》)

⒁治乳痈:鲜马蹄金捣烂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⒂治蛇咬:灰藿、内馄饨草、野甜菜,三味共捣敷之。(《周益生家宝方》)

⒃治肺出血:鲜螺丕草一握,洗净,捣烂并绞汁,酌加冰糖炖半小时,饭后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中华本草》:小金钱草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实际拼音: Xiǎo Jīn Qián Cǎo
英文名: Creeping Dichondra Herb, Herb of Creeping Dichondra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马蹄金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hondra repens Forst.

采收和储藏:全年随时可采,鲜用或洗净晒干。

原形态: 马蹄金,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叶柄长3-5cm;叶片肾形至圆形,直径0.4-2.5cm,先端宽圆形或微缺,基部阔心形,叶面微被毛,背面被贴生短柔毛,全缘。花单生于叶腋,花柄短于叶柄,丝状;萼片5,倒卵状长圆形至匙形,长2-3mm,背面及边缘被毛;花冠钟状,黄色,深5处;子房被疏柔毛,2室,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5mm,膜质。种子1-2颗,黄色至褐色,无毛。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沟边草从事 或墙下、花坛等半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栽培:

生物学物性 生长于半阴湿,土质肥沃的田间或山地。

栽培技术 采用分蔸繁殖,于4-5月将匍匐茎带土铲起分成小蔸,按穴距15-20cm进行栽植。栽浇水保湿,注意除去杂草。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缠绕成团。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有小孔。叶互生,多皱缩,青绿色,灰绿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圆形或肾形,直径0.5-2cm,基部心形,上面微被毛,下面具短柔毛,全缘;叶柄长约2cm;质脆易碎。偶见灰棕色近圆球形果实,直径约2mm。种子1-2,黄色或褐色,气微,味辛。以吉多、色青绿者为佳。
药理作用: 58%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苦辛;凉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黄疸痢疾砂淋白浊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纲目拾遗》:忌盐。
各家论述:

1.《百草镜》:利湿热。治黄疸,臌胀,白浊经闭;捣汁点热眼;煎汤洗痔疮肿痛。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病后体虚,兴奋精神;又可利尿,治水肿

3.《广西中药志》:利尿,散瘀,止痛。治五淋白浊痢疾外治跌打刀伤,风火眼痛。

4.《四川中药志》:除风,理气。治风寒咳嗽跌打损伤黄疸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