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伤寒门


  伤寒后心虚惊悸(附论)


伤寒虚损心气不足。致多惊悸。此由邪热乘于心也。心主于血。心主于神。血脉乱。则神气不定。故令惊悸也。又云。伤寒病后心气不足。风邪乘之。则令精神不宁。恍惚惊悸。此由忧愁思虑。致心气虚邪气内乘。故神气不得安定而生惊悸也。

白茯苓散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或时妄语。四肢烦热。肌体羸瘦。

白茯苓石膏人参(去芦头)熟干地黄(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去滑)黄芩桂心麦门冬(去心各半两)远志(去心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下饴糖一分。搅令匀。不计时候。温服

紫石英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烦闷及咽喉不利。面目忽赤忽黄。

虚羸少力。

紫石英(细研)桂心紫菀(洗去苗土)白茯苓(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人参(去芦头)黄(锉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熟干地黄(二两)上为散。

入石英和匀

人参散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恍惚不安。

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各一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分)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龙齿散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烦热口干。头项时疼。

龙齿(一两)子芩防风(去芦头茯神(各三分)川升麻大青(各半两)人参(三分去芦头石膏(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半合。

搅匀。不计时候。温服

远志散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恍惚多忘。或梦惊。及诸不足。

远志(去心)人参(去芦头龙齿茯神紫石英(细研)赤石脂当归(锉微炒)桂心甘草(炙微赤锉)白术白芍药紫菀(洗去苗土)防风(去芦头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上为散。入石英相和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茯神散

(出圣惠方)

伤寒后虚羸。心气乏弱。惊悸多忘

茯神黄(锉)菖蒲(各一两)白芍药人参〔去芦头各一(半)两〕远志(去心三分)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龙齿丸

(出圣惠方)

伤寒伏热在心。心虚惊悸

龙齿人参(去芦头茯神干地黄(各一两)远志(去心)铁粉〔细研各三分(半两)〕防风(去芦头三分)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黄连(去须三分)马牙硝(细研三分)麝香(半分细研)上为细末。都研令匀。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竹叶金银汤下。

防风丸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精神昏乱烦闷。四肢沉重。不能饮

食。

防风(一两半去芦头茯神(一两半)人参(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半去心焙)黄连(半两去须)一合白术(二两土炒)上为细末。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粥饮下。不计时候。

人参丸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卧起不安。吃食减少。

人参(去芦头茯神(各三分)黄连(去须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白术(三分土炒)柏子仁(三分去油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黄(三分锉)甘草(三分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浓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龙齿(三分)上为末。炼为丸如梧桐子大。

定志丸

(出圣惠方)

伤寒后。或用心力劳倦。四肢烦弱。心虚惊悸。翕翕短

气。

茯神(一两)远志(半两去心)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人参(三分去芦头)熟干地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三分锉)桂心(半两)牛膝(半两去苗)泽泻(半两)上为末。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粥饮下。不计时候。

酸枣仁丸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发即恍惚不定。眠卧不安

酸枣仁(三分微炒)枸杞子(三分)甘菊花(三分)白茯苓(三分)人参(三分去芦头防风(三分去芦头桂心(三分)柏子仁(三分)远志(半两去心)天门冬(去心焙一两半)赤石脂(一两)龙齿(一两)上为末。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下。不计时候。

黄丸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恍惚不定。

黄(锉)人参(去芦头各半两)龙齿(一两)茯神(三分)铁粉(一两细研)金银箔(各五十片细研)防风(半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熟干地黄(三分)上为细散。入铁粉

龙齿丸

(出圣惠方)

伤寒心虚惊悸。神气不定。

龙齿(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虎睛(一对浸一宿微炙)茯神(一两)犀角屑(一两)龙胆(一两去芦头鬼臼(三分去苗)桂心(一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远志(去心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麝香(细研一钱)上为末。入麝香研令匀。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不计时候。金银汤下。

羚羊角丸

(出圣惠方)

伤寒后心肺壅热。背膊烦闷。心虚惊悸。眼涩口干

羚羊角(三分)川升麻栀子仁(各一两)玄参(三分)麦门冬(去心焙)龙齿(各一两半)金银箔(各五十片与马牙硝同研令细)茯神(一两半)知母(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子芩(一两)赤芍药(一两)大麻仁(一两半别研如膏)马牙硝(二两细研)上为细末。入金银箔马牙硝、麻仁。同研令匀。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竹叶汤下。

不计时候。

人参汤伤寒病后壅热。心忪惊悸

人参(三分)犀角甘草(炙)黄芩(去黑心)玄参(坚者)秦艽(去苗土)地骨皮(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下竹沥一合。搅匀。食后温服

茯神汤伤寒心热烦闷。睡多惊悸

茯神(去木三分)犀角龙齿(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升麻(半两)玄参(坚者半两)竹茹(一两)芍药(三分)马牙硝(一两半)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

水一盏。

麦门冬饮伤寒心忪惊悸烦热口干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龙齿(三分)山栀子玄参(坚者各半两)芍药(三分)木通(锉一两)人参茅根(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

同煎

犀角汤

(出济生拔萃方)

伤寒伏热在心。怔忪惊悸不得眠睡。

犀角屑(半两)茵陈蒿(三分)茯神(去木二两)山栀子仁(半两)芍药(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生干地黄(焙二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竹叶三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前胡汤治伤寒惊悸不定。

前胡(去芦头茯神(去木)人参(各一两)远志(去心一两半)甘草(炙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麦门冬汤伤寒心虚忪悸。

麦门冬(去心焙)茯神(去木)菊花人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紫石英汤治伤寒惊悸烦闷。虚羸少力。

紫石英(研)(去粗皮)紫菀(去苗土)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人参黄(锉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枣三枚破。

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龙骨汤伤寒心气虚悸。恍惚多忘。或梦寐惊

龙骨(研)人参茯神(去木)紫石英(研)赤石脂当归(切焙)干姜(炮)(去粗皮)甘草(炙)白术芍药紫菀(去苗土)防风(去芦各一两)远志(去心焙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枣三枚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茯神丸伤寒后。或用心力劳倦。四肢羸弱。心忪惊悸吸吸短气。补虚。

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焙)熟干地黄(焙各一两)牡丹皮人参黄(锉各三分)(去粗皮)甘草(炙)牛膝(去苗)泽泻(各半两)上捣罗为末。炼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温下二十丸。

  伤寒后夹劳(附论)


伤寒后气血未实。脏腑尚虚。余毒之气犹存。淹延时日不瘥。肌体羸瘦。肢节酸痛。

壮热憎寒。心烦盗汗上气咳嗽呕逆痰涎。饮食不消。腹中癖块。口干舌涩。毛折骨萎面色青黄。气力乏弱。此皆由虚损致成夹劳也。又云。伤寒瘥后复夹劳者。由病患先有夙疾。

因汗下之后。荣卫虚弱。气不复常。形体羸劣。时有盗汗寒热不常。喘咳痰唾。鼻中臭气。

饮食

前胡散伤寒后夹劳。寒热作时。咳嗽盗汗。四肢疼痛。颊赤面黄。心胸不利。

前胡(一两去芦头白藓皮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锉)大腹皮(锉)黄(锉)诃黎勒白术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三分)半夏(二两汤洗七次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散伤寒后夹劳。骨节烦疼。时有寒热咳嗽。头目疼痛。

柴胡(去苗)贝母(煨令微黄)白术(半两)人参(去芦头赤芍药石膏(各一两)黄芩(三分)知母栀子仁(半两)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一两炙)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熟干地黄散伤寒后夹劳。骨节疼痛。不能饮食。四肢少力。

干地黄(一两)黄芩(三分)白芍药(一两)五味子(三分)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鳖甲散伤寒后夹劳。四肢烦热骨节疼痛。不思饮食。时时咳嗽。心胸痰壅。

鳖甲(一两半涂炙令去裙)柴胡(一两半去苗)秦艽(半两去苗)紫菀(半两洗去苗土)桔梗(三分去芦头麻黄(三分去根节)知母(三分)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桂心(半两)黄(三分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散伤寒后夹劳。体瘦少力。四肢疼痛。心膈痰壅。时有咳嗽。不思饮食。

柴胡(一两去苗)鳖甲(一两涂炙令黄去裙)白术(三分)人参(三分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桑根白皮(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百合(三分)紫菀(三分洗去苗土)桔梗(半两去芦头款冬花(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芩(半两)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

紫苏散伤寒后夹劳。脾胃气虚。心腹烦闷。骨热憎寒。饮食不多。咳嗽痰涎。

头旋脑闷紫苏茎叶(一两)赤茯苓(三分)麦门冬(半两去心)木香(半两)人参(一两去芦头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紫菀(半两洗去苗土)柴胡(三分去苗)桂心(三分)当归(三分锉微炒)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白术(半两)知母(半两)桑根白皮(半两锉)犀角屑〔半两(三分)〕黄芩(半两)槟榔(半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犀角散

(出圣惠方)

伤寒后夹劳。烦热。四肢疼痛。不欲饮食。

犀角屑(三分)赤茯苓(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柴胡(一两半去苗)白术(三两)鳖甲(一两半涂炙令黄去裙)知母(半两)赤芍药(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秦艽散

(出圣惠方)

伤寒后夹劳。黄瘦体热。四肢烦疼。不欲饮食。

秦艽(一两去苗)人参(三分去芦头鳖甲(一两涂炙令黄去裙)白术(一两)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五味子(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柴胡(一两去苗)黄芩(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一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

旋复花散

(出圣惠方)

伤寒后夹劳。胸膈痰壅。不思饮食。气攻背膊。腰脊

酸疼。

旋复花(一两)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麦门冬(半两去心)知母(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半两)柴胡(三分去苗)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百部(半两)赤茯苓(三分)前胡(一两去芦头)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

木香丸

(出圣惠方)

伤寒后夹劳。四肢无力。脾胃气弱。饮食无味。肩背疼

痛。

木香(半两)鳖甲(一两涂炙令黄去裙)白茯苓(三分)柴胡(一两去苗)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桔梗(三分去芦头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五味子(半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黄(半两锉)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芍药(一两)上为末。炼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计时候。以粥饮下。

獭肝

(出圣惠方)

伤寒后夹劳。烦热口干心躁。四肢疼痛。不欲饮食。

渐加羸瘦。

獭肝(一两微炙)生干地黄(一两)知母(三分)前胡(一两去芦头)虎颈骨(三分微炙)地骨皮(一两)黄芩(三分)川升麻(三分)白术(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玄参(三分)柏脂(三分细研)上为末。入柏脂和匀。炼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温豉汤下二十丸。

天雄丸

(出圣惠方)

伤寒夹劳羸瘦。或时憎寒。卧即汗出。手足时颤。颊赤

面黄。

天雄(一两炮裂去皮脐)人参(一两去芦头防风(一两去芦头鹿茸(一两去毛涂炙微黄)远志(一两去心)牡蛎(二两烧为粉)薯蓣(一两)泽泻(一两)牛膝(一两去苗)黄(一两锉)五味子(三分)山茱萸(三分)肉苁蓉(一两浸一宿锉去皴皮炙干)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熟干地黄(一两)上为末。炼和捣三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姜橘汤下三十丸。

木香丸伤寒后夹劳。四肢无力。脾虚胃弱。饮食无味。向晚潮热。手足心烦。

渐觉黄瘦木香鳖甲(去裙浸炙各一两)羌活(去芦头三分)柴胡(去苗一两)半夏(汤浸七次去滑半两)桔梗(炒)知母(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三分)五味子秦艽(去苗土)天灵盖炙各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膏四两)上捣筛十一味为末。

桃仁同研匀。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米饮下二十丸。晚再服。

羌活散伤寒后夹劳。肢体烦疼。早晚虚热口苦嗌干。夜卧多汗。手足麻痹

风劳羌活(去芦头白术黄(锉)青橘皮(汤浸去白炒)甘草(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加皮(用茱萸半两水一碗煎水尽焙干去茱萸各一两)(去粗皮)干姜(炮各半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调下。用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破。煎至七分。温服亦得。

不拘时。

人参汤伤寒后夹劳。骨节疼痛。浑身壮热。气力虚乏。

人参桔梗(炒)白术芍药紫菀(去苗土)白茯苓(去黑皮)香子(炒各一两)秦艽(去苗土三分)甘草(炙一两半)柴胡(去苗)陈橘皮(汤浸去白炒)苍术(米泔浸洗切炒)羌活(去芦头各二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破。

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知母汤伤寒后夹劳。四肢烦痛。日渐虚羸。唇红颊赤。

知母(焙半两)犀角地骨皮前胡(去芦头白藓皮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人参黄(锉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

去滓。食后温服

鳖甲汤伤寒骨蒸劳热。日渐黄瘦。大便涩。小便赤。

鳖甲(去裙浸炙一两)知母(切焙半两)大黄(锉炒)甘草(炙锉)桑根白皮〔锉各一两(分)〕木香(锉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童子小便三分。

葱白三寸。煎至七分。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鳖甲汤伤寒温病。瘥后夹劳。形体。或寒或热如疟状。四肢烦疼。

黄(锉)鳖甲(去裙浸炙各一两)知母(焙)白术桑根白皮(各半两)甘草(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葱白三寸。

生姜三片

柴胡汤伤寒后夹劳。五心烦热。背膊疼痛。手足无力。不能饮食。

柴胡(去苗)黄(锉)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秦艽(去苗土)地骨皮黄芩(去黑心)葛根(锉)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人参甘草(炙各三分)鳖甲(去裙浸炙一两)上

虎骨汤伤寒后夹劳。寒热。乍进乍退。

颈骨(涂炙)知母(焙各半两)甘草(炙)鳖甲(去裙浸炙)人参(去芦)黄(锉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童子小便三分。生姜三片。葱白三寸。

煎至

人参鳖甲汤伤寒后夹劳。寒热往来。进退不时。头痛体痛。口苦咽干。不思饮

食。

人参鳖甲(去裙浸炙)附子(炮裂去皮脐)柴胡(去苗各一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芍药知母(焙)(去粗皮)乌梅(去核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当归(切焙)秦艽(去苗土)羌活(去芦头五味子(各半两)上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

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人参丸伤寒后夹劳。四肢无力。骨节烦疼。不思饮食。

人参前胡(去芦头各一两)干姜(炮半两)鳖甲(去裙浸炙)桔梗(锉炒)甘草(炙各三分)上为末。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枣汤下。不拘时服。

前胡汤治伤寒百节疼痛。变为劳气。发热盗汗

前胡(去芦头桔梗(各一两)龙胆甘草(炙各半两)柴胡〔去苗三(二)两〕乌梅(去核炒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二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不拘

当归汤伤寒后夹劳。羸瘦盗汗寒热不常。喘咳痰唾。饮食减少。

当归(切焙)代赭石(研)黄连(去须各三分)(去粗皮)桑根白皮(锉焙)附子(炮裂去皮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黄芩(去黑心各半两)白术(土炒)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木通(微炙锉)地榆(各一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二十枚)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伤寒后虚羸盗汗(附论)


伤寒瘥后体气羸弱。脏腑犹虚。或每因睡中遍身汗出。此皆阳气虚。心气弱。阳属于表。主于肤。腠理开泄。故津液妄行。心主血。心生汗。今心虚不足。故多盗汗。诊其脉虚弱微细者是其候也。又云。伤寒盗汗者。谓不睡则不能汗。睡而汗出者也。自汗则不然。或睡与不睡。自然而出者也。及盗汗者。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也。凑凑然出焉。觉则止。

而不复出矣。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盖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然汗出也。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邪

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止矣。

经曰微盗汗出。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又阳明病。当作里实。而脉浮者。亦必盗汗。是犹有表邪故也。又三阳合病。目合自汗。是知盗汗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明矣。且自汗为之虚者。有为之实者。其于盗汗之证。非若自汗有实者。悉当和表而已。不可不知也。且汗者心之液。伤寒瘥后。眠寝有汗者。由心气偏虚。荣卫不足。腠疏表弱。因寝寐之间汗出。故名盗汗。久不已日渐羸瘦。肢体痿弱也。

鳖甲散

(出圣惠方)

伤寒后虚羸。盗汗不止。四肢无力。向晚增寒。

鳖甲(三分涂炙微黄去裙)苍术(一两微炒)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人参(三分去芦头)黄(三分锉)熟干地黄(三分)肉苁蓉(三分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桃仁(三分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膝(三分去苗)柴胡(三分去苗)五味子(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黄锉)牡蛎(一两烧如粉)上为

杜仲散

(出圣惠方)

伤寒后虚羸。夜多盗汗口干心燥。

杜仲(一两去粗皮炙微黄锉圣济方二两)牡蛎(一两半烧为粉)麻黄根(一两半)白术(三分圣济方一两)白茯苓(三分圣济方一两)黄(一两锉)白芍药(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三分去芦头肉苁蓉(一两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伤寒后虚羸。日夜汗出不止。心躁口干咽喉不利

(出圣惠方)黄雌鸡(一只去肠胃理如食法)肉苁蓉(一两浸一宿刮去皴皮切)麻黄根(一两)牡蛎(二两烧为粉)上先将鸡、麻黄根。以水七大盏。煮取汁三大盏。去鸡、麻黄根后下苁蓉

伤寒后虚羸。盗汗不止方。

(出圣惠方)上用熟干地黄五两。细咀。以水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半。去滓。分为三服。空心午前临卧时服。

又方

(出圣惠方)上以白术叶不限多少。浓煮。取汁饮之。

又方

(出圣惠方)上以白术为细末。每服以新汲水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济方。用菖蒲汤调下。

又方

(出千金方)上以韭根四十九茎。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顿服。

又方

(出圣惠方)黄(一两锉)牡蛎粉(一两)白术(一两锉)上以水三大盏。煎至二盏。去滓。

食后温饮一中盏。

扑身止汗散

(出千金方

伤寒后虚羸。盗汗不止。

麻黄根(二两千金方作三两)雷丸(三两)牡蛎(三两烧为粉)干姜(一两炮裂锉)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米粉(五合千金方作二升)上为散。每度用白绵裹五两。扑身体汗出即止

又方

(出圣惠方)蛤粉(半斤)麻黄根(四两)滑石(五两)上为散。每度用薄绵裹五两。扑身体汗出即止。

人参汤伤寒后体虚。夜卧汗出不止。头旋恶心。不思饮食。

人参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麻黄根黄(锉各一两)牡蛎(烧二两)防风(去芦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麻黄根汤伤寒后虚汗不止。

麻黄根(锉)黄(锉各一两)五味子(炒半两)牡蛎(烧二两)甘草〔炙一(三)两(分)〕

茯苓汤伤寒后汗出不止。渐觉虚羸少力。

白茯苓(去黑皮锉)牡蛎(烧各一两)芍药(三分)肉苁蓉(切焙)五味子(炒)甘草(炙锉)人参白术麻黄根(锉)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

人参汤伤寒盗汗不止。心多烦躁惊悸

人参(一两)远志〔去心一两(分)〕甘草(炙锉)白茯苓(去黑皮锉)竹茹麦门冬(去心焙)黄(锉)柴胡(去苗)桔梗(锉炒)龙骨(各半两)上粗捣筛。

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破。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牡蛎散伤寒后羸劣。虚汗不止。

牡蛎(烧一两)白茯苓(去黑皮锉)人参白术芍药龙骨()熟干地黄(焙各半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黄散伤寒后虚劣。不思饮食。汗出不止。

黄(锉)白茯苓(去黑皮)人参白术(各一两)牡蛎(烧一两)麦门冬(去心焙)陈橘皮(去白切焙各半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三(二)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黄散伤寒后虚汗不止。

黄(锉)麻黄根(锉各一两)牡蛎(烧二两)知母(焙半两)上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浓煎小麦汤调下。不拘时候。

黄连散伤寒后体虚。盗汗不止。

黄连(去须一两)牡蛎(烧二两)白茯苓(去黑皮三分)甘草(炙半两)上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煎竹叶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盗汗腠理开疏。粉汗方

牡蛎(半斤烧研如粉)麻黄根(一两捣罗为末)上同拌匀。寝寐中有汗处。使敷之。

盗汗及汗无时方

(出千金方)上一升。以二升。渍三日服。不瘥。更合服。不过三剂即止。

又方

(出千金方)上死人席缘烧灰。煮汁洗。自瘥。

止汗方

(出肘后方)杜仲牡蛎上各等分。治下筛为末。临卧。用开水调服五钱匕。

牡蛎散

(出千金方

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筋惕肉。

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上治下筛为散。方寸匕。日二。止汗无出此方。一切泄汗。服之三日皆愈。神验。汗止便服小建中汤

桂枝芍药汤伤风自汗咽干腹满。自利不渴。倦怠。手足自温。肺脉弦大而

缓。

桂心(半两)白芍药(三两)上锉散。每服五钱匕。姜三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仲景用桂枝一两半。

黄汤

(出拔萃方)

伤寒内伤拘急三焦气虚自汗及手足自汗。或手背偏

多。或肢体振摇。腰腿沉重。面赤目红。但欲眠睡。头面壮热。两胁热甚。手足自温。

手心热。自利不渴。大便或难或如常。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饮汤。不欲饮水。或少欲

饮水。呕间作。或心下满闷。腹中疼痛。或时喜笑。或时悲哭。或时太息。或语言错

失志。世疑作谵语狂语者非也。此神不守舍耳。始得病。寤寐之间或恐或悸。头项不

甚痛。行步不复如旧。阴气盛。阳气衰也。两手脉浮沉不一。或左右往来无定。便有沉

涩弱弦微五种阴脉形状。举按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皆阴脉也。宜先缓而后

急。缓宜用黄汤。甚者加干姜炮。

人参白茯苓白术白芍药(各一两)甘草(七钱半)呕者加藿香(半两)生姜(半两如无以干者代之)陈皮(半两)上咀。水煎。量证大小加减多少用之可也。

大便

调中丸

(出拔萃方)人参白茯苓(去皮)干生姜白术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炼为丸。每两作十丸或五丸。每服一二丸。水少许煎服之。若病重急治者。黄汤内。每服加干姜一钱。大便结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

(出拔粹方)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炮恐热以生姜代之)上等分。炼丸。每服作五丸。白汤化下。或水煎服亦得。缓治宜急也。若尤急者。无汗。宜附子干姜甘草汤。若自汗者。宜附子白术甘草汤。量脉证。可宜四逆汤真武汤通脉四逆。选而用之。

救汗汤

(出朱氏集验方)

阳虚自汗不止。

芍药(三两)官桂(去皮取有味者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生用不去皮三两)上咀。每服五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同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合滓再煎服。

又方

(出朱氏集验方)

盗汗屡验。

太平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上为细末。调下。

牡蛎散

(出朱氏集验方)

气虚夜多盗汗

白术(一两)牡蛎(大而白者火通赤二两别研极细)黄(略炙)防风(不用叉尾者各一两)上为末。捣令极细方可服。每服三钱。温下。日二三服。如出虚汗。用防风不以多少。麸炒赤色。研为细末。煎猪皮汤下。效。

龙胆汤

(出杨氏家藏方

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并宜

服之。

龙胆草(不以多少焙干)上件为细末。每服三(一大)钱。用水一盏。点入温少许。

调服。空心临卧。

加减建中汤

(出经验良方

伤寒自汗。当补虚。和阴阳

黄(一两)白芍药(三两)甘草(炙)熟地黄人参(各半两)上咀。每服三(二)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大人加倍服。

大病瘥后多虚汗。及眼中流泪方。

(出肘后方)龙骨牡蛎麻黄根等分为末。擦身上。良。

养胃汤

(出如宜方

治体虚。

半夏(制)浓朴(制)苍术(各一两)藿香草果茯苓人参(各半两)陈皮(七分半)甘草(二钱半)上咀。姜七片。乌梅一枚。煎服。

  伤寒后肺痿劳嗽(附论)


伤寒肺痿劳嗽者。是大发汗后。因复下之。则忘津液。而小便反利者。止为上虚。

不能制于下也。上虚不能制于下者。是虚邪之气聚于上。伤于肺。使人咳嗽多骨热而面虚肿久嗽不已。遂成肺痿劳嗽之病也。

麻黄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四肢烦疼。痰唾不止。

麻黄(三分去根节)桔梗(一两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白蒺藜(一两微炒去刺)紫苏茎叶(一两)五味子(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

柴胡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连连不绝。四肢烦热。两颊赤色。饮

食全少。

柴胡(去苗)桔梗(去芦头紫菀(洗去苗土)知母贝母(煨令微黄)诃黎勒百合(以上各三分)乌梅肉(半两微炒)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

款冬花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唾如牛涎。日夜及升。坐卧不安

胁下痛

款冬花紫菀(去苗土洗)桔梗(去芦头贝母(煨令微黄)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桑枝(一两半锉)獭肝(微炙)蛤蚧(涂炙微黄)赤芍药赤茯苓(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鳖甲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涕唾稠粘。骨节烦闷。发歇寒热。宜

服。

鳖甲(涂炙微黄去裙)柴胡(去苗各一两)知母(一两半)赤茯苓乌梅肉(微炒各三分)款冬花桑根白皮(锉)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栀子仁〔三(一)分〕上为散。

紫菀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咳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

瘦。

紫菀(洗出苗土)天门冬(去心)贝母(煨令微黄各一两)桔梗(去芦头)生干地黄(各一两半)百合知母(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

牡蛎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唾多稠涎。羸瘦喘促。夜多盗汗。宜

服。

牡蛎(一两半烧为粉)紫菀(洗去苗土)桔梗(去芦头葳蕤黄(锉)柴胡(去苗各一两)旋复花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沙参(三分去芦头)上为散。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更煎一两沸。放温。不计时候服。

黄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涎唾不止。

黄(锉)赤茯苓桔梗(去芦头各三分)木通(锉)桑根白皮(锉)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以上各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五味子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上气痰嗽。多唾稠粘。胸膈不利

五味子桑白皮(锉各三分)细辛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贝母(煨令微黄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射干(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气喘唾血

麦门冬(一两去心)桔梗(三分去芦头紫菀(洗去苗土)五味子麻黄(去根节)续断贝母(煨微黄)桑根白皮(锉各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入生地黄汁一分。竹茹鸡子大。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马兜铃散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上气喘促

马兜铃(半两)桑根白皮(一两锉)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白前(半两)桔梗(一两去芦头款冬花(半两)上为散。每服三(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灯心半束。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贝母丸

(出圣惠方)

伤寒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桔梗(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紫菀(洗去苗土各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为末。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

天门冬丸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唾成五色喘息渐急。食少羸瘦。

天门冬(一两半去心焙)大麻仁(一两别研如膏)桔梗(一两去芦头)川升麻(三分)麻黄(去根节)五味子款冬花紫菀(洗去苗土)诃黎勒皮(各三分)贝母(煨令微黄)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锉)紫苏子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半)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浓朴(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为末。

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二十丸。

獭肝

(出圣惠方)

伤寒肺痿劳嗽。涕唾稠粘。日晚即发寒热。面心或

赤。心胁妨满。

獭肝(半两微炒)鳖甲(三分涂炙令黄去裙)知母(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旋复花(半两)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柴胡(三分去苗)槟榔(半两)赤茯苓(半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半两)秦艽(半两去苗)上为细末。炼和捣三二百杵。丸如

钟乳散治伤寒后。寒气咳嗽不止。

钟乳管者研如粉一两(分)〕款冬花(去粗皮)白矾〔各三(半)分(两)〕上除钟乳外。为散。与钟乳粉同研匀。每用一匙(字)安掌内。以舌舐咽之。

华盖汤伤寒咳嗽肺经沉滞寒热

甘草(炙锉)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干)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鹿角胶(炙燥)半夏(各一两将半夏汤洗十遍入生姜一两烂杵焙干)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早晚临卧并三两服。汗出即瘥。

百部汤伤寒咳嗽。痰涕多。不思食味。

百部(一两)款冬花紫菀(去苗土)五味子人参半夏(汤洗七次炒)前胡(去芦头(去粗皮)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

入生

陈橘皮汤伤寒肺气壅塞。咳嗽声不出。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紫菀(去苗土)人参赤茯苓(去黑皮)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桑根白皮(锉各一两)甘草(炙锉)桔梗(炒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

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紫菀汤伤寒咳嗽短气。涕唾稠粘。及风虚烦躁。发作无时。

紫菀(去苗土)紫苏叶白前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各半两)甘草(炙锉一分半)葶苈(微炒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枣三枚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桔梗汤伤寒咳嗽

桔梗(炒一两)紫菀(去苗土一两半)桑根白皮(锉)赤茯苓(去黑皮)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人参(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贝母(去心炮)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

水一盏半。入枣三枚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柴胡汤伤寒咳嗽。经旬未愈。

柴胡(去苗)桑根白皮羌活(去芦头百合〔各一(半)两〕当归(切焙一两半)石膏(碎)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天雄(炮裂去皮脐各二两)枳壳(去瓤麸炒)黄连(去须)贝母(煨去心)五味子(去粗皮)白石脂款冬花(各一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杏仁(十枚去皮尖双仁炒)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枣大切。

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阿胶散

(出济生拔萃方)

伤寒汗下后。咳嗽肺虚。声音嘶败者。

薯蓣(一两)阿胶(一两炒)人参(一两)五味子(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白术(一两)干姜(三钱炮)桂枝(五钱)杏仁(三钱去皮尖)上锉细末。每服七钱。

水二盏。

生姜乌梅各一钱。同煎服。

补肺散

(出济生拔萃方)

伤寒汗下后。喘咳不止。恐致肺痿

人参(一两)五味子(五钱)桑白皮(二两)款冬花(五钱)蛤蚧(一对)上为细末。

每服五钱。沸汤一盏。调服

桔梗汤

(出济生拔萃方)

伤寒汗下后。喘嗽烦躁气滞涩。邪气逆者。

桔梗桑白皮(各一两)甘草贝母诃黎勒皮〔各三(五)钱〕上锉细。每服五钱。

水二盏。入五味子乌梅肉各一钱。同煎。

如圣加人参藿香杏仁汤

(出济生拔萃方)

伤寒汗下后。喘而噫气者。

甘草桔梗人参藿香(各五钱)杏仁(三个去皮尖)上锉细。每服五钱。水煎。

  伤寒后发疟(附论)


伤寒变成疟者。因病瘥后。外邪未散。真脏尚虚。因为劳事。致二气交争。阴胜则发寒。阳胜发热阴阳偏胜即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也。一日再发者。得汗必解。若伤寒八九日。得之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自调者。欲自愈也。或阳明证。烦热汗出。日晡所发热者。脉浮宜解表。脉实宜攻里。又有妇人热入血室发热而更作寒者。当详辨之。

歌曰。似疟膀胱可医。清便不呕半麻枝。阳明实下浮须汗。血室柴胡小者奇。

似疟一名疟状。作止有时。非若寒热往来。或疏或数。或作或止无定时也。凡感冒之人。

忽觉毛寒股。筋节搜挛。百骸鼓撼。呕不欲食。其寒不可御。未几复转而发热者。此即温疟。不必谓疟脉自弦。或洪数或紧实。或虚缓。或刮涩。皆为疟状。但以外证别之。用药固有本条。然小柴胡汤如前斟酌加减。亦是活法。虽然血虚能生寒热败血亦作寒热阴阳相胜。虽一证各有一方。其间当以川芎为佐。太阳似疟证。脉洪浮。与桂枝汤。清便自可。不呕。日一二发。桂枝麻黄各半汤。其脉微缓微浮。则欲愈也。阳明似疟证。烦热汗出。日晡发热。脉浮虚。与桂枝汤。脉实。与承气汤。妇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如疟状者。小柴胡汤主之。疟后寒热。或潮热。见瘥后昏沉。调诸疟。通用二陈汤。热多者。加川芎前胡

寒多者。加川芎草果

柴胡散

(出圣惠方)

伤寒后发疟。寒热不定。四肢无力。心烦头疼。不思饮

食。

柴胡(三分去苗)鳖甲(一两半涂炙微黄去裙)知母(一两)桑根白皮(一两半锉)旋复花甘草(三分炙微赤锉)天灵盖(一两半涂炙微黄)上为散。每服四钱。以童子小便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更煎一二沸。不计时候。温服

半夏散

(出圣惠方)

伤寒十余日不解。往来寒热。发如温疟。胸膈满闷。宜

服。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人参(去芦头各一两)柴胡(二两去苗)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栝蒌根(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芩散

(出圣惠方)

伤寒后。朝暮发寒热。或如疟状。

黄芩知母葛根(锉)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以衣覆之。

汗出为效。

鳖甲散伤寒后经数日。发歇寒热。四肢烦闷。喘息微急。状如疟病。

鳖甲(一两半涂炙微黄去裙)知母(一两)桑根白皮(一两半锉)甘草(炙微赤锉)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三茎。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乌梅散伤寒后劳动过多。致发疟。肢节不利。

乌梅肉(三分微炒)桔梗(一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鳖甲(涂炙微黄去裙)柴胡(去苗各一两)栀子仁(一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

伤寒后发疟。动作无时方

升麻(二两)恒山(一两)蜀漆(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当吐。未吐再服。

松萝散治伤寒后发疟。或时寒热

松萝(三分)乌梅肉(一两微炒)恒山(一两)栀子仁(半两)川升麻(一两半)鳖甲(二两涂炙微黄去裙)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伤寒后毒瓦斯不解。变成疟状。发作无时。寒热不止。

恒山(二两)鳖甲(二两半涂炙微黄去裙)川升麻(一两半)栀子仁(一两)上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温水调下二钱。以吐为度。

豉心丸伤寒后余毒不散。寒热往来。变成疟状。

心(一合)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恒山升麻(各一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上为末。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一丸。

伤寒后发温疟

恒山大黄(锉碎微炒)黄丹(炒令紫色各半两)上为末。炼和丸如梧桐子大。

服食前以升麻煎汤下十五丸。

知母升麻汤伤寒后变成疟病。寒热躁渴。

知母石膏升麻(各一两)蜀漆常山甘草〔炙各一两(分)〕乌梅(去核半两)上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二黄汤伤寒后变成疟疾口干烦渴。

麻黄(去根节)大黄(锉炒)栝蒌根(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上咀。

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升麻前胡汤治伤寒后变成疟疾寒热躁渴。

升麻前胡〔去芦头各一(半)两〕知母(焙)芍药(各三分)朴硝山栀子木通(锉)乌梅(去核各半两)甘草(炙锉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入生地黄二合。更煎一沸。食后温服

人参常山汤伤寒后变成疟疾。痰毒壅脾肺。面色萎黄寒热时作。

人参常山(各半两)生甘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灯心(一十茎)上细锉拌匀。用水二盏。一盏。同煎至两盏。去滓。入好末二钱匕。分作两服。温服。取吐即瘥。

黄芩鳖甲汤伤寒后变成劳疟。久不瘥。

黄芩(去黑心)柴胡(去苗)山栀子乌梅(去核各半两)鳖甲(去裙炙一两)甘草(炙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童子小便一盏半。入桃柳尖各七个。生姜一枣大拍碎。半合。同浸一宿。平旦煎至七分。去滓。入生地黄一合。搅匀。更煎一沸。温服

不拘

蜀漆鳖甲丸伤寒肝疟。由邪热客于足厥阴经所成。颜色苍苍。战掉。或似热

劳。

鳖甲(去裙炙)蜀漆知母(焙)乌梅(去核)苦参常山葳蕤(各一两)一合熬)石膏(二两)细辛(去苗叶)甘草(炙各三分)上为末。炼和捣数百下。丸如梧桐

常山石膏汤伤寒心疟。令人烦热不止。饮水多。常渴。

常山鳖甲(去裙炙)犀角蜀漆(各一两)甘草(炙)乌梅(去核各一分)山栀子仁(半两)石膏(一两半)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三七粒。淡竹叶二七片。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

常山丸伤寒脾疟。脾脏受热。或渴或不渴。热气内伤。不得大便。腹中热

痛。身寒汗常山(二两)知母(焙)鳖甲(去裙炙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末。

和捣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未发前。温下。发时再服。

三味汤治伤寒肺疟。痰热聚于胸膈。令人心寒。甚则发热。热则惊。如有所见

者。

常山(一两)秫米〔半合(匙)〕甘草(炙锉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

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临发时温服

常山柴胡汤伤寒肾疟。令人凄凄。腰脊痛而宛转。大便难手足寒

常山柴胡(去苗)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乌梅(去核)半夏(汤洗七次炒干)槟榔(锉)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

淡竹叶二七片。二七粒。同煎至七分。去滓。临发时温服

太一护命丸治伤寒后变成疟疾。或取转早。阴气结伏心下成块。或膨满呕逆。喘

促。面黑阳起石硫黄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金星石银星石白石英紫石英礞石滑石硝石凝水石(赤)磁石(火淬)太阴玄精石坩埚子(累经销金银者)不灰木双仁炒)上为末。再同研极细。用阿魏一分。与糯米粥同研匀。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麸炭火内烧赤。取出。两只盏子合在内。候冷细研。以生姜米饮下。未知再服。

茯苓饮伤寒后。热不退成疟。时作。

赤茯苓(去黑皮)鳖甲(去裙炙)地骨皮〔各三(二)两〕柴胡(去苗)知母(焙各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

去滓。入生地黄一合。食后良久温服。如人行五六里再服。

柴胡散

(出广南卫生方)

伤寒后发疟。

柴胡(一两去苗)半夏〔二钱半(一分)汤浸七次〕桂枝(二钱削净秤)甘草(一钱半炙)白芍药(二钱半去皮炒)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七片。枣四枚。

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寒热才愈。便止此药。

小柴胡汤

(出如宜方

治先寒后热。热多寒少。

黄芩人参甘草(各三两)柴胡(八两)半夏(制二两半)上咀。姜五片。

枣一枚。

煎服。寒多。加肉桂寒热相等。不加

五福丹

(出保生返回论)朱砂硫黄雄黄(以上各一两研细)硼砂硝石(以上各一两半五味并用精者拣去砂石合研匀细)上用瓷盒子一个。里有油者。用乳香少许。香炉中烧烟起。即熏盒子内。入前药合定。油调蛤粉固口。再加纸筋盐泥固济一指浓。阴干。净室中砖上坐合子拌灰少许。拥抱合子上。过口缝可一指浓。以三斤生炭。簇合周匝。次又下熟炭火一斤在合上。

渐令通灼。候火消至八分以上。即拨开残火。俟良久冷透。开合取药。尽作汁有如镜面。捶碎。研极细。粳米饭和丸如豌豆大。及一等绿豆大。朱砂为衣。每于发前一日临卧时。温粥饮吞下一粒。发作前一时。温粥饮吞下一粒。至日自愈。

灵砂丹

(一名龙虎丹出保生返回论)朱砂(研细水飞晒干)硫黄(研极细)上二味。各一钱。用醇八分一盏。贮银器或瓷瓯中。用文武火熬。将竹篦子不住手搅。熬至六分。去火候冷。顿服。忌口。永不再发。

常山饮此药南来。取效甚多。亦不吐人。

(出保生返回论)常山(二两细锉)鳖甲炙紫色令净二两)芍药(三两锉)黄连(一两)黄芩(一两)柴胡(去苗秤二两)甘草(一两炙)青蒿子(一两半如无用茵陈蒿)上为粗末。每服五大钱。水二盏。乌梅半(个)两。同以慢火煮至一盏。去滓。露一宿。于发作前一日进一服。

于发作前一时再进一服。即愈。

  伤寒后发豌豆疮灭瘢痕(附论)


伤寒之病发豌豆疮者。皆是热毒所为。其毒瓦斯中于脏腑。余毒之气冲肌肉而生疮疹。

及其病折则疮愈。而毒瓦斯尚未全散。故疮痂虽落。其犹。或凹凸肉起。宜用消毒灭之药以敷之。

鹰粪白膏

(出圣惠方)

伤寒豌豆疮瘥后。痕不没。宜涂。

鹰粪白(半合)辛夷(一两)白附子(一分)杜若(二两)细辛(二两)上捣碎。以一升。浸一宿。入羊髓五两。慢火煎五七沸。去滓。盛于瓷盒中。每用时。先以新布揩疮令热。后以药薄涂之。

朴硝

(出圣惠方)

伤寒豌豆疮初瘥。宜涂。

川朴硝(一两细研如粉)猪胆(一枚用汁)上相和。调为膏。用摩疮上。勿令动着。

疮痂自落。

白芷膏

(出圣惠方)

伤寒豌豆疮。瘥后。灭宜涂。

白芷当归(各一两)鸡屎白(五两)上用猪脂七两。麻油三两。以慢火煎白芷当归色黄。去滓。后纳鸡屎白搅和。煎如膏。入瓷器内盛。每日涂摩疮上。

白蔹膏

(出圣惠方)

伤寒豌豆疮瘥后。满面疮久不没。宜涂。

白蔹(三分)矾石(半两生用)白石脂(一分)杏仁〔一分(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上为细散。次入杏仁膏。研令匀。后入新鸡子白一枚。二两。相和研为膏。入瓷器中盛。每夜取涂面上。来日以温浆水洗之。

猪蹄汤洗方

(出圣惠方)

伤寒豌豆疮新瘥后。满面疮

猪蹄(一两)川芎葳蕤桑白皮白术白茯苓商陆白芷(以上各半两)上细锉。先以水二斗。煮猪蹄至一斗五升。去猪蹄下药。煎至八分。去滓。每夜洗之。

白附子膏

(出圣惠方)

伤寒豌豆疮瘥后。痕不消。宜涂。

白附子密陀僧(烧为粉)川芎白茯苓(各半两)上为细散。更研令极细。以调敷疮上。一方有牡蛎

子膏治伤寒豆疮。瘥后。痕赤肿不消。宜涂。

子(一升汤浸取仁细研如膏)白石脂(一两捣罗为末)麝香(一分细研)雄粪(半两白色者细研)上研令匀。用菟丝子苗研取自然汁。调如膏。夜间先煎葱白汤洗面。

后涂

玉屑

(出圣惠方)

伤寒热毒豌豆疮。瘥后。满面痕。

玉屑密陀僧附子(生去皮脐捣为细末)珊瑚(以上各一两)上研令细。每度以药末二钱。用真牛调匀。夜卧涂面。来日以温浆水洗之。

又方

(出圣惠方)鹰粪白〔一(二)两半〕白僵蚕(二两)上先捣僵蚕为末。次将鹰粪白同研如粉。

白蜜调如稀。涂于上。日二易之。

又方

(出圣惠方)杏仁(一两汤泡去皮尖双仁研为膏)鸡子白(二枚)上相和调如稀。每夜涂疮上。

至旦以浆水洗之。

又方

(出圣惠方)鸡子(七枚煮熟用黄)乱发(一两剪碎)上同于铫子内炒。令发消尽成油。用薄绵滤。

入瓷盒中盛。夜卧时涂摩之。

又方

(出圣惠方)马齿苋(自然汁五合蛤粉(二两细研)上相合和令匀。每日涂于疮上。

又方

(出圣惠方)升麻(二两)白蜜(三两)上用水一大盏。煎升麻取半盏。滤去滓。下更煎。良久候冷。旋旋取涂摩疮上。


上一篇:伤寒门 下一篇:伤寒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