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缅桂
实际拼音:
Huánɡ Miǎn Guì
性味:
苦,凉。
《中华本草》:黄缅桂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Huánɡ Miǎn Guì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10-20m,胸径达1m。幼枝、嫩叶和叶柄均被淡黄色平伏的柔毛。叶互生;叶柄细,长2-4cm;托叶痕达叶柄中部以上;叶薄革质;叶片披针状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0-20cm,宽4-9cm,先端长渐尖或近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两面绿色。花单生于叶腋,橙黄色,极香;花梗短而有灰色绒毛,花被15-20,披针形,长3-4cm;雄蕊多数,药隔伸出成长尖头;雌蕊心皮多数,分离,密被银灰色微毛,雌蕊群柄长约3mm。聚合果长7-15cm,(艹骨)(艹突)果倒卵状长圆形,长1-1.5cm,外有疣状突起。种子2-4有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温暖气候。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藏等地。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
根含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1]。茎皮含氧代黄心树宁碱(oxoushinsunine),黄心树宁碱(ushinsun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
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linalool),芳樟醇乙酸酯(linalyl acetate),甲基庚烯酮(methyl heptenone),牻牛儿醇(geraniol)[4]。
性味:
苦;性凉
归经:
脾;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中药大辞典》:黄缅桂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Huánɡ Miǎn Guì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嫩枝和叶柄均被淡黄色的平伏柔毛叶互生,薄革质,披针状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5~7厘米,先端长渐尖或近尾状,基部楔形;叶柄长2~4厘米;托叶痕达叶柄中部以上。花单生于叶假,橙黄色,极香;花被片15~20,披针形;雄蕊的药隔顶端伸出成长尖头;雌蕊群柄长约3毫米。聚合果长7~16厘米;蓇葖倒卵状长圆形,外有白色斑点。种子有红色假种皮。
生境分布:
常栽培于村边、庭园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味:
性凉,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