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五)益心安神茶


  561.酸枣仁茶


原料:酸枣仁5g、花1g。

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150ml,冲泡花饮用。也可不用,以煎煮液代茶饮

功能:宁心安神,养肝,敛汗;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降压。

用途: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来源:传统药方。

  562.酸枣参茶


原料:酸枣仁5g、人参2g、茯苓2g、花1g。

用法: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的煎煮液250ml,冲泡花饮用。也可不用

功能:养阴敛汗。

用途:失眠盗汗

来源:《普济方》。

  563.酸枣竹茶


原料:酸枣仁5g、竹叶3g、花1g。

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200ml,冲泡竹叶、花饮用。也可不用

功能:清心安神

用途:睡卧不安、心多惊悸

来源:《圣惠方》。

  564.酸枣丹茶


原料:酸枣仁5g、丹参3g、花1g。

用法:用酸枣仁丹参的煎煮液250ml,冲泡花饮用。也可不用

功能:清心除烦,养血活血。

用途:冠心病虚烦失眠。

来源:传统药方。

  565.酸枣石茶


原料:酸枣仁5g、代赭石3g、花1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酸枣仁代赭石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饮。也可不用

功能:养血,重镇安神

用途:阳燥动神不安舍所致失眠。

来源:传统药方。

  566.酸枣连茶


原料:酸枣仁5g、黄连18g、花1g、糖1g。

用法:用酸枣仁黄连的煎煮液200泡饮用。也可不用

功能:养血安神清心除烦。

用途:心血不足、心火亢旺所致心神不安之烦燥难眠、口腔溃疡口苦

来源:传统药方。

  567.龙眼茶


原料:龙眼肉10g、花1g。

用法:用龙眼肉的煎煮液250ml,泡饮。也可不用,以煎煮液代茶饮

功能:益心脾,补气血,安神

用途:心脾气血虚弱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来源:传统药方。

  568.龙眼参茶


原料:龙眼肉5g、西洋参2g、花1g。

用法:用龙眼肉西洋参的煎煮液300ml,泡饮。也可不用

功能:益气血,宁心神。

用途:体虚失眠;产妇临盆前饮用可助力。

来源:《随息居饮食谱》。

  569.龙眼姜茶


原料:龙眼肉5g、生姜3g、红3g。

用法:用龙眼肉生姜的煎煮液300泡饮用。

功能:益脾温中止泻。

用途:脾虚泄泻腹冷痛

来源:《泉州本草》。

  570.百合茶


原料:百合10g、绿3g。

用法:用百合的煎煮液300泡饮用。可不用

功能: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用途: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肺痨久嗽、咳唾痰血脚气浮肿

来源:传统药方。

  571.百合冬姜茶


原料:百合5g、款冬花3g、生姜3g、绿3g。

用法:用百合款冬花生姜的煎煮液350ml,泡饮用。

功能:润肺祛痰。

用途:咳痰不止、甚则痰中带血。

来源:《济生方》。

  572.百合固金茶


原料:百合5g、生地3g、当归2g、川贝1g、桔梗2g、花3g。

用法:用450ml水煎煮百合生地当归川贝桔梗至水沸后,冲泡花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滋阴润肺。

用途: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

来源:传统药方。

  573.百合酸枣茶


原料:百合5g、酸枣仁3g、花1g。

用法:用百合酸枣仁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饮用。也可不用

功能:养心安神

用途:神经衰弱、虚烦失眠。

来源:传统药方。

  574.百合生地茶


原料:百合5g、生地3g、花1g。

用法:用百合生地的煎煮液300泡饮用。也可不用

功能: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用途:心肺阴虚所致心烦不寐虚烦惊悸精神失常

来源:传统药方。

  575.百合知母茶


原料:百合5g、知母2g、花1g。

用法:用百合知母的煎煮液300泡饮用。也可不用

功能:润肺清心安神

用途:阴虚内热所致失眠、心悸头晕、午后低热、手足出汗、面潮红;肺痨咳嗽

来源:传统药方。

  576.合欢花茶


原料:合欢花5g、花1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

功能:安神理气

用途: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

来源:传统药方。

  577.合欢连茶


原料:合欢花5g、黄连1g、官桂1g、夜交藤2g、花1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

功能:交通心肾清心安神

用途: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口干口疮

来源:传统药方。

  578.合欢芍茶


原料:合欢花5g、白芍3g、花1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

功能:养血柔肝,解郁安神

用途:肝郁不舒,心情不畅之失眠;营血亏虚所致心神不安、精神恍惚;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兼精神抑郁者。

来源:传统药方。

  579.合欢贝茶


原料:合欢花5g、川贝2g、花3g。

用法:用合欢花川贝的煎煮液30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郁化痰安神

用途:痰郁生热燥咳、烦乱不宁。

来源:传统药方。

  580.合欢太子茶


原料:合欢花5g、太子参28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调肝,养心宁神。

用途:气阴两虚所致眩晕短气喘息心悸、不眠。

来源:传统药方。

  581.夜交藤茶


原料:夜交藤5g、花1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

功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用途:失眠多梦;劳伤;血虚身痛;痈疽瘰疬

来源:传统药方。

  582.柏子仁茶


原料:柏子仁5g、花1g。

用法:用柏子仁的煎煮液200。可去

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用途:心血不足之失眠、盗汗遗精便秘

来源:传统药方。

  583.柏子养心茶


原料:柏子仁5g、枸杞3g、当归28g、石菖蒲2g、茯神2g、花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柏子仁枸杞当归石菖蒲茯神至水沸后,泡饮用。可不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补肾养阴,宁心安神

用途:劳欲过度,心血亏损,精神恍惚、夜难眠多梦、健忘遗精

来源:《体仁汇编》。

  584.莲子茶


原料:莲子10g、花3g。

用法:用莲子的煎煮液300泡饮用。可不用

功能:养心益肾,健脾涩肠。

用途:心肾阴虚,夜少眠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赤白带下

来源:传统药方。

  585.莲子清心茶


原料:莲子5g、黄芩1g、麦冬2g、地骨皮2g、车前子2g、花2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莲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至水沸后,冲泡花饮用。也可不用

功能:清心火,除湿热

用途:心火上炎湿热下注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

来源:传统药方。

  586.莲甘茶


原料:莲子5g、甘草3g、绿3g。

用法:用莲子甘草的煎煮液300泡饮用。

功能:清热利小便

用途:心经虚热小便赤浊

来源:《仁斋直指方》。

  587.莲龙茶


原料:莲子5g、龙骨3g、益智仁28g、绿3g。

用法:用莲子龙骨益智仁的煎煮液350ml,泡饮用。

煎煮时间至水沸后10分钟。

功能:清心涩精。

用途:小便白浊梦遗泄精。

来源:《奇效良方》。

  588.莲香茶


原料:莲子5g、丁香0.2g、白茯苓3g、花3g。

用法:用莲子丁香白茯苓的煎煮液250ml,泡饮用。

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养胃

用途:产后胃寒咳逆,呕不食

来源:《妇人良方》。

  589.远志茶


原料:远志5g、花1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不用

功能:安神益智,祛痰解郁。

用途:惊悸健忘、失眠、梦遗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来源:传统药方。

  590.远菖茶


原料:远志5g、石菖蒲1g、茯苓2g、人参2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能:补心宁神。

用途:心气不足,忧愁悲伤、神志不宁。

来源:《古今录验》。

  591.远益茶


原料:远志5g、益智仁3g、茯苓3g、大枣3枚、花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远志益智仁茯神大枣至水沸后,冲泡花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心化浊。

用途:小便赤浊淋漓。

来源:《朱氏集验医方》。

  592.远杏茶


原料:远志5g、杏仁3g、紫菀3g、甘草3g、绿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止咳。

用途: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方。

  593.枣仁灯心茶


原料:炒热枣仁6g、灯心1g、花1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枣仁灯心至水沸后泡饮用。也可去

功能:养心安神清心除烦。

用途:虚烦失眠、惊悸怔忡

来源:传统药方。

  594.二神茶


原料:茯神5g、炒神曲2g。

用法:用200ml水煎煮沸后代茶饮

功能:健脾消食,养心安神

用途:心脾两虚、体倦食少、心悸失眠。

来源:传统药方。

  595.加味参莲茶


原料:党参5g、茯神4g、煅龙齿1.5g、莲子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水沸后再煎10分钟。代茶饮

功能: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用途:心脾两虚,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来源:传统药方。

  596.育神茶


原料:茯神3g、炒枣仁2g、远志1g、半夏2g、竹茹2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沸后代茶饮。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健脾养心,清化痰热,安神除烦。

用途:心脾两虚,痰热内扰,失眠、心悸

来源:传统药方。

  597.和胃安神茶


原料:茯神3g、焦枣仁3g、陈皮1g、炒谷芽2g、壳砂0.5g、甘草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沸后代茶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心安神健脾开胃

用途: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来源:传统药方。

  598.柴胡茶


原料:柴胡10g、绿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升阳,和解表里;解热,镇静,镇痛,降压。

用途:少阳症寒热往来(即恶寒发热交替出现)、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来源:传统药方。

  599.小柴胡茶


原料:柴胡5g、黄芩3g、半夏3g、党参2g、甘草3g、绿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柴胡黄芩半夏党参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和解少阳

用途: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冷热交替、胸胁胀痛、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眼花

来源:传统药方。

  600.柴甘茶


原料:柴胡5g、甘草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解少阳解肌

用途:邪入经络体虚瘦弱、恶寒发热

来源:《本事方》。

  601.柴风茶


原料:柴胡5g、防风3g、陈皮2g、白芍2g、甘草3g、绿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疏肝解肌

用途: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来源:《本事方》。

  602.柴胡赤芍茶


原料:柴胡5g、赤芍3g、枳壳2g、香附2g、甘草3g、花3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理气,祛瘀止痛。

用途:肝气左胁痛

来源:《医医偶录》。

  603.柴胡清肝茶


原料:柴胡5g、黄斗1g、山栀2g、白芍2g、青皮2g、花3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郁。

用途:肝经郁火内伤胁痛

来源:《症因脉治》。

  604.柴胡胡连茶


原料:柴胡5g、胡黄连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调肝,退虚热

用途:盗汗往来寒热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605.柴茅甘茶


原料:柴胡5g、白茅根3g、甘草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退黄。

用途:黄疸;乙型肝炎。

来源:《传家秘宝方》。

  606.柴车茶


原料:柴胡5g、车前草3g、决明子3g、甘草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疏肝,利尿退黄。

用途:乙型肝炎身发黄;小便赤黄、短涩。

来源:《圣惠方》。

  607.柴蒿茶


原料:柴胡5g、青蒿2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解芳化,解少阳热。

用途:寒热往来、汗出不彻;潮热。

来源:传统药方。

  608.柴芩茶


原料:柴胡5g、黄芩1g、绿3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解退热,通滞宣达。

用途:急慢性肝胆炎症;眼部炎症;盆腔炎

来源:传统药方。

  609.柴牡茶


原料:柴胡5g、牡蛎3g、绿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柴胡牡蛎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绿。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软坚。

用途:慢性肠炎;闭汗症;肝炎;胃炎;神经衰弱。

来源:传统药方。

  610.柴芍茶


原料:柴胡5g、白芍3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

用途: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胃肠炎;乳房胀痛。

来源:传统药方。

  611.柴郁茶


原料:柴胡5g、郁金3g、香附3g、白芍3g、橘叶2g、绿5g。

用法:用水350煎煮柴胡郁金香附白芍橘叶至水沸后,冲泡绿饮用。

功能:疏肝解郁,养血活血,散结消痈。

用途:肝气郁滞不舒,胁助胀满;妇女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乳汁不畅。

来源:传统药方。

  612.柴细茶


原料:柴胡5g、细辛0.5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祛风止痛。

用途:气瘀凝阻或头部内伤所致头痛

来源:传统药方。

  613.柴玄茶


原料:柴胡5g、玄胡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用途:气滞血瘀胁肋胀痛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输卵管欠通。

来源:传统药方。

  614.郁金茶


原料:郁金10g、绿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致味淡。

功能:行气解郁,凉血破瘀。

用途:胸腹胁肋诸痛;热病癫狂神昏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黄疸;急性乙型肝炎;胆囊炎

来源:传统药方。

  615.郁芩茶


原料:郁金5g、黄芩3g、赤芍3g、枳壳3g、生地3g、花3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400泡饮用。

功能:清热除温,疏肝解郁,祛瘀。

用途:湿热郁结胁痛口苦、烦渴;小便赤灼疼痛;肺癌。

来源:《圣惠方》。

  616.郁细姜茶


原料:郁金5g、细辛0.5g、干姜3g、红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阳解郁。

用途:厥逆不振,肢冷、胁肋苦闷。

来源:传统药方。

  617.郁金木香茶


原料:郁金5g、木香3g、莪术3g、丹皮3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解郁。

用途:妇女情志所伤胁肋胀满、月经不调;肝癌;胃癌;食道癌。

来源:《女科方要》。

  618.郁金归茶


原料:郁金5g、当归3g、红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疏肝

用途:妇女产后血气上心痛心悸、乏力、面无血色

来源:《袖珍方》。

  619.郁皂茶


原料:郁金5g、猪牙皂角1g、防风3g、川芎3g、蜈蚣1条、花3g。

用法:用郁金猪牙皂角防风川芎蜈蚣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饮用。

功能:疏肝解郁,祛风开窍

用途:癫痫病。

来源:传统药方。

  620.郁芦茶


原料:郁金5g、藜芦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痰。

用途:风痰目眩头晕、四肢麻木

来源:《经验后方》。

  621.郁葱茶


原料:郁金5g、葱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通络。

用途:经常尿血

来源:《经验方》。

  622.郁蒲茶


原料:郁金5g、蒲黄3g、生地3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血疏肝理气

用途:小肠积热尿血血淋心烦热。

来源:《普济方》。

  623.郁桃茶


原料:郁金5g、桃仁3g、瓜蒌3g、花3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35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郁通滞。

用途:肠梗阻;便秘;肺癌。

来源:传统药方。

  624.郁旋茶


原料:郁金5g、旋复花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宽胸化痰祛瘀。

用途:痰瘀阻滞心痹胸痛;冠心病伴有发恶心闭闷者。

来源:传统药方。

  625.木香茶


原料:木香5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抗菌,解痉,降压。

用途:中焦寒凝气滞,胸腹胀痛、呕吐、畏冷、泄泻寒疝;下痢。

来源:传统药方。

  626.木香乳没茶


原料:木香5g、乳香2g、没药2g、花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1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化瘀。

用途:内灼腹痛

来源:《阮氏小儿方》。

  627.木枳茶


原料:木香5g、枳壳3g、大黄1g、牵牛子1g、生姜3g、花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木香枳壳大黄牵牛子生姜至水沸后,冲泡花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滞消瘀。

用途:气滞血阻所致腹胁胀满、大便不利。

来源:《圣惠方》。

  628.木香槟榔茶


原料:木香5g、槟榔2g、青皮2g、黄连1g、大黄1g、茉莉花5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40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除湿。

用途:水热阻结两胁刺痛腹满胀、不欲饮食、头目眩

来源:传统药方。

  629.木香连茶


原料:木香5g、黄连1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运脾,清泄积热

用途:脾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来源:《局方》。

  630.木香归芍茶


原料:木香5g、当归2g、白芍2g、大黄1g、绿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泻湿热,养血止血

用途: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来源:传统药方。

  631.木香吴萸茶


原料:木香5g、吴茱萸3g、小茴香2g、川楝子2g、花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理气,散寒消疝。

用途:寒疝偏坠小肠疝痛;小腹冷痛。

来源:《医方简义》。

  632.木香木瓜茶


原料:木香5g、木瓜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芳香理气舒筋

用途:霍乱转筋

来源:《圣济总录》。

  633.沉香茶


原料:沉香5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用途:气逆咳喘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

来源:传统药方。

  634.沉香香附茶


原料:沉香5g、香附3g、缩砂仁2g、甘草3g、花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甘草、花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消痞

用途: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烦满

来源:《局方》。

  635.沉香茯苓茶


配料:沉香5g、茯苓3g、香附2g、陈皮2g、泽泻2g、花3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35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化脾肾水湿。

用途: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于肺,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

来源:《鸡峰普济方》。

  636.香附茶


原料:香附5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解郁,止痛调经;镇痛;抗菌。

用途:肝胃不和所致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痛经

来源:传统药方。

  637.香夏茶


原料:香附5g、半夏3g、生姜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理气化痰

用途:痰饮停结,风气上攻,胸膈不利,腹部痞满呃逆肠鸣

来源:《仁存堂经验方》。

  638.香附地榆茶


原料:香附5g、地榆3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

用途:小便尿血、下痢。

来源:《全生指迷方》。

  639.香苏茶


原料:香附5g、紫苏叶3g、陈皮3g、甘草3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理气

用途:风寒气滞恶寒发热咳嗽、胁肋不舒。

来源:《局方》。

  640.香附芎茶


原料:香附5g、川芎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活血。

用途:肝郁气滞血瘀所致胁肋胀痛刺痛、痛经、闭经、经期头痛关节痛、腰痛

来源:传统药方。

  641.香附薄荷茶


原料:香附5g、薄荷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通气机,芳香化浊

用途:肝气不舒伴苔腻。

来源:传统药方。

  642.延胡索茶


原料:延胡索10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止痛,活血散瘀;镇痛,镇静。

用途:心腹腰膝四肢疼痛;痛经;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来源:传统药方。

  643.延胡金铃茶


原料:延胡索5g、金铃子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经止痛。

用途:热厥心痛身热足寒

来源:《圣惠方》。

  644.延归茶


原料:延胡索5g、当归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用途:妇女血气相博,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事不调甚则腹部疼痛。

来源:《济生方》。

  645.佛手茶


原料:佛手5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舒肝,化痰破积。

用途:胃痛、胁胀;呕吐噎膈反胃症瘕瘰疬

来源:《本草再新》。

  646.青皮茶


原料:青皮5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破气,消痰散结。

用途: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乳房肿块。

来源:《纲目》。

  647.青苏茶


原料:青皮5g、苏叶3g、白芥子3g、龙胆草3g、归尾2g、花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行气止痛。

用途:肝气不和,胁肋刺痛如击如裂者。

来源:《方脉正宗》。

  648.青玄茶


原料:青皮5g、玄胡索3g、大枣2枚、甘草3g、花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约350ml,冲泡甘草、花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和中止痛。

用途:心胃久痛不愈、食后痛甚。

来源:《方脉正宗》。

  649.青山茶


原料:青皮5g、山楂3g、神曲2g、麦芽2g、草果2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消食。

用途:食后胃痛、饱噫、呃逆

来源:《沈氏尊生书》。

  650.青皮茴香茶


原料:青皮5g、小茴香2g、当归2g、川芎2g、胡芦巴2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理气,散寒止痛。

用途:疝气、小腹疼痛。

来源:《方脉正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