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华本草》:蟹爪兰

出处: 始载于《广州植物志》。
实际拼音: Xiè Zhǎo Lá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蟹爪兰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lumbergera truncata(Haw.)Moran[Zygocactus truncatus(Haw.)K.Schu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 肉质植物,常呈灌木状,多分枝。花茎木质化,稍圆柱状,幼枝及枝扁平;茎节短,长圆形或侄卵形,长3-6cm,宽1.5-2.5cm,鲜绿色,嫩时或在冬季多少带紫色,先端截形,两侧各有2-4个粗而多少内弯的锯齿,两面具肥厚的中肋。无叶。花生于嫩茎节的顶端,玫瑰红色,两侧对称,长6-9cm;花萼1轮,基部连合成短管状,先端有齿;花瓣数层,下部长管状,愈向内管愈长,上部分离,外折或或背曲;雄蕊多数,2轮,向上弯曲;花柱长于雄蕊,深红色,柱头6-9裂;子房形或广卵圆形。浆果红色,直径约1cm。花期1-3月。
生境分布: 南北各公园有栽培。
化学成分: 在瓣中分得少量新甜菜甙(neobetanin)[1]。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疮疡肿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广西中草药》:民间常用于治疗疮肿毒。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