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说 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如果古代人脱发了怎么办?
关于掉头发这个事情最近网上确实讨论很多。
最近有一组阿里的数据让人大吃一惊:在阿里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1%的占比,即将赶超38.5%占比的80后,成为拥有脱发烦恼的主力军,问题很严重。
曾经叱咤风云的九零后,曾经象征着创造力和活力的九零后,本想脱单、脱俗、脱贫,结果提早实现了脱发。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对于脱发这个事情也是很头痛,我们就从古代几个故事开始讲吧。
汉代时,上流社会所戴头布全用黑色布巾,更准确地说,应该称为“帻”
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王莽称帝前,长期为自己的政治企图处心积虑、朝思暮想;称帝后又为了政治蓝图呕心沥血、如履薄冰,等到改革失败、统治失控后,又变得丧心病狂、如坐针毡、夜不能寐,这么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使他大把大把的掉头发。
有意思的是在汉朝时脱发还好像挺普遍,不知道是不是营养没跟上来还是像我们现在的90后一代压力都很大,头发都大把大把的掉,而古人们对于头发少这个事情又接受不了,并且还特别在意自己的发型,导致当时的假发很流行,简直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宫中对假发需求大,为找人发强行砍下人头取发。
而我们的慈禧太后对于脱发这个事情简直不能接受。据清末太监信修明的回忆,慈禧太后大概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严重掉头发了,后来,慈禧太后的两鬓和后脑头发都秃了,只能贴上发片遮掩。
专门给慈禧太后梳头的人一个是老太监“梳头刘”,另一个就是接手的李莲英,这两位都因为巧获得慈禧太后的青睐。
每当李莲英发现有头发掉下来的时候,他都会悄悄把头发藏起来,不敢让太后知道。
到了晚年,她每次洗头都要掉下数十根。这对讲享受、爱美容、重养身的慈禧来说,真像剜去她的心肝宝贝一样难受。
这段时间里她动辄拿太监们出气,就连平日受宠的太监李莲英也不例外。
一次,李莲英为其洗头,也许是卖弄力气、搓洗过余的缘故,竟一下子掉下数十根头发,慈禧气急败坏地打翻铜盆,差人把李莲英着着实实地杖打了一顿。
不过权威甚高的她很快便集宫廷智慧,发明了一款名为“慈禧香发散”的药方。
配方:
步骤:
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用苏合油拌匀,晾干,
再研细面,用时涂于发上,稍候一会篦去。
具有去油腻、止搔痒的功效。
其实古人食有一期节目,就对改善头发有特别好的帮助,可能有助于吃货们满足口腹之欲的基础上,缓解头发带来的一些苦恼。
脱发 究其内因,可追溯肾、肺乃至五脏六腑,可外因更是不可忽略。
再多的食补、药补,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如果一日内找不得时间打理自己的生活,调理心情,才是问题所在。
心郁气结,继而三千烦恼丝。古代脱发记载无甚,脱发本不是九零后的专利,却在此时表现了一种社会问题。大抵是一种现代病吧。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指出五脏六腑的精气(或精华)皆上会於头面部。所谓:“头为精明之府”。
不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头发也是心灵的一扇窗棂。
脱发不是在指责内心的枯黄,而是在用“掉落”的方式提醒一些人注意身体,并非为了外貌,而仅在于让人于微小处感受身体发出的一丝哀嚎。
九零后面临的压力,时年二十七的即将步入婚姻,还未步入婚姻的,大体被人诟病。
时年十八岁的,即将面临高考,或是在新的团体中仍未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实古往今来,世人面临的压力也都相差无几,要不是来自名利,或是来自于父母,或是来自于自己。
“怒则伤肝、喜又伤心、
思乃伤脾、忧而伤肺、
恐常伤肾。”
喜怒哀乐皆有耗费五脏六腑之过,然而做到不喜、无怒、不生哀而又不显乐,大概又得扯来个什么国的什么仙才能做到。
“百病皆生于气也”,但只要几件小事,大概就会减少些微的损害。
例如食,可慢,可精,可研究,可细磨。
例如饮,可待,可茗,可小酌,可调酿。
只是有些不需很认真,有些不需很勉强,有些又不需很凑合,最重要的是工于心计,不处心积虑,所谓心宽体胖,心放开了,还需要假发作甚?
通知:文小叔另外一个公众号文小叔听已经出来啦,文小叔听以调心为主,赶紧点击下面的链接一听为快吧。
如果你想失去他就这样做,百分之百有效!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