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毒论治
论曰:经书所载蛊毒有数种。闽中山间人造作之。以虫蛇之类,用器皿盛贮,听其互相食啖,有一物独存者,则谓之蛊。取其毒于酒中,能祸于人。
中其毒也,令人心腹绞痛,如有物咬,吐下血皆如烂肉,若不即治,蚀人五脏即死。然此病有缓有急,急者仓卒十数日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周腹内,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即心痛烦躁,而病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脏腑则死矣。死则病流注,染着旁人,遂成蛊注也。
欲验之法,令病人唾水,沉者是蛊,不沉者非蛊也。或含一大豆,豆胀皮脱者蛊也,豆不烂脱非蛊也。以鹄皮至病人卧下,勿令病人知,病剧者是蛊病,不剧者非蛊也。
治疗之法,不可作他病治之,切须审细,古人以败鼓皮烧灰,米饮服方寸匕。须臾自呼蛊家姓名,令呼唤将去则愈。
治蛊毒。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每服三丸,空心,煎干姜汤送下,当转下恶物并蛊毒等,当烦闷,后以鸭为羹食之。
治五种蛊毒。
治中诸物毒。
右件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得吐即效,未吐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