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小药木
实际拼音:
Xiǎo Yào Mù
原形态:
常绿乔木。小枝粗,髓心中空,具横隔;芽、嫩枝、嫩叶柄、苞片和小苞片均被红褐色绒毛。叶互生;叶柄有纵沟,长1.5-2.5cm;叶片厚革质,叶面有光泽,叶背粉褐色,披针状椭圆形或狭长圆状椭圆形,长6-2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通常全缘,很少有细齿;中脉在叶面凹下,在叶背明显凸起,侧脉每边9-15条,侧脉和网脉在叶面均凹下,在叶背不明显。团伞花序着生于二年生枝的叶痕之上;苞片圆形,直径3-4mm,有缘毛;花萼长约3mm,裂片半圆形,长不到1mm,有长缘毛;花冠白色,长7-8mm,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椭圆形,先端有缘毛;雄蕊18-25,花丝基部合生成5柬;花盘圆柱形,无毛;子房3室。核果狭卵状柱形,长约1cm,先端宿萼裂片直立;核具6-8条纵棱。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左右的山地、路旁、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各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