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
干呕者,寒郁中脘,令阳气蕴而不舒,欲吐而不能吐也。若有热在内而呕,则或出酸水苦水痰食矣,安有干呕之理哉?故凡见干呕,即为寒证无疑。其太阳与少阳及水气,皆有干呕。如太阳干呕,则有头痛发热;少阳干呕,则有胸满胁痛;水气干呕,则有胁下引痛。若直中阴寒干呕,则外无一毫表证,必见下利清谷及诸寒证也。然太阳少阳水气三者之干呕,皆不离乎寒也。
伤寒表不解,干呕身热微喘,或自利而咳,小青龙汤。
汗出痞闷,胁下引痛,干呕短气者,十枣汤。
手足厥冷,干呕及哕而烦满者,橘皮竹茹汤。
太阴腹满干呕,理中汤加橘皮、半夏。
少阴病下利,脉沉细干呕,干姜附子汤。
干呕而烦,厥逆无脉,白通加猪胆汁汤。
里寒外热,脉微欲绝干呕,通脉四逆汤。
膈上有寒饮干呕,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
厥阴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
温病热病时疫,干呕烦闷者,黄连解毒汤。
凡干呕表证,及水寒留饮,与阴寒内拒,治各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