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第一节 血管损伤的类型


血管损伤有不同类型(图3-167),大多数为切伤、刺伤、枪伤和炸伤等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较少见,但不可忽视,如钝性挫伤,可引起血管栓塞或痉挛,闭合性骨折和爆震伤等也可引起血管损伤,造成内出血,应予足够重视。

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

图3-167 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

  一、血管断裂


(一)完全断裂

四肢主要血管完全性断裂,多有大出血,常伴有休克;由于血管壁平滑肌和弹力组织的作用,能使血管收缩并回缩及血栓形成,可使完全断裂的血管出血减少或自行停止,常起到保护生命的作用,有时血管伤可形成大血肿,外出血不多,应注意防止漏诊。

(二)部分断裂

血管伤可有纵形、横形或斜形的部分断裂,由于动脉的收缩使裂口扩大,不能自行闭合,而发生大出血。因此,有时部分断裂比完全断裂的出血更为严重。即使出血暂时停止,也有再度出血的危险。动脉部分断裂后,少数可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1.假性动脉瘤 在动脉部分断裂后,在附近有较厚的软组织,伤道小而曲折,血液不能流出,血肿动脉管腔相通,在局部形成搏动性血肿。伤后约4~6周,血肿机化,形成外壁,内面为动脉内膜延伸而来的内皮细胞,形成假性动脉瘤(图3-168)。检查: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肿块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压迫肿块近侧动脉,肿块缩小,紧张度减低并停止搏动。

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

图3-168 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

2.动静脉瘘 发生率较假性动脉瘤约多两倍,由于伴行的动、静脉同时部分受伤,发生直接交通,动脉血大部分不经毛细血管床而直接流入静脉,即形成动静脉瘘(图3-168)。患处可摸到和听见连续性细震颤和杂音,收缩期增强,如瘘孔小而远离心脏,则全身症状不明显;如瘘孔大而近心脏,动脉血经“短路”回心脏,使心脏负担加重而逐渐扩大,可出现心力衰竭,如果压迫“瘘孔”或瘘的近端动脉,健肢动脉压立即恢复,心率变慢,这叫做“脉搏迟缓试验”。

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假性动脉动静脉瘘
肿块较大且紧张较小,不紧张
细震颤收缩期持续性,明显,收缩期加强
杂音收缩期持续性,收缩期明显
压迫伤处近端动脉血压脉搏无变化血压立即上升,脉搏变慢
患肢远端静脉压无变化升高
患肢表浅静脉无变化曲张

  二、血管痉挛


主要是动脉痉挛,由于动脉外膜中交感神经纤维的过度兴奋,引起动脉壁平滑肌的持续收缩,使血管呈细索条状,血管内血液减少甚至完全阻塞,有的血管因挫伤、缺血而有痉挛同时有血栓形成。动脉痉挛多发生在受刺激部位,但也可波及该动脉的全程及其分枝,静脉痉挛一般无严重后果。

血管痉挛的原因:血管受到损伤、骨折端、弹片的压迫刺激、甚至暴露、寒冷刺激以及手术时搔扰都可引起血管痉挛。

血管痉挛时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可出现麻木、发冷、苍白等缺血症状,而局部无大出血或张力性血肿现象,长时间血管痉挛可导致血管栓塞。

  三、血管挫伤


动脉受到挫伤后,可发生内膜和中膜断裂分离,组织卷缩,血管组织内有出血,动脉挫伤不但伤后可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还可因血管壁的软弱,发生创伤性动脉瘤,动脉内血栓脱落而成栓子,可阻塞末梢血管。对于动脉挫伤,应根据局部和肢体循环情况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必要时果断地进行手术,切除损伤部分,作对端吻合术或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

  四、血管受压


可由于骨折关节脱位和血肿,甚至夹板及止血带等造成压迫,受压时间愈长,其预后愈严重,动脉严重受压可使血流完全受阻,血管壁也可受损伤,引起血栓形成及发生远端肢体坏死。此类压迫常见于膝部和肘部,因该处血管在解剖上比较固定,并邻近关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