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咳喘木
实际拼音:
Hāi Chuǎn Mù
原形态:
灌木,高约1m。分枝或少分枝。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膜夙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20cm,宽1-2.5cm,稀长达32cm,宽1.5cm,先端狭渐尖,略镰形,稀长急尖,基部广楔形,全缘或具极浅的疏波状齿,齿尖具极小的腺点,背部多少被细鳞片,具腺点,腺点两面隆起,侧脉10-15对,连成明显的边缘脉。圆锥花序,腋生,长4-7cm;花梗长8-15mm,极细;萼片卵形,具腺点;花瓣粉红色或淡红色,长圆状卵形,具腺点;雄蕊较花瓣略短,花药披针形;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形,腺点不明显,无毛。果球形,蓝黑色或红色,直径约6mm,具腺点。花期4-5月,果期约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980m的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南部。
性味:
苦;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