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小洋紫苏
实际拼音:
Xiǎo Yánɡ Zǐ Sū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肉叶鞘蕊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eus carnosiolius(Hemsl.)Dunn[Plectranthus carnosifolius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肉叶鞘蕊花,多处生肉质草本,高级我30cm。茎直立,多分枝,幼时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压扁状,多少具翅;叶片肉抽,宽卵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2-3.5cm,先端钝或圆,基部截形或近圆形,边比缘具疏圆齿,两面略带紫色或紫色,被毛并具腺点。轮伞花序多花,排列总状圆锥花序,长达18cm,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苞片倒卵形,长约4mm,先端具小尖头,外面齿腺微柔毛及腺点;花萼卵状钟形,长约2.5mm,外面具腺微柔毛及腺点,果时增大长达8mm,萼齿5,近等长,后齿特别增大,三角状卵圆形,果时外反,其余4齿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浅或深紫色,外被微柔毛,长约1.2cm,上唇4浅裂,外反,下唇全缘,伸长,凹陷成舟形,基部狭;雄蕊4,内藏花丝基部合生或鞘状,包围花柱基部柱头2浅裂;花盘前方膨大。小坚果卵状圆形,黑棕色,光滑。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石山林中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味苦;性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