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
方剂
书籍
扫描书籍
验方偏方
方剂指纹
专业题库
问答
百家谈
数据库来源《中医世家网》
登录
or
注册
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偏方
中药
方剂
书籍
百度站内搜索
本站搜索
最新的
热门的
森林草树
2021-07-25 09:07
45个月前
蜂蜜豆浆可治干咳
秋季以肺当令,而秋燥易伤肺,从而诱发咳嗽。此时,养生以护肺为原则,宜吃润肺生律止咳的食物。 取滚沸豆浆一碗,调入蜂蜜1~2匙,待温饮服。豆浆性平味甘,能清肺火,润燥化痰,以其与同善于润肺镇咳的甘平蜂蜜同服,最适宜干咳无痰或燥咳者服用。 ...
咳嗽偏方
344
0
0
森林草树
2021-07-10 09:07
45个月前
治咳嗽二验方
验方1 苏子10克,莱菔子15克,紫菀20克,桑白皮20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浙贝母15克,射干10克,枇杷叶20克,甘草5克。 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后用武火煎至沸腾25分钟,用文火煎10分钟,一日三次,每次200毫升。 主治:咳嗽、哮喘者无外感表证。 加减运用:喘甚者加厚朴、杏仁,大便干燥者加芦根、葶苈子,咳嗽痰多者加半夏。 验方2 ...
咳嗽偏方
344
0
0
森林草树
2021-07-06 20:07
45个月前
干咳和湿咳
大家常常会看到止咳化痰这四个字,很多人在出现咳嗽或咳痰的某一症状时,习惯选择具有止咳化痰双重功效的中成药。其实,这四个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凡是具有减轻或制止咳嗽的中药或中成药称为“止咳药”,而具有祛痰作用的则称为“化痰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临床上将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情况。干咳是指咳嗽频繁,但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轻症肺结核等疾病。湿咳是指咳嗽伴有咳痰 ...
咳嗽有痰
343
0
0
森林草树
2021-07-16 03:07
45个月前
清热润燥治燥热咳嗽方
处方:桑叶、枇杷叶各15克,浙 贝母、知母各10克,杏仁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润燥。 主治:燥热咳嗽,症见咳嗽新起, 咳声嘶哑,干咳少痰,鼻咽干燥,便 干,尿黄,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略 数。 田愈 ...
咳嗽偏方
339
0
0
森林草树
2021-07-20 10:07
45个月前
治疗小儿体弱长期慢性咳嗽
取鲜活鲫鱼150克,去肚杂洗净,加适量猪油、盐调味,水煮熟,再加葱白1根、生姜1片、鲜薄荷20克,水沸即可,喝汤吃肉。 每天1剂,连服3~5天。 本方有扶正祛邪、疏风散寒、健脾止咳之功,用以治疗小儿体弱长期慢性咳嗽。 ...
小儿咳嗽
338
0
0
森林草树
2021-07-14 05:07
45个月前
论治体虚之人骤受秋凉而现咳嗽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若总论咳之病因,其原有二:一是自外而入者,《内经》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血证论》亦云:“肺之气,外合于皮毛而开窍于鼻,外证鼻塞,皮毛固闭而其气反而内壅,呛出喉间,发为咳嗽,此外因之咳也。”二是由内而生者,《血证论》云:“肺之气下输膀胱,转运大肠,通调津液,而主制节。制节下行则气顺而息安,若制节不行,则气逆而咳,此 ...
咳嗽有痰
337
0
0
森林草树
2021-07-06 02:07
45个月前
宣肺化痰治咳嗽 以鱼腥草汤合二生汤加减
赫某,女,40岁,1974年生,2014年11月14日初诊。就诊时令:立冬。 患者主诉咳嗽,黄痰,伴有咽痛,鼻塞2个月。患者于2个月前因妇科手术而抵抗力低下,感受外邪,开始出现咳嗽、咳吐黄稠痰、咽痛、面色无华,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滑数细,输各种消炎药后效果不明显。既往有“老慢支”病史。 &nbs ...
咳嗽偏方
335
0
0
森林草树
2021-07-20 16:07
45个月前
防治秋冬咳嗽方法
进入秋季,由于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明显增加。不少人出现喉痒咳嗽、千咳少痰的症状,而且一旦咳起来就很难制止。尤其是紧张的都市生活节奏、过度劳累及不良生活习惯等,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在气候变化刺激下,机体调节易失去平衡,更容易导致秋季咳嗽。 秋季咳嗽不可乱用药 专家提醒,秋季咳嗽被误认为感冒的几率很高。很多人自以为是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药来治疗。实际上,秋咳为秋天燥邪 ...
咳嗽食疗
334
0
0
森林草树
2021-07-08 01:07
45个月前
中医秋季化痰治咳嗽哮喘
秋季是由热向冷转换的季节,气候极不稳定,时冷时热,人体一时难以适应天气的变化。因此,人体易受风寒而感冒,尤其年老体弱者,更易受凉,感冒后出现莫名的长时间咳嗽更是让人难受。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重症病房主任何启扬表示,在咳嗽早期(也就是急性期),宜用宣肺解表药,使外邪或痰液不致收闭于内,便于排出,咳嗽也就自然停止了。 止咳方:桑叶10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荆芥9克、百部 ...
咳嗽偏方
333
0
0
森林草树
2021-07-07 06:07
45个月前
过敏性咳嗽 剧烈咳嗽2剂服完基本痊愈
过敏性咳嗽 钟某某,男,48岁,医生,籍贯乌兰察布市。患者以剧烈咳嗽20余日,于2014年8月26日(甲午年,处暑后)就诊。自述20余日前,不知因何突发咳嗽,咳大量白色清稀痰,伴喷嚏、流清涕。服西药抗生素,中药小青龙汤、升阳益胃汤加味及桂枝汤加味等,效无分毫。刻诊:患者不停地咳嗽,咳吐大量白色清稀泡沫痰,伴喷嚏、流清涕; ...
咳嗽偏方
333
0
0
森林草树
2021-07-16 12:07
45个月前
伤风咳嗽喝糖姜茶
伤风咳嗽是冬天常见病症,特点 是喉咙痒,一发痒便咳嗽,上呼吸道 不疼痛,可喝些糖姜茶。 方法:取老葱(连皮带根)l 根,生姜(带皮)3片,置于小瓦煲 中,加人一碗冷水,煮至沸腾后3至 5分钟便可,酌情加糖。风寒的加红 糖,风热的加白糖或冰糖。张承志 ...
咳嗽食疗
322
0
0
森林草树
2021-07-09 04:07
45个月前
治久咳列举病案
咳嗽症状虽相似,但其病因多异,《黄帝内经》中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教导。中医学家姜春华创造性地提出“截断扭转学说”以期截断或扭转疾病的发展,促进病情的好转或痊愈。 重庆市名中医曾定伦承姜春华思想,认为对于“咳嗽”一病,不论其原因是外感或内伤,病程不论新病久疾,其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之病机则一也,不可忽视。笔者在此列举病案加以说明。 久咳案 李某,女,60岁,2012年11 ...
咳嗽偏方
320
0
0
森林草树
2021-07-10 01:07
45个月前
反复咳嗽 予以桂枝汤及牡蛎散祛风止咳
吴某,女,56岁,2013年10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少痰2个月余。患者不慎伤风后出现咳嗽,先是咽部不利,随即阵发性呛咳,不能自主,以夜间为甚,夜不能寐,时有汗出,汗出恶风,两肩部怕冷,少量白黏痰,并多次感冒,咳嗽反复,迁延不愈。曾在某医院以中草药治疗,效果不显。 刻诊:神清,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体型偏胖,纳食尚可,二便调,舌淡苔簿白脉浮缓。 辨证:营卫不和 ...
咳嗽偏方
314
0
0
森林草树
2021-07-07 16:07
45个月前
久咳不愈 咽喉很干很痒 燥咳治验
笔者在上海应象中医门诊部跟随中医师邢斌学习,目睹其总能从复杂繁琐的临床症状里迅速提炼出关键所在,据此遣方用药,常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邢斌注意到,有一部分久咳不愈的病人,咳嗽前会感到咽喉很干、很痒;或者觉得喉间有痰难咯,总是想办法把痰咳出来方舒;或者觉得有一股气从下往上冲,要呛咳一段时间方舒。对于此类病人,他总结了一个高效的辨证方法,就是抓病人的“咽”和“痰”这两个主症。 咽痒而无痰或者 ...
咳嗽偏方
303
0
0
1
40
41
42
43
本站作品及动态
文小叔说医不二
题库费和每年的服务器费耗费数千,坚持数年,勉力而为,只求弘扬中医文化,寻觅合作伙伴,有意者联系站长。
新增扫描书籍、古籍266册,因扫描书籍占用大量存储空间,购买OSS服务器成本较高,只能暂停扩充书籍。
自费购买多套中医题库,现已基本完成,免费开放给大家,欢迎使用推广。
个人网站,毫无盈利,勉力支撑,请手下留情,不要攻击。大家觉得好用请大力推荐,发现错误或有要求,请联系站长。
联系站长
发送
支持作者
弘扬中医,坚持不易,感谢打赏的网友,您的心意是支持我的动力。
每年2000多元服务器费用是最大的负担,请赞助一下服务器运营费吧。
热门标签
民间偏方
感冒
骨伤科
皮肤病
文小叔
糖尿病
胃肠病
失眠
妇科其它
便秘
心脑血管
高血压
头痛
腹泻
眼部疾病
美容护肤
神经疾病
月经病
心脏病
减肥瘦身
热门文章
1
感冒高发季如何应对流感和奥密克戎
13085
2
藏肾养精秘诀:“养”肾气“补”肾元
10273
3
失眠中医处方收集与筛选14个新药队
10144
4
原创 化瘀第一人开出4个方子,搞定你全身上下无处不在的瘀血,无痛一身轻
8736
5
原创 治风湿药王这个方子又便宜又好使,甩天天在电视上广告的风湿膏药几条街
8417
6
神药”连花清瘟到底是怎么治疗新冠的?
8379
7
中医湿温病症状
5883
8
原创 吃三七1天1周1月1年10年,身体到底有哪些惊人的变化?
5423
热门中药
1
红参
2
狼把草
3
碧桃干
4
卷柏
5
大驳骨
6
蜗牛壳
7
瓜蒂
8
佩兰
9
葫芦巴
10
白及
热门方剂
1
定风丸
2
大风门散
3
革六
4
驰源散
5
半墨丸
6
附香丸
7
黄钟丸
8
越鞠二陈丸
9
双解通圣散
10
变阳汤
热门书籍
1
《本草图经》
2
《眼科秘诀》
3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4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5
《集验方》
6
《肯堂医论》
7
《八十一难经》
8
《要药分剂》
9
《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
10
《医法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