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藕

藕

实际拼音: ǒu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根状茎。秋冬采挖,多生用。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用于热病烦渴,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
用法用量: 0.5~1斤,分数次生吃,或捣汁去渣分服,或煎浓汁服。

《中华本草》:藕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实际拼音: ǒu
英文名: Lotus rhizome
别名: 光旁
来源: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h.的肥大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采收和储藏:秋、冬及春初采挖。

原形态: 莲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cm,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广布于南北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肥厚横生,外皮黄白色,节部缢缩,生有腋芽及不定根,节间膨大,大小不等。质脆,断面白色,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纵行管道,有白色细丝状物。无臭,味微甘而涩。
化学成分: 儿茶酚(catechol),右旋没食子儿茶精(dgallocatechol),新氯原酸(necochlorogenic acid)以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0)。此外,尚含天冬胺(asparagine),维生素C,淀粉及蛋白质。
性味: 甘;寒
归经: 心;脾;胃;肝;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主热病烦渴;吐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捣汁或煮食,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赞宁《物类相感志》:忌器。
复方: ①治时气烦渴不止:生,捣绞取计一中盏,入生一合,搅令匀,不计时候,分为二服。(《圣惠方》)②治霍乱吐不止,兼渴:生一两(洗,切),生姜一分(洗,切)。上二味,研绞取汁,分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姜钦)③治上焦痰热:汁、汁各半盏,和服。(《简便单方》)④治红白痢一厅,捣汗,和蜜糖,隔水婉成膏服。(《岭南采药录》)⑤治小便热琳:生汁、地黄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半盏,人温服。(《纲目》)⑥治冻脚裂拆:蒸熟搞烂涂之。(《纲目》)⑦治麦及尘土并物入眼不出:大一截,洗净捣烂,以帛子裹于眼上,摄取汁,落眼中。(喀普济方》)⑧治眼热赤痛:取莲一个,连节,以绿豆入满其中空处,水数碗,煎至半碗,连食之。(名岭南采药录》)
各家论述:

1. 孟说:产后忌食生冷物,惟不同生冷,为能被血故也。

2.《本草经疏》:,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疵血,吐血口鼻出血,产后血闷,署金疮伤折及止热渴,霍乱,烦闷,解等功。熟看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泄,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

3.《本草汇言》:凉血散血清热解暑之药也。其所主,留心脾血分之疾。如陈氏方,治热渴烦闷,大氏方,治产后疯血,孟氏治霍乱水泄,皆属热邪为患者,取此渭芳寒洁、甘淡之味以凉解之,如血热血滞之病,悉潜消而默化矣。第生食过多,不免有动冷气,不无腹痛肠滑之虞耳。如煮熟食,能养赃腑,和脾胃。

4.《重庆堂随笔》:以仁和产者为良。熬浓汁服,既能补血,亦能通气,故无腻滞之偏。

5.《随息居饮食谱》:以肥白纯甘者良。生食宜鲜嫩,煮食宜壮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爆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6.《本草经集注》:汁,解射罔毒、毒。

7.《别录》:主热渴,散血,生肌。

8.《药性论》:汁,能消痰血不散。

9. 崔禹锡《食经》:主烦热鼻血不止。

10. 盂说:生食之,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

11.《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解毒,压食及病后热混。

12.《日华子本草》:破产后血闷,生斯服亦不妨;捣患金疮并伤折,止暴痛;蒸煮食,大开胃

13.《日用本草》:清热除烦,凡呕血吐血、出血、败血,一切血症宜食之。

14.《滇南本草》:多服润肠肺,生津液。


《中药大辞典》:藕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ǒu
别名: 光旁(陆玑《诗疏》)。
来源: 睡莲科植物肥大根茎。秋、冬及春初采挖。
化学成分: (根茎)含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还含焦性儿茶酚、d-没食子儿茶精、新绿原酸、无色矢车菊素、无色飞燕草素等多酚化合物共约0.3%,以及过氧化物酶。
性味:

甘,寒。

①《别录》:"寒,无毒。"

②《本草蒙筌》:"甘,寒。"

③《本草经疏》:"生者甘,寒;熟者甘,温。"

归经:

入心、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草经疏》:"入心、脾、胃三经。"

③《要药分剂》:"入心、肝、脾、胃四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

生用:清热,凉血散瘀。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熟用: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

①《本草经集注》:"汁,解射罔毒、毒。"

②《别录》:"主热渴,散血,生肌。"

③《药性论》:"汁,能消瘀血不散。"

崔禹锡《食经》:"主烦热鼻血不止。"

孟诜:"生食之,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

⑥《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解毒,压食及病后热渴。"

⑦《日华子本草》:"破产后血闷,生研服亦不妨;捣罯金疮并伤折,止暴痛;蒸煮食,大开胃。"

⑧《日用本草》:"清热除烦,凡呕血吐血瘀血败血,一切血症宜食之。"

⑨《滇南本草》:"多服润肠肺,生津液。"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打汁或煮食。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赞宁《物类相感志》:"忌器。"
复方:

①治时气烦渴不止:生,捣绞取汁一中盏,入生一合,搅令匀,不计时候,分为二服。(《圣惠方》)

②治霍乱吐不止,兼渴:生一两(洗,切),生姜一分(洗,切)。上二味,研绞取汁,分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姜藕饮

③治上焦痰热:汁、汁各半盏,和服。(《简便单方》)

④治红白痢一斤,捣汁,和蜜糖,隔水炖成膏服。(《岭南采药录》)

⑤治小便热淋:生汁、地黄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半盏,入温服。(《纲目》)

⑥治冻脚裂坼:蒸熟捣烂涂之。(《纲目》)

⑦治麦及尘土并物入眼不出:大一截,洗净捣烂,以帛子裹于眼上,挹取汁,落眼中。(《普济方》)

⑧治眼热赤痛:取莲一个,连节,以绿豆入满其中空处,水数碗,煎至半碗,连食之。(《岭南采药录》)

各家论述:

孟诜:"产后忌食生冷物,惟不同生冷,为能破血故也。"

②《本草经疏》:",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瘀血,吐血口鼻出血,产后血闷,罯金疮伤折及止热渴,霍乱,烦闷,解等功。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泄,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

③《本草汇言》:"凉血散血清热解暑之药也。其所主,皆心脾血分之疾。如陈氏方,治热渴烦闷,大氏方,治产后瘀血,孟氏治霍乱水泄,皆属热邪为患者,取此清芳寒洁、甘淡之味以凉解之,如血热血滞之病,悉潜消而默化矣。第生食过多,不免有动冷气,不无腹痛肠滑之虞耳。如煮熟食,能养脏腑,和脾胃。"

④《重庆堂随笔》:"以仁和产者为良。熬浓汁服,既能补血,亦能通气,故无腻滞之偏。"

⑤《随息居饮食谱》:"以肥白纯甘者良。生食宜鲜嫩,煮食宜壮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煨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