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四)止咳祛痰利咽茶


  476.桔梗茶


原料:桔梗10g、绿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肺宣气,祛痰排脓。

用途: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

来源:传统药方。

  477.桔甘茶


原料:桔梗5g、甘草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祛痰。

用途:肺痈咳而胸满、吐脓臭痰。

来源:《金匮要略》。

  478.桔枳茶


原料:桔梗5g、枳壳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祛痰。

用途:伤寒痞气胸满难受、咳喘

来源:《苏沈良方》。

  479.桔紫茶


原料:桔梗5g、紫菀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利肺气

用途:肺失宣降,肠胃气滞所致慢性腹泻、肝病腹胀

来源:传统药方。

  480.桔仙茶


原料:桔梗5g、仙鹤草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理肠,止咳止痢。

用途:慢性痢疾、脓血便咳嗽吐血痰。

来源:传统药方。

  481.桔前茶


原料:桔梗5g、前胡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降肺气,疏泄气滞

用途: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来源:传统药方。

  482.桔桂茶


原料:桔梗5g、桂枝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阳化气,疏利三焦

用途:三焦气化失常所致水肿、腹痞胀满、慢性泻痢便秘

来源:传统药方。

  483.桔牛茶


原料:桔梗5g、枳壳3g、牛膝3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祛痰,化瘀。

用途:三焦瘀血不化所致胸痹痛、头痛胸中烦热蓄血证、腹痛便秘

来源:传统药方。

  484.杏仁茶


原料:杏仁5g、花3g。

用法:用杏仁的煎煮液250ml,冲泡花后饮用。

功能:祛痰止咳,平喘,润肠。

用途:外感咳嗽喘息;慢性支气管炎;便秘

来源:传统药方。

  485.杏细茶


原料:杏仁5g、细辛0.5g、花3g。

用法:用杏仁细辛的煎煮液200ml,冲泡花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止咳。

用途:肺寒咳嗽、痰清。

来源:《圣惠方》。

  486.三仁茶


原料:杏仁5g、桃仁3g、瓜蒌仁3g、花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杏仁桃仁瓜蒌仁至水沸后,冲泡花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肠通便。

用途:肺燥咳、大便干燥难解。

来源:《千金方》。

  487.杏麻茶


原料:杏仁5g、麻黄1g、绿3g。

用法:用杏仁麻黄的煎煮液25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降肺气,祛化痰浊。

用途:喘咳;肺失宣之水肿、音哑;耳聋伴有恶寒头痛流涕。

来源:传统药方。

  488.杏桃茶


原料:杏仁5g、桃仁3g、花3g。

用法:用杏仁桃仁的煎煮液300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降气祛痰,活血。

用途:咳喘;顽固性咳嗽伴有瘀血证。

来源:传统药方。

  489.栝蒌茶


原料:栝10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抗菌,抗癌。

用途:痰热咳嗽咳血胸痹消渴便秘

来源:传统药方。

  490.小陷胸茶


原料:栝5g、半夏3g、黄连1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祛痰。

用途:痰热互结心下痞满、按之痛,咳喘

来源:《伤寒论》。

  491.栝蒌薤白茶


原料:栝5g、薤白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

用途: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肺癌。

来源:《金匮要略》。

  492.栝乌茶


原料:栝5g、乌梅3g、杏仁3g、绿3g。

用法:用栝乌梅杏仁的煎煮液350ml,冲泡绿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痰止血

用途:肺痿咳血不止。

来源:《圣济总录》。

  493.栝蒌神效茶


原料:栝5g、当归3g、乳香2g、没药2g、绿5g。

用法:用栝当归乳香没药的煎煮液350ml,冲泡绿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活血,祛瘀消痈。

用途:乳痈;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

来源:《妇人良方》。

  494.栝枳茶


原料:栝5g、枳实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痰热,消痞结。

用途:咳喘胸闷痛、痰黄稠、咳而不畅;冠心病心绞痛而有胸闷、灼热苔黄腻;痰热郁滞所致胁肋痛;非化脓性助软骨炎;胸腔积液;急慢性胃炎;胆石症;肝炎。

来源:传统药方。

  495.紫菀茶


原料:紫菀10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下气,祛痰止咳。

用途: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吐脓血小便不利

来源:传统药方。

  496.紫款茶


原料:紫菀5g、款冬花3g、百部3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止咳祛痰。

用途:外感咳嗽久不愈;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不息。

来源:《本草图经》。

  497.紫母茶


原料:紫菀5g、贝母2g、知母2g、天冬3g、桔梗3g、绿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紫菀贝母知母天冬桔梗至水沸后,冲泡绿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化脓,清虚火

用途: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身体羸瘦;结核病。

来源:《圣惠方》。

  498.紫细茶


原料:紫菀5g、细辛0.5g、杏仁3g、款冬花3g、花5g.

用法:用紫菀细辛杏仁款冬花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宣肺利气。

用途: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

来源:《圣济总录》。

  499.紫桑茶


原料:紫菀5g、桑白皮3g、杏仁2g、桔梗2g、天门冬3g、花5g。

用法:用紫菀桑白皮杏仁桔梗天门冬的煎煮液400ml,冲泡花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止嗽安胎

用途:孕妇咳嗽不止、胎不安。

来源:《伤寒保命集》。

  500.紫枳茶


原料:紫菀5g、枳实3g、花3g。

用浪: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宣痰滞,消痰排脓。

用途: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方。

  501.紫旋茶


原料:紫菀5g、旋复梗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气,消痰通

用途:痰壅阻肺咳喘痰多。

来源:传统药方。

  502.川贝茶


原料:川贝母5g、绿3g。

用法:用200ml水煎煮川贝母至水沸后,冲泡绿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润肺,化痰止咳。

用途:咳嗽痰多;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来源:传统药方。

  503.贝杏甘茶


原料:川贝母3g、杏仁3g、甘草3g、花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川贝母杏仁甘草至水沸后,冲泡花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肺祛痰止咳。

用途:肺热咳嗽多痰、咽中干。

来源:《圣济总录》。

  504.贝冬茶


原料:川贝母3g、款冬花3g、麻黄1g、杏仁2g、甘草3g、绿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川贝母款冬花麻黄杏仁至水沸后,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止嗽。

用途:风寒咳嗽;慢支炎。

来源:《圣济总录》。

  505.贝桔茶


原料:川贝母3g、桔梗3g、紫菀3g、甘草3g、花3g。

用法:用川贝母桔梗紫菀的煎煮液350ml,冲泡甘草、花。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止嗽。

用途:外感风寒咳嗽喘急不愈,欲成肺

来源:《圣惠方》。

  506.贝薄茶


原料:川贝母3g、薄荷3g、桔梗3g、山豆根1g、荆芥3g、绿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川贝母桔梗山豆根荆芥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祛痰消肿。

用途:喉痹肿胀。

来源:《本草切要》。

  507.白前茶


原料:白前10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肺祛痰,降气止嗽。

用途: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来源:传统药方。

  508.白前桑皮茶


原料:白前5g、桑白皮3g、桔梗3g、甘草3g、绿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止咳。

用途:久咳痰浓稠。

来源:《近效方》。

  509.白前香茶


原料:白前5g、香附3g、青皮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止痛。

用途:跌打损伤胁肋疼痛。

来源:传统药方。

  510.二前茶


原料:白前5g、前胡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降气,祛痰止咳。

用途: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外感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方。

  511.百部茶


原料:百部5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用途: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慢支炎喘咳

来源:传统药方。

  512.百杏茶


原料:百部5g、杏仁3g、麻黄1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宣肺气,祛痰止嗽。

用途:寒饮肺咳嗽有痰。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论》。

  513.百部止嗽茶


原料:百部3g、白前3g、桔梗3g、紫菀3g、橘红3g、绿5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止咳。

用途:寒邪侵于皮毛、肺失宣降咳嗽不止。

来源:《医学心悟》。

  514.百部姜茶


原料:百部3g、生姜3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并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止咳。

用途:肺寒咳嗽痰多稀清。

来源:《补缺肘后方》。

  515.百部薏冬茶


原料:百部3g、薏苡仁3g、麦冬3g、百合3g、地骨皮2g、绿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百部薏苡仁麦冬百合地骨皮至水沸后,冲泡绿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润肺养阴,止咳清热。

用途:久咳不已,伤津耗气,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咳吐痰涎、胸胁胀满。

来源:传统药方。

  516.百部芩丹茶


原料:百部3g、黄芩1g、丹参2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肺下气,清热活血。

用途:肺结核肺炎

来源:传统药方。

  517.百部紫茶


原料:百部3g、紫菀3g、白前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润肺气化痰止咳。

用途:肺气壅实,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方。

  518.百味茶


原料:百部3g、五味子3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肺肾气,止咳嗽

用途:叹嗽日久,肺肾不足;老年慢支炎体虚久咳

来源:传统药方。

  519.款冬花茶


原料:款冬花5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用途:咳嗽喘息;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方。

  520.款冬贝茶


原料:款冬花5g、川贝母2g、桑白皮3g、五味子3g、甘草3g、花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款冬花川贝母桑白皮五味子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止咳。

用途:暴发咳嗽咳痰。

来源:《圣济总录》。

  521.款冬百合茶


原料:款冬花5g、百合3g、生姜3g、花3g。

用法:用款冬花百合生姜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止咳止嗽,润肺养阴。

用途:咳嗽不止,痰中有血。

来源:《济生方》。

  522.半夏茶


原料:半夏10g、花3g。

用法:用半夏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途:痰湿饮停,咳喘痰多、呕吐、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痈肿

来源:传统药方。

  523.半夏姜茶


原料:半夏5g、生姜3g、花3g。

用法:用半夏、生前的煎煮液250泡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温化水湿。

用途:心下有寒饮、不渴欲呕。

来源:《金匮要略》。

  524.半茯茶


原料:半夏5g、茯苓3g、生姜3g、花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半夏茯苓生姜至水沸后,泡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运化水湿,和中止呕。

用途:卒呕吐心下痞眩晕心悸

来源:《金匮要略》。

  525.半参茶


原料:半夏5g、人参3g、干姜3g、花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半夏人参干姜至水沸后,冲泡花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温中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526.夏风茶


原料:半夏5g、防风3g、甘草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救厥。

用途:痰厥头晕、肢冷。

来源:《卫生家宝方》。

  527.半夏参茶


原料:半夏5g、太子参38g、代赭石3g、花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半夏太子参代赭石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花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痰降气止呕。

用途:顽固性呕吐;食道癌、胃癌、贲门失驰缓症等病属痰瘀中阻者。

来源:传统药方。

  528.陈皮茶


原料:陈皮10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调中;抗炎,抗溃疡,利胆。

用途:水湿停聚胁肋胀满,不思饮食、呕吐秽逆、咳嗽痰多。

来源:传统药方。

  529.陈术茶


原料:陈皮5g、白术3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健胃

用途:脾胃不调腹部胀满、饮食无味。

来源:《鸡峰普济方》。

  530.陈枳姜茶


原料:陈皮5g、枳实3g、生姜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胸理气

用途: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不舒、咳嗽

来源:《金匮要略》。

  531.陈姜茶


原料:陈皮5g、生姜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运脾。

用途:干呕气,手足厥冷

来源:传统药方。

  532.陈甘茶


原料:陈皮5g、甘草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消肿。

用途:急性乳腺炎;产后催奶。

来源:《纲目》。

  533.橘红茶


原料:橘红5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痰散结,宽中利气。

用途:风寒痰嗽恶心吐清水、胸腹胀闷。

来源:传统药方。

  534.橘红夏茶


原料:橘红5g、半夏3g、乌梅1枚、生姜3g、甘草3g、乌龙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橘红半夏乌梅生姜至水沸后,冲泡甘草乌龙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用途: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色白、头眩心悸;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来源:传统药方。

  535.厚朴茶


原料:厚朴10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下气燥湿祛痰;抗菌。

用途: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饮食不消;痰饮咳喘寒湿泻痢

来源:传统药方。

  536.厚朴三物茶


原料:厚朴5g、枳实3g、大黄1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通滞。

用途:腹满痛、大便难解。

来源:《金匮要略》。

  537.平胃茶


原料:厚朴5g、苍术3g、陈皮3g、生姜3g、甘草3g、花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厚朴苍术陈皮生姜至水沸后,泡甘草、花饮用。也可用300ml开水直接冲饮。

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用途:湿阻脾胃所致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嗳气吞酸、肢重倦怠;慢性胃炎。

来源:《博济方》。

  538.厚槟茶


原料:厚朴5g、槟榔5g、乌梅2枚、绿3g、白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厚朴槟榔乌梅的煎煮液冲泡、糖饮用。

功能:理气杀虫。

用途:虫积腹痛、消瘦。

来源:《保赤全书》。

  539.厚朴姜茶


原料:厚朴5g、生姜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温中。

用途:脾胃虚寒泄泻清稀水。

来源:《鲍氏小儿方》。

  540.


原料:厚朴5g、黄连1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清胃。

用途:食谷不化、嘈杂下利久不愈。

来源:《师集验方》。

  541.枳壳茶


原料:枳壳10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破气消积,祛痰。

用途: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呕逆噫气下利

来源:传统药方。

  542.枳香茶


原料:枳壳5g、木香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降气

用途:外感寒邪呃逆噫气

来源:《本事方》。

  543.枳甘茶


原料:枳壳5g、甘草3g、花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解毒

用途:热滞下利。

来源:《婴童百问》。

  544.枳连茶


原料:枳壳5g、黄连3g、乌梅2枚、花3g。

用法:用枳壳黄连乌梅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理气清热止血

用途:大便下血;胃中热烦渴。

来源:传统药方。

  545.枳升茶


原料:枳壳5g、升麻3g、党参3g、黄芪3g、甘草3g、花3g。

用法:用枳壳升麻党参黄芪的煎煮液400ml,冲泡甘草、花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益气升阳。

用途:直肠脱垂;中气下陷食差乏力;子宫脱垂

来源:传统药方。

  546.白果茶


原料:白果5g、花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果至水沸后,冲泡花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敛肺气,止咳喘,缩小便,利带浊;抗菌,抗结核

用途:哮喘痰嗽白带遗精;淋病;遗尿

来源:传统药方。

  547.白果夏茶


原料:白果5g、半夏3g、苏子3g、桑白皮2g、杏仁2g、花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白果半夏苏子桑白皮杏仁至水沸后,冲泡花饮用。

功能:宣肺祛痰止咳。

用途:咳嗽痰多、喘息不止;久喘肺虚。

来源:《摄生众妙方》。

  548.旋复花茶


原料:旋复花10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痰行水下气软坚。

用途:痰结胸中、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噫气不除;水肿乳汁不通乳痈牙痛

来源:《滇南本草》。

  549.旋复葱茶


原料:旋复花5g、葱5g、花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气运水。

用途:妇女小产漏下不止

来源:传统药方。

  550.旋夏茶


原料:旋复花5g、半夏3g、茯苓3g、青皮3g、花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除痰,消痞止呕。

用途:痰饮在胸膈呕不止、心下痞硬

来源:《产科发蒙》。

  551.旋杷茶


原料:旋复花5g、枇杷叶3g、川芎2g、细辛0.5g、前胡2g、花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旋复花枇杷叶川芎细辛前胡至水沸后,冲泡花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运脾祛湿,化痰

用途:风痰呕逆、饮食不下、头目昏闷。

来源:传统药方。

  552.旋天茶


原料:旋复花5g、天麻2g、菊花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痰,利头目。

用途:风湿痰饮上攻、头目眩胀晕旋。

来源:《本草汇言》。

  553.旋英茶


原料:旋复花5g、蒲公英3g、白芷3g、青皮3g、甘草3g、绿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祛痰,消痈散结。

用途:乳痈乳岩;急性乳腺炎;乳癌溃烂。

来源:《滇南本草》。

  554.射干茶


原料:射干3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痰散血,降火解毒;抗菌,消炎。

用途: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瘰疬结核痈肿疮毒;妇女经闭

来源:传统药方。

  555.射山茶


原料:射干2g、山豆根1g、绿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

用途: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来源:《袖珍方》。

  556.射干翘茶


原料:射干2g、连翘3g、夏枯草3g、绿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途:热毒结聚瘰疬结核;痈疡肿痛。

来源:《本草汇言》。

  557.马勃茶


原料:马勃2g、绿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抗菌。

用途:喉痹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咳血吐血

来源:传统药方。

  558.清金风芩茶


原料:防风1.5g、黄芩2g、桔梗2g、知母2g、生甘草3g、绿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防风桔梗知母黄芩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表清热止咳。

用途:素体阴亏内热,感受外邪以致发热咳嗽咽干疼痛。

来源:传统药方。

  559.止嗽金沸茶


原料:金沸草2g、前胡2g、桔梗2g、陈皮1g、款冬花2g、绿5g。

用法:用450ml水煎煮前胡桔梗金沸草陈皮款冬花后,泡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理气化痰,肃肺止咳。

用途:痰湿内蕴,肺失宣降,咳嗽痰多、口淡无味、倦怠食少。

来源:传统药方。

  560.清肺理嗽茶


原料:瓜蒌皮2g、前胡1.5g、芩1.5g、桔梗2g、甘草3g、绿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前四味药,冲泡甘草、绿5~10分钟即可。也可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途:肺热咳嗽、痰黄粘稠。

来源:传统药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