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热第五
《巢氏病源》烦热候∶小儿脏腑实,血气盛者,表里俱热,则苦烦躁不安,皮肤壮热也。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肺脏伏热歌∶
肺家伏热病难测,夜卧心烦大便结。劝君微取三两行,次进温平药教吃。如加口臭鼻清涎,更问根源须保惜。若还壮热怕难医,妙剂休来谩相逼。
此病大小肠风,结涩不通,当进宽大肠槟榔散(方见本门。)潮热口臭,鼻有清涕,恐难治,为脾肺损也。
《本草》去小儿烦热,止渴方。
陶隐居去小儿烦热惊气方
上用景天叶,不以多少,煎汤洗浴,妙。
竹叶 小麦(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三两) 黄芩 麦门冬 茯苓(各二两) 人参(一两半) 生姜(五两) 甘草(炙) 栝蒌根 半夏(各一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内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五服。
黄芩 川大黄(锉碎,炒) 甘草(炙) 川芒硝 麦门冬(去心) 石膏(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
大青 川大黄(锉,炒。各半两) 牛黄(半分,细研) 朱砂 甘草(炙赤,锉) 犀角(屑) 元参 川升麻 栀子仁(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沙糖水调半钱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人参(去芦头) 天竺黄(细研) 钩藤(各一分) 甘草(半两,炙赤,锉) 牛黄(半分,细研)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竹叶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犀角(末,半两) 青黛 代赭 朱砂(各一分) 蛇蜕皮(灰,一钱)
上件药都研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青黛(三分) 麝香(半分) 朱砂(一分) 干地龙(七条,炒,为末)
上件药都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龙胆(去芦头) 黄连(去须。各一两) 铅霜(半两) 牛黄(一钱) 铁粉(一分。各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蜜水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上以水一大盏煮粥,临熟投牛蒡汁搅匀,空腹温温食之。
《灵苑》小金箔丸 解大人、小儿心脏壅毒,咽喉不利,上壅口疮,夜卧不稳,心膈烦躁。化痰毒风涎,安魂定魄。治惊邪,镇心神;解室女骨蒸热劳方。
金箔(五片) 朱砂 琥珀 雄黄 硼砂 铅白霜(各二钱) 白龙脑 生犀(末) 天竺黄 寒水石(过。各三钱) 牛黄(少许研)
上十一味同入乳钵内,细研如粉,用粟米饮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用竹叶熟蜜水下。旧方云∶大金箔丸治大人疾,小金箔丸治小儿疾,今亦互服。但小金箔丸正凉,大金箔丸小温而治风。
雷丸(二十个) 大黄(四两) 黄芩(一两) 丹参(二两) 苦参 石膏(研。各三两)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半。浴儿讫,粉粉之,勿浓衣,一宿复浴,避阴及目。一方只用石膏末半升,雷丸五两,以雪水六升煮二升,用帛染拭头体。
茯神 人参 天竺黄(研) 钩藤(各一分) 牛黄(半分,研入) 郁金 甘草(炙。各半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煎竹叶汤调下。
槟榔(生) 大黄(蒸) 青皮(各一分) 黑牵牛(一钱,微炒) 木香(少许,炮)
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蜜水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