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第五卷-胀满门


(一名臌胀)

  《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盖言脾虚不能运化,此胀满之所由生也。)

  又曰: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清浊相干而为胀也,其中亦有寒热之分。)

  《灵枢》曰:胀者皆因厥气在下,寒气逆上,营气留止,真邪相攻,两气相抟,合而为胀。又曰:内虚不足,中寒湿,令人中满。又曰:胃中寒,则胀满。

  《针经》云:胀取三阳三阳者,足太阳膀胱。寒水为胀也。此皆以胀为寒也。  《内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丹溪曰: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受伤,转输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湿郁为热,热又生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曰:鼓胀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又名者,若侵食,有之义。是以胀满为热也。

  阳热为邪,则身体有热,胀满而咽干阴寒为邪,则吐不下食,胀满而自利。

  又有谷胀水胀气胀血胀,不可不别。

  失饥伤饱,痞闷停酸,旦食暮不能食者,是为谷胀

  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肌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是为水胀

  七情郁结,气道壅隔,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肿大而四肢瘦削,是为气胀

  烦躁漱水,迷忘惊狂,痛闷呕恶,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妇人尤多见之,是为血胀

  又有五脏六腑之胀。(出《灵枢·胀论篇》,全文在《医旨绪余》。)

  《灵枢》曰:心胀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虚满喘咳肝胀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善,四肢烦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腹满引背央央然,腰痛。胃胀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小腹䐜胀,引腰而痛。膀胱胀少腹满气癃三焦胀,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大概有虚实之辨,实者,腹中常胀,外坚内痛,按之不陷,法当疏利。虚者,时胀时减,虚气留滞,按之则濡,法当以温药和之。

  又有五积久而成胀满者,有外感寒邪,传入于里,寒变为热,作胃实而胀满者。有痎疟久而成胀满者。治疗之法,在体认详明,按而治之可也。

  久病羸乏,变为胀满,喘息不得,及肿胀而肌肉崩溃,足流水,唇黑,缺盆平,脐突,背平,足心满,此数者,皆为五脏损败,不治之症也。

  陈无择曰:胀满皆脏气不平,胜乘相因为病。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怒乘肺,肺气不传,必胀于大肠,名曰乘克。

  丹溪戒云:医家不察虚实,急于作效。病者苦于胀急,喜行利药,以求通快。不知宽得一日、半日,其肿愈甚,病邪深矣,真气伤矣。

  《脉诀举要》曰: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弱阴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则可治,虚则危急。

  丹溪云:宜大补中气行湿。此乃脾虚之甚,必须近音乐,断厚味,大剂人参白术,佐以陈皮茯苓苍术之类。有脉实坚,人壮盛者,或可攻之,便可收补,用参、术为主。凡补气必带厚朴宽满,以其叶辛,能散其结也,须用姜汁制之。肥胖人初胀未久,以胃苓汤服。如面白腹胀,是气虚,宜参、术、厚朴陈皮。如瘦人腹胀,是热,宜黄连厚朴香附白芍。如因有故蓄血腹胀者,宜抵当丸下死血。如因有食积腹胀,有热者,用木香槟榔丸;有寒者,用木香厚朴丁香砂仁神曲香附。如因外寒内热腹胀者,用藿香麻黄升麻干葛桂枝。因大怒而腹胀者,宜青皮陈皮香附木香栀子仁、芦荟。实者按之坚,须下之,次消之,次补之。虚者温之,升之,补之。朝宽暮急,血虚;暮宽朝急,气虚;终日急,气血俱虚。腹胀,不宽满者,食肉多,用黄连一两,阿魏半两,浸,蒸饼为丸,同温中丸白术汤下。食肉多,三补丸料内加香附半夏曲蒸饼糊丸服。


上一篇:仲景治水大法 下一篇:臌胀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