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铜钱麻黄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Tónɡ Qián Má Huánɡ
来源: 为豆科植物中国宿苞豆。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 攀援灌木。茎细弱,被白色长柔毛。小叶3,二型,茎中下部的叶有长2~6厘米的叶柄,小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6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无毛;茎上部叶的小叶无柄,心脏形或近圆形,抱茎,较小;托叶卵状披针形,基部心脏形,具纵肋,小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多而密;片披针形;萼钟状,萼齿三角形;花冠紫色;子房无柄,无毛。果扁,条形,黄色,长5厘米左右。种子多数,褐色,肾形。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荒地、山坡及灌木林中。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 凉,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驱风止痛。治流感,感冒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感冒发热铜钱麻黄根、柴胡黑升麻生姜。水煎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