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血痢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痢如膏血候∶此是赤痢肠虚极,肠间脂与血俱下,故谓痢如膏血也。
《圣惠》∶夫小儿血痢者,由热毒折于血,血入大肠故也。血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常无停滞。若为毒热所乘,遇肠虚,血渗入于肠则成血痢也。
《婴童宝鉴》∶小儿肠热,即痢下鲜血,一如肠风。
《仙人水鉴》小儿血痢方。
甘草(炙,一寸) 大腹(一个) 人参 黄盐(陶隐居云∶北海盐黄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白石脂(各一分)
《外台》∶《广济》疗小儿热毒痢方。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外台》∶《广济》又方
葱白(三两) 香豉(三合) 栀子(绵裹,七枚) 黄连(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台》∶《广济》又疗下鲜血方。
上用栀子仁烧灰末,水和一钱匕服。量其大小,加减服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神良。崔氏同。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服一合,至再服。
《外台》刘氏疗小儿血痢方。
地榆 黄柏 黄连 黄芩(各六分) 马蔺子(二分) 茜根(一两) 生姜(三分)
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与一合至二合为度。
上并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木犀也。
黄连(去须,微炒) 犀角(屑) 白 荷根 黄芩 蔓菁根 吴蓝(各一两) 白头翁(三分) 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体热心烦,腹痛口干,不欲饮食,四肢羸瘦。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地榆(微炙,锉) 吴蓝 黄连(去须,微炒)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茜根(锉,一两) 地榆(微炙,锉) 马蔺子(微炒)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炙,锉) 黄芩 当归(锉,微炒。各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薤白三寸,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没石子(微煨) 肉豆蔻(去壳。各一枚) 樗根(锉,三分) 茜根(锉,半两) 茶末(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地榆(微炙,锉) 黄柏(去粗皮,微炙,锉。各一两半) 马蔺子(微炒,半两) 茜根(锉,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犀角(屑,三分) 地脉草(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婴孺》亦收治蛊痢。
《圣惠》又方
上件药同研细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腹肚 痛方。
上用益母草半两,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上用露蜂房烧灰,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乳汁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上以水一大盏煮作粥,后入二味和调,食前服之。
《婴孺》治小儿血痢方。
薤白(三两) 盐豉(绵包,三合) 栀子(七个) 黄连(一两)
上以水四升,煮及一升二合,分温三服。或服三、二合,时时与之,或为三、四服,如六、七里久再进。
若下鲜血,取栀子仁烧灰末之,和水服如胡桃仁大,频服三、四服瘥止。
《婴孺》治小儿痢如膏血藜芦散方
藜芦(炙,三铢) 巴豆(去皮,炒,十四个) 乱发(一鸡子大烧灰) 干姜(五块子) 蜀椒(三合汁) 盐豉(半升,炒)
上为末。每二分匕与儿服,不能服,当哺之。
蛇蜕皮(烧灰) 鸡头壳(烧灰存性。各一两) 胡黄连 水蓼(各半两)
以上各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半两) 真芦荟 牛黄 粉霜(各细研。一分)
上件都拌匀,再研细,软饭和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不拘时候。
黄连(去须,二两) 当归(洗,焙干,一两) 白头翁 蔓菁根(汤洗,焙干。各三分) 木香 川楝子(面裹,炮。各七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茜根(锉) 地榆(锉) 黄连(去须) 赤石脂 阿胶(炙熟。各一两) 甘草(炙) 黄柏(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黄连(去须) 川楝子(各一两) 木香 阿胶(炙) 吴茱萸(微炒) 当归(洗,焙干。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粟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乳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赤石脂(烧赤) 白龙骨 阿胶(炙。各一两) 诃梨勒皮 木香 干姜(炮) 黄连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粟米饮调下,食前。
川黄连(去须,二两) 大枣(半升) 干姜(一两) 白矾(半两)
上件药瓦器盛,盐泥固济,留一窍子,以木炭火烧,烟息为度,取出,捣罗为末,白面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大者加丸数。
上为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庄氏家传》治血痢方。
上为细末。用浆水调下一钱。
《吉氏家传》治小儿血痢方。
上用宣连为末,以鸡子搜作饼子,炭火 令通赤,便盖着勿令泄气,候冷细研。空心米饮下半钱,大人一钱,以意加减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血痢方。
上只用熟水调下好郁金末半钱。
《吉氏家传》又方
上末,用蜜为膏,井华水化少许。
地榆(一分,炒) 诃子(五个,炮去皮) 陈槐花 黄连(各一钱。炒)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陈米饮下。
龙骨根草(半两,一名鬼箭根,又名茅枳根) 甘草节 当归 芍药 大黄(蒸) 连翘 栝萎根 山慈菇(以上各一分)
上为细末,不用罗。每服三大钱,水二盏煎取一小盏,去滓,作饮子服。
《朱氏家传》治血痢方。
上件为末,空心,以粥饮调下半钱。大人一钱至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