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PU)已10余年,疗效显着,复发率低。动物实验也证实该药有促进动物实验性溃疡愈合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不明。本研究通过研究锡类散对PU患者前列腺素E2(PGE[XB]2[/XB])、胃泌素、胃酸的影响,以及对幽门螺杆菌(Hp)有无抑杀作用,探讨其治疗机理。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共20例,多为本院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岁~58岁,平均35.4岁。选择1990-08~1993-04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活动期患者128例,男92例,女36例,年龄15岁~72岁,平均39.8岁。病程2月~18a,平均4.2a。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72例,胃溃疡(GU)56例。溃疡直径DU为5mm~10mm,GU为5mm~20mm。其中68例(DU42例,GU26例)于用锡类散治疗前后进行了PGE2、胃泌素和胃酸和检测。60例(DU30例,GU30例)经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诊断为PU活动期伴Hp阳性患者,在服用锡类散治疗4周后再进行上述各项复查。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未服用过任何抗生素、铋剂、阿斯匹林强的松等类药物。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均作血,尿常规检查,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1.2 方法

1.2.1 药物

选择天津中药五厂生产的中成药制剂锡类散(含珍珠青黛牛黄冰片人指甲壁钱炭等成分)为研究药物,批号(85)津卫药准字第306号,1日2次口服,每次1.2g,4周为1个疗程。疗效判断以胃镜下溃疡形态为准,溃疡分期按畸田隆夫分期,即分为活动期、愈合期和痕期。

1.2.2 PGE2测定

①血浆PGE[XB]2[/XB]测定:DU与GU患者在疗程前、后各采空腹血1次,分别进行PGE[XB]2[/XB]测定。②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PGE[XB]2[/XB]测定:在胃镜诊断DU和GU的当时以及锡类散治疗4周后,在胃窦中部小弯侧和距溃疡边缘或距痕处约5mm处,各取粘膜2块作活检。对照组仅测定血浆及粘膜PGE[XB]2[/XB]各1次。PGE[XB]2[/XB]放免药盒及测定方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研究所提供。

1.2.3 血清胃泌素测定

DU与GU患者于治疗前、后各测定空腹血清胃泌素1次,对照组仅测1次血清胃泌素。测定采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生产的胃泌素药盒。

1.2.4 五肽胃泌素胃酸分泌试验

按常规方法进行。DU与GU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试验,复查均在停药后2日内进行。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未设对照组。

1.2.5 Hp检测

在距溃疡边缘5mm处取2块粘膜组织,1块做组织病理学及细菌学检查,另1块做电镜检查(本研究检查20例)。另外,在胃窦部(距幽门50mm之内)取2块粘膜组织,1块做组织病理学及细菌学检查,1块用做Hp尿素酶试验。尿素酶试验采用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Hp快速诊断试剂盒,以判断Hp的存在与否及数量的多少。组织细菌学检查采用W—S银染色法,染色后观察。根据组织切片上细菌的数量进行定量分级:0度(无),Ⅰ度(<10个/Hp),Ⅱ度(10~30个/Hp),Ⅲ度(>30个/Hp)。电镜标本经处理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Hp经尿素酶试验及光镜组织细菌学复查均为阴性者为转阴。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用x±S表示,并做t检验及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溃疡愈合情况

锡类散治疗4周后,溃疡进入痕期为治疗愈,进入愈合期为好转,仍停留在活动期为无效。128例PU患者治愈105例(82.0%),好转15例(11.7%),无效8例(6.3%),有效率为(93.7%)。

2.2 锡类散对办酸分泌的影响

42例DU患者与26例GU患者的基础及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量和胃酸排出量在疗程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锡类散对胃酸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2.3 锡类散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42例DU患者与26例GU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见表1。

表1 锡类散对血清胃泌素及PGE[XB]2[/XB]的影响 (ng/l,x±S)

组别 n血清胃泌素血浆PGE[XB]2[/XB]
对照 2078.5±7.61001.8±439.3
DU疗前4267.7±20.01001.4±399.7
疗后76.7±21.91215.9±314.7[SB]A[/SB]
GU疗前2684.7±23.0936.0±249.6
疗后83.3±22.61165.2±336.3[SB]B[/SB]

[SB]a[/SB]P<0.05,[SB]b[/SB]P<0.01,vs治疗前

表1示,P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锡类散对DU与GU患者的胃泌素释放无明显影响。

2.4 锡类散对血PGE[XB]2[/XB]和胃十二指肠粘膜PGE[XB]2[/XB]含量的影响

42例DU和26例GU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PGE[XB]2[/XB]含量比较,见表1。治疗前DU与GU患者血浆PGE[XB]2[/XB]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血浆PGE[XB]2[/XB]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DU,P<0.05,GU,P<0.01)。提示锡类散可使血中PGE[XB]2[/XB]含量升高。治疗前、后测定68例PU患者的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PGE[XB]2[/XB]含量,见表2。

表2 锡类散对患者胃肠粘膜组织PGE2含量的影响(ng/l,x±S)

组别n 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20 615±12.9 
DU42边缘491.4±32.1[SB]a[/SB]648.8±36.2[SB]b[/SB]
胃窦部512.7±11.7[SB]a[/SB]655.8±42.2[SB]b[/SB]
GU26边缘511.3±13.9[SB]a[/SB]644.8±54.8[SB]b[/SB]
胃窦部524.8±28.7[SB]a[/SB]686.4±60.9[SB]b[/SB]

aP<0.01,对照组,bP<0.01,vs治疗前。

表2示,对照组胃粘膜组织PGE[XB]2[/XB]含量明显高于DU与GU患者的胃粘膜组织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PU患者的胃粘膜组织合成PGE[XB]2[/XB]减少。锡类散治疗后PU患者的溃疡边缘与胃窦部粘膜组织PGE[XB]2[/XB]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锡类散有促进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合成PGE[XB]2[/XB]的作用。

2.5 锡类散对Hp的抑杀作用

60例Hp阳性的PU患者,治疗前Ⅰ度19例,Ⅱ度13例,Ⅲ度28例,锡类散治疗后Hp转阴者38例(DU20例,GU18例),其余患者HpⅠ度17例,Ⅱ度3例,Ⅲ度2例,转阴率为63.3%。治疗后Hp分布密度明显减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2.6 锡类散对肝肾及造血和系统的影响

每例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说明锡类散对肝、肾及造血系统无损害作用。

3 讨论

近年来,许多学者报道用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锡类散促进PU愈合的机理可能不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泌素释放,锡类散可促进胃、十二指粘膜组织与血中PGE[XB]2[/XB]含量升高。不论天然合成的或人工合成的PGE[XB]2[/XB]衍生物,都可阻止大实验性胃溃疡的形成。用双盲法研究口服PGE[XB]2[/XB]衍生物,有明显加速PU愈合的作用,其效果与西咪替丁相似。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都证明,PGE[XB]2[/XB]具有防止溃疡形成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总之,锡类散之所以能使溃疡愈合,可能与该药促进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合成PGE[XB]2[/XB]有关,这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感染在PU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清除该菌可使溃疡愈合,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本资料证实,锡类散治疗PU不但能使溃疡愈合,而且能使Hp转阴(转阴率63.3%),分布密度减低,证明锡类散能抑制Hp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清除该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