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痰病章


张仲景五饮互异,其要言不烦,当以温药和之。仲景云∶脉沉而弦属饮,面色鲜明属饮,饮家咳甚当治其饮,不当治咳。仲景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内经》云∶不得卧,卧则喘甚塞,乃肺气之逆乱也。着枕咳呛,如上气不下,下必冲上逆,其痰饮伏于至阴之界。肾脏络病无疑。昔肥今瘦为饮人身怪病皆痰甚,脾胃虚弱湿不渗。湿热相蒸逆生痰,游行到处皆成病。脾气散精津液生,为气为血体丰盛。或感气郁湿热风,津液皆化为痰饮。痰随气升先治气,气升属火降火胜。实脾燥湿是良方(实脾饮用苍术木瓜香附甘草川朴木香腹皮白蔻大枣生姜,因痰生于脾胃也),降火顺气能接命。古人总用二陈汤,随病加减如神应。有火益以栀芩连,降气苏壳苁蓉顺。头疼鼻塞是挟风,紫苏羌活防风进。面红咳喘咯不出,卒倒痰涎为痫痉。热痰青黛芩连花粉知母桔梗入。身重疲倦名挟湿,面目浮肿气喘急。脉形濡滑为湿痰燥湿健脾白术。吐咯不出痰硬极,动则气喘名夹郁。右脉沉滑左手平,星附(香附)贝兼海石呕吐恶心胸痞塞,遇寒则甚滑迟脉寒痰治用肉桂姜,益智款冬细辛吃(细辛不可轻用)。猝倒仆地不知人,角弓反张风痰立。黑卜白附半天麻僵蚕牙皂竹沥恶心呕吐咽酸,胸膈饱闷为夹食。右关紧滑名食痰,平胃面芽楂枳实气虚须用六君汤,贝母花粉二冬(天冬麦冬)合。血虚须用四物汤,地芍芎归姜汁益。胁痰白芥子青皮经络滞痰须竹沥(加姜汁)。

感寒引动宿饮上逆

干姜 桂枝 杏仁 茯苓 苡仁 五味 白芍 半夏 蛤粉 甘草

痰热内闭神昏

半夏 桔梗 郁金 橘红 菖蒲 枳实 姜汁 竹沥

木火犯中胃火

二陈汤甘草,加丹皮、川斛、桑叶羚角片连翘川朴降香汁、白蒺藜半夏橘红

湿热蒸疾

茅术 黄柏 枳实 山栀 白蒺藜 黄连 半夏 川朴 橘红 莱菔 降香

肾虚多痰(治痰之本)

熟地 茯苓 补骨脂 车前 五味子 淮膝 远志 胡桃肉 枸杞

丸。

胃阳

六君子汤木香益智。《外台》茯苓饮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茯苓桂枝汤

寒饮浊邪上冲膻中,不卧迷呆

南星 姜汁制茯苓 菖蒲 白附 姜汁 炒桂枝 炙草

中虚湿热

中焦阳气健运不息,阴浊痰涎焉有窃踞之理。二陈加人参石斛苡仁枳实茯苓。如目黄龈血,不作实热治。

喉痒痰饮挟燥

杏仁 橘红 天花粉 象贝 茯苓 半夏曲

哮喘伏饮

小青龙汤细辛

气火不降

二陈汤甘草,加栝山栀郁金左金丸枳实竹沥、姜汁。

胸次清阳少旋,支脉结饮

头中冷痛,筋脉掣痛,四末时冷。末即支也,《外台》茯苓饮、栝半夏桂枝、参、术、橘饮薤白茯苓、姜汁。

肝络久病,悬饮流入胃络,致痛不已,宜太阳阳明开阖方法

人参 甘草 煨姜 茯苓 桂枝 南枣

腑中之气开阖失司,最虑中满。夫太阳司开,阳明司阖,浊阴弥漫,通腑即是通阳。仿仲景开太阳法。

牡蛎 泽泻 干姜 防己 五味

陈曰∶喻嘉言谓浊阴上加于天,非离照当空,气露焉得退避。反以地黄五味阴药附和其阴,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测,当用仲景熟地附配生姜法,扫群阴以驱饮邪,维阳气以立基本。


上一篇:气病章 下一篇:咳嗽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