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水杨木白皮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Shuǐ Yánɡ Mù Bái Pí
来源: 杨柳科植物红皮树干的内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水杨根"条。
药理作用: 水杨甙口服后15~30分钟,在尿中即可出现水杨甙元、水杨酸等,因此它也有抗风湿作用;其作用基于在体内分解出水杨酸,但此种转变又不是恒定的,因而其治疗价值低于水杨酸。它尚有苦味健胃作用。水杨甙元4~10%有局部麻醉作用。
功能主治: 千金方》:"治金疮苦痛,杨木白皮熬令燥,末之,服方寸匕,日三。又末敷疮中。"

《中华本草》:水杨木白皮

出处: 出自《纲目》。
实际拼音: Shuǐ Yánɡ Mù Bái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树干的内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sinopurpurea C.Wang et Ch.Y.Yan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或早春采剥树皮,趁鲜刮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小枝无毛;当年枝初有短绒毛,后无毛。芽长卵形或长圆形,初有毛,后无毛。叶对生或斜对生,披针形,长5-10cm,宽1-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形,边缘有腺锯齿,幼时有短绒毛,脉上尤密,成叶两面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花先叶开放,长2-3cm,对生或互生,无花序梗,基部具2-3枚下面密被长毛的椭圆形鳞片片卵形,黑色,两面具长柔毛;腺体1,腹生;雄蕊2,花丝合生,无毛,花药4室;子房密被灰绒毛,柄短,花柱长0.1-0.2mm,柱头头状。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同属植物Salix purpurea L.的树皮含杞柳甙(salipurposide),水杨甙(salicin),水杨皮质甙(salicordin)和异杞柳甙(isosalipurposide)
药理作用: 水杨甙口服后15-30分钟,在尿中即可出现水杨甙元(Saligenin)、水杨酸等,因此它也有抗风湿作用;其作用基于在体内分解出水杨酸,但此种转变又不是恒定的,因而其治疗价值低于水杨酸。它尚有苦味健胃作用,水杨甙元4-10%有局部麻醉作用。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消肿,定痛。主乳痈;金疮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2-6g。外用:适量,研末敷。
复方: 千金方》:治金疮苦痛,杨木白皮熬令燥,末之,服方寸匕,日三。又末敷疮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