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所致的皮肤慢性浅部真菌病,好发于夏秋季节,皮损多位于汗腺丰富的部位,如颈、胸、腋窝等。   本病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紫白癜风”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紫白癜风记载:“此证俗名汗斑,有紫、白二种,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由热体风邪、湿气侵入毛孔,与气血凝滞,毛窍闭塞而成。多生面项,斑点游走,延成片,初无痛痒,久之微痒。”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素体热盛,风湿相侵,留于腠理而成,亦有因汗衣湿溻,淹渍肌肤,复受日曝,暑湿浸滞毛窍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菌为糠秕马拉色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为孢子形态,在某些条件下,会由孢子相转变为菌丝相,即具有感染力,侵犯周围组织产生损害而发。   主要症状   1.好发人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成人,男性多见。   2.好发部位:好发于胸背、面颊、腋下等汗腺丰富部位。散发或融合成片。   3.皮损特点:蚕豆黄豆大圆形类圆形斑疹,表面覆淡棕褐色糠秕状鳞屑,新皮损色深,老皮损色浅,新老皮损并存时呈花斑状,症状减轻或入冬处于不活动状态为色素减退斑。   4.自觉症状:自觉症状轻微,有时有轻微刺痒。   5.病程:经过缓慢,夏秋较重,入冬减轻,次年又发。   诊断要点   部位(胸背、腋下等汗腺丰富部位)+典型皮疹(类圆形斑疹,表面覆糠秕状鳞屑)+实验室(真菌镜检阳性)。   类证鉴别   1.白癜风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色素脱失斑,大小不一,形态不定,数目不定,边缘清楚.主要与花斑癣的减色斑易混,若仔细观察,不难鉴别。   2.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黄红色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覆油腻性鳞屑,或干红斑上的灰白色鳞屑,瘙痒剧烈,炎症明显,真菌检查呈阴性。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本病一般不需内服中药。   外治法:   1.雄黄解毒散30克(雄黄30克,寒水石30克,生白矾120克)加入百部酒120毫升摇匀外搽。   2. 土槿皮10克,丁香10克,加于50%~70%精100毫升中浸一周后外搽。   西医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主要为角质剥脱及抗真菌制剂。   (1)复方苯甲酸酊。   (2)20~40%硫代硫酸钠液。   (3)抗真菌霜剂,如联苯苄唑、咪康唑、克霉唑等。也可用5%水杨酸,50%丙二醇溶液。   2.系统药物治疗:   (1)酮康唑400mg/d分两次服,每周1次,连续2~3周。   (2)依曲康唑200mg/d,连续7日,服药期间尽量减少洗澡次数。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