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寒(附:杂症)


  丹溪曰:中寒伤寒可比,伤寒外感寒邪,必大发热,循经而入,以渐而深,热虽甚,不死。中寒乃仓卒感受,其病即发而暴,此胃气之大虚也。若不急治,去生甚远,速当温补

  生生子曰:寒乃天地严凝杀厉之气,惟体虚乃易感之。其症面青口噤,四肢强直挛急疼痛,甚则昏迷不省人事,脉多迟紧。急宜姜附汤温之,或理中汤附子治之。杂症亦有寒者,非若中寒之猛而急也。又或炎天避暑,乘风取凉,或口食生冷,皆有寒症。

  刘守真《病机》曰: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痢清白,吐痢腥秽,食已不饥,坚痞腹满急痛,癥㿗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内经》曰: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又曰: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而寒,寒则厥。

  受寒甚者,手足厥冷腹中绞痛唇青气冷。可急于脐于三寸丹田穴上灸之,或三五十壮,或百壮,俟手足温暖为度。或用熨法亦可。

  姜附汤

  治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忽然晕倒,口吐涎沫,状如暗风手足厥冷,或复烦躁,兼阴症伤寒大便利而发热者。

  干姜(五钱)  熟附子(三钱)

  水二盅,煎八分,作二次服。

  或虑此方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汤相继服,姜附本治伤寒经下后,又复发汗,内外俱虚,身无大热,昼则烦躁,夜则安静,不渴,六脉沉伏,并宜服此。不知脉者,更宜审之。兼治中脘虚寒,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四肢厥逆

  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强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人参  干姜(炮)  甘草  白术(各二钱)

  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沉附汤  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附子(炮)  干姜(炮。各半两)  沉香  白术(各二钱半)  甘草

  上分二服,每服加生姜五片,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生料五积散

  治感冒寒邪头痛身疼,项强拘急,恶逆吐逆,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痛恶风,无问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痛,及妇人经血不调,或难产,并治之。

  白芷(七分)  半夏  厚朴  川芎  甘草  枳壳(炒)  茯苓  当归  桔梗  干姜(炮)  芍药  肉桂(各八分)  麻黄  陈皮(各一钱)  苍术(二钱)

  作一帖,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二盅,煎一盅,不拘时服。

  正气散

  治伤寒阴症,憎寒恶风正气逐冷。(方见霍乱门。)

  理气治中汤

  治寒气攻心,呕逆,心腹绞痛,或泄泻,四肢厥冷,或疝气攻筑,小腹疼痛,并宜服之。

  青皮  陈皮  人参  白术(炒)  炮姜  甘草(炙。各一钱)  木香(七分)

  生姜三片,水煎服。

  肉桂

  治伤寒服冷药过多,心腹满胀,四肢厥冷,昏沉不省人事,变为阴毒恶症。

  肉桂  白术  木香  厚朴  良姜(各三钱)  白芍  人参  陈皮  前胡  当归  附子(炮。各一两)  吴茱萸(五钱)

  每服五钱,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不拘时服。

  温中汤

  脉沉迟,乃胃中寒也。及胸膈满闷,身体拘急手足逆冷,急宜温之。

  丁皮  厚朴(各一两)  干姜(炮)  白术  陈皮  丁香(各一钱)

  上俱末,每服二钱,葱白汤调下。

  术附理中丸

  治中寒,急心腹痛

  人参  附子(炮)  炮姜  白术  炙甘草  木香  丁香

  各等分,为末,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汤,食前送下。

  沉香桂附丸

  治中寒腹冷痛霍乱转筋等症。

  沉香  附子(炮)  炮姜  良姜(炒)  官桂  茴香(炒)  川乌(炮,去皮、脐)  吴茱萸(汤浸,洗,炒)

  各等分,为末,煮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二次。忌生冷。

  熨法

  治三阴中寒,一切虚冷厥逆,呕阴盛阳虚,及阴毒伤寒,四肢厥冷,脐腹痛咽喉疼,呕吐下利,身背强,自汗,脉沉细,唇青面黑,诸虚冷证皆治。

  肥葱(锉细)  麦麸皮(各三升)  食盐(二两)

  用水一大盏,同和拌匀,湿遍,分作二次,入锅同炒极热,用重绢缝作二包,先将一包热熨脐上,冷则易之。葱包既冷,再加盐水拌湿炒焦,依前熨之,再炒再熨,至煤烂不用,别另取新葱、麦麸皮,入盐,日夜不住手,相续至身体温热阳气复回,脉起为度。

  人参养胃汤

  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

  苍术  厚朴  半夏曲(各二钱)  人参  茯苓  草果  藿香(各一钱)  陈皮(一钱二分)  甘草(炙,五分)

  姜三片,乌梅半个,水煎服。

  姜桂散

  温中散寒。

  干姜  良姜(各一钱半)  桂心  木香  半夏曲  炙甘草(各一钱)

  姜五片,红枣三枚,水煎服。

  东垣谓:阴气上溢于阳分,则昼寒;阴血自旺于阴分,则夜寒。气分寒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人参汤血分寒,巴戟丸神珠丸。

  桂枝加附子汤

  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桂枝  芍药(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附子(炮,半个)

  每服五钱,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盅半,煎七分。  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汤

  治发汗后,身痛,脉沉迟。

  桂枝  人参(各一两半)  芍药(二两)  甘草(炙,一两)

  煎法如上。

  巴戟丸

  治肝肾俱虚。收领精气,补真戢阳,进美饮食。

  白术  五味  巴戟  覆盆子  茴香  熟地  人参  苁蓉  菟丝子  牡蛎  益智仁  骨碎补  白龙骨(各等分

  为末,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三服。

  神珠

  治下焦气虚弱,小腹冷痛,皮肤燥涩,小水自利,足薢寒而逆。又名离珠丹

  杜仲(炒,三两)  诃子(炮,五枚)  萆薢(二两)  龙骨(一两)  破故纸(三两)  胡桃(去皮,百枚)  朱砂(另研,一两半)  砂仁(半两)

  为末,糊为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下。(脉弦数及弦细者,皆不可服。详见《卫生宝鉴》。)

  王海藏治三焦寒用药大例

  上焦寒:陈皮厚朴藿香皆可治之。

  中焦寒,大小便不通白术干姜丁香皆可治之。

  下焦寒:肉桂附子沉香

  上焦

  铁刷汤

  治积寒痰饮,呕吐不止,胸膈不快,饮食不下。

  半夏(四钱)  草蔻仁  丁香  干姜  诃子皮(各三钱)  生姜(一两)

  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钱),生姜(半两)。分二服,水煎。

  桂附丸

  治寒邪冷气,入乘经络,令人卒心痛,或引背

  川乌  黑附(各炮,三两)  炮姜  赤石脂  川椒(去目,微炒)  桂心(各二两)

  上为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止,加至五十丸,温水吞。

  胡椒理中丸

  治肺胃虚寒,咳嗽喘呕痰水。

  胡椒  甘草  款花  荜茇  良姜  细辛  陈皮  干姜(各四两)  白术(五两)

  为末,丸,梧子大,每三十丸至五十丸,温水或任下。

  中焦

  附子理中丸

  治脾胃冷弱,心腹㽲痛,呕吐泻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满闷,腹鸣,饮食不进。

  即前理中汤附子,为末,用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

  二气丹

  助阳退阴,治里寒心腹刺痛,泄利呕吐自汗厥冷,小便不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

  硫黄  桂心(各一分)  炮姜(二钱)  黑附子(炮,半两)  朱砂(二钱)

  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煎艾汤入盐送下。

  大建中汤

  治内虚少气,厥冷,大小腹弦急,不能食,起则微汗,阴缩口唇干燥,精滑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冤酸痛,不能久立,常多梦遗

  黄芪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  黑附子(炮。各二钱半)

  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下焦

  张仲景八味丸

  补肾之不足。

  还少丹

  大补心、肾、脾、胃,治一切虚损,肢体倦怠,小便混浊。

  山药  牛膝  远志  巴戟  山茱萸  杜仲  茯苓  楮实子  五味子  苁蓉  石菖蒲  茴香(各一两)  枸杞  熟地(各二两)

  为末,枣膏捣为丸,梧子大,空心食前,温盐汤任下三五十丸,日三。有热,加山栀一两。心气不宁,加麦冬一两。精神少,再加五味子一两。阳弱,加续断一两。

  天真丹

  治下焦阳虚

  沉香  茴香  萆薢浸,炒)  巴戟浸,去心)  破故纸(炒)  葫芦巴(炒)  杜仲(盐水炒)  黑牵牛(盐水炒。各一两)  琥珀  桂心(各五钱)

  上为末,浸酒,打糊为丸,梧子大,空心下五十丸。

  通治三焦甚寒之气

  大己寒丸

  治脏腑虚冷,心腹㽲痛,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手足厥冷

  荜茇  桂心(各六两半)  炮姜  良姜(各十两)

  上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下。

  四逆汤

  伤寒自利不渴,呕不止,或吐利俱发,小便或涩或利,或多汗厥冷,脉微欲绝。

  炙甘草(二两)  炮姜(一两半)  附子(半两)

  每服三四钱,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

  海藏治下焦四逆汤例,干姜味苦,止而不行;附子味辛,行而不守。泄小便不通,二药皆阳,气化能作小便,若姜、附、术三味内加茯苓,以分利之为佳。附生用而不炮,则无火力,热则行而不止,兼用水多煎少,则味厚而直入下焦

  治五脏寒方

  肝寒双和散

  心寒定志丸

  菖蒲丸

  脾寒益黄丸

  肺寒小青龙汤

  肾寒八味丸

  东垣双和散

  补血益气,治虚劳少力。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各一钱)  官桂  甘草(各七分)  白芍(一钱半)

  姜六片,大枣六枚,分二服,水煎服,无时。

  东垣曰:此方予每治伤寒疟疾中暑、大病之后,虚劳气乏者,以此调治,极验。不热不冷,温而有补,乃建中、四物二方化而为一也。

  益黄散

  陈皮(一两)  青皮  诃子肉  炙甘草(各半两)  丁香(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服。(海藏云:此剂泻脾以燥湿。)

  姜附汤

  加麻黄白术人参甘草等分,名附子麻黄汤。治中寒湿,昏晕缓弱,腰脊强急,口眼斜,语声浑浊,胸腹䐜胀气上喘急,不能转动,兼宜审而用之。

  代灸膏

  治老人衰弱,元气虚冷,脏腑虚滑,腰脚冷痛沉重,减食,手足逆冷,不能忍者,用此代灸,其效不能尽述。

  大附子(炮,一枚)  吴茱萸  桂枝  木香(各半两)  蛇床子(半两)  马蔺草(各一两)

  为细末,每用药半匙,生姜汁半盏,白面半匙,同煎成膏,摊于纸上,临卧贴脐,以油纸覆其上,绵衣系之,自夜至明乃去。每夜如此,其腰腹如灸,能除寒积。若腰痛,点腰眼

  霹雳散

  乃正治温散之剂。

  附子一枚,炮熟取出,用冷灰窨之,良久取出,研末,入真腊茶一大钱,同和,分二服。每服水一盏,煎六分,临熟入半匙,放温服之。


上一篇:明寒篇 下一篇:寒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