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竹茹麦冬(一)

竹茹(三两) 麦冬(去心,一两) 前胡(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芦根(三两)

煎服,如身热,加地骨皮一两

滋阴清燥汤(二)

生地白芍 麦冬(去心) 知母(炒) 茯苓 条芩 葛根 橘红盐汤泡) 炙甘草 竹茹 灯草

犀角散(三)

犀角 条芩 麦冬(去心) 地骨皮 茯苓 竹沥(冲) 甘草

竹叶汤(四)

茯苓 麦冬(去心) 黄芩 竹叶 防风

麦冬(五)

麦冬(去心) 人参 茯神 生地 黄芩 犀角炙甘草 莲子

知母(六)

知母(炒)

为末,枣肉丸。虚者,人参汤送下。

知母(七)

知母 麦冬(去心) 赤茯苓 黄芩 黄 (炙) 甘草(炙) 桑皮 竹沥

调中和气散(八)

苏梗 砂仁壳 石膏(不可多) 知母(炒) 川柏(炒) 前胡 百草霜

加味羚羊角散(九)

羚羊 茯神 当归 杏仁 甘草 麦冬(去心) 五加皮 米仁 枣仁 防风 川芎(少许)

有痰,加竹沥、姜汁。

天冬饮子(十)

天门冬 知母(炒) 茯苓 白芍 熟地 荆芥 人参 当归 防风五味 川芎(不宜多) 羌活 生姜 茺蔚子(不宜多)

龙胆泻肝汤(十一)

人参 天冬 龙胆草炒) 麦冬(去心) 川连(炒) 生甘草 山栀 知母(炒) 黄芩 柴胡五味

天冬(十二)

天冬 紫菀 知母(炒) 桑皮炙) 桔梗五味

嗽血黄芩阿胶

肺饮(十三)

天冬 知母(炒) 紫苏 桔梗 炙甘草

寒加杏仁桑皮;多痰加姜汁、竹沥陈皮;热加黄芩;心不舒畅加百合川贝;虚加人参紫菀

左金丸(十四)

川连 吴茱萸(泡)

凉胎饮(十五)

生地 当归 白芍 甘草 茯苓 钗斛 香附(制)

侧柏丸(十六)

侧柏叶 黄芩丸,清汤下。赤带漏下猪肝汁,此方可治。

滋肾丸(十七)

知母 川柏 肉桂(少许)

清金利水汤(十八)

生地 当归 麦冬(去心) 花粉 扁豆 知母 泽泻 广皮

淡竹茹汤(十九)

淡竹茹(三四两)

煎汁,服一二碗。

三黄解毒汤(二十)

黄芩(炒) 黄连(炒) 黄柏(炒) 栀子

凉膈滋阴(二十一)

生地 枳实(炒) 大力子

加味竹叶汤(二十二)

生地 白芍 地骨皮 竹叶 茯苓 人参 浮小麦

芦根清胃饮(二十三)

葛根 芦根 人参 麦冬(去心) 知母 竹茹 栀子 葱白

黄芩汤(二十四)

黄芩 白芍 甘草(炙) 大枣

犀角地黄汤(二十五)

犀角 生地 白芍 丹皮

加味清胃散(二十六)

生地 当归 川连 连翘 青皮(炒炭) 甘草 炒术

清肺饮(二十七)

栀子 黄芩 知母 麦冬(去心) 桑皮 乌梅

黄连汤(二十八)

川连 侧柏 当归 香附(炒) 阿胶(为末)

米饮下。

衄血(二十九)

侧柏叶 蒲黄(炒) 白芍 黄 (炙)

为末,米糊丸,清汤下。

益元散(三十)

滑石( ) 生甘草 辰砂

清魂膏(三十一)

生地童便

冲服

茅根汤(三十二)

白茅根 瞿麦 车前子 通草 滑石( ) 甘草 鲤鱼 石首鱼石(研末)

三黄熟艾汤(三十三)

黄芩 黄连 黄柏 炒)


上一篇:涩方三十三 下一篇:热方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