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霹水草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实际拼音:
Pī Shuí Cǎo
原形态:
多年生披散草本,高达30厘米,多少被白色绵毛。须根多,粗壮,稍肉质。叶矩圆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下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近无柄;苞片大,似叶;小苞片钩镰状矩圆形,短尖;萼片不相等,分离或基部合生;花瓣稍不相等;常于基部合生成一管;雄蕊B枚,全发育,花丝常被毛;子房3室。蒴果小,矩圆形,被毛,成熟时3裂。种子有网纹和1~2个窝孔。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荒地、林下。分布云南、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蓝耳草甾酮。
性味:
《滇南本草》:"味甘苦,性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