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遇心下悸动而咳吐涎沫、不喜多饮者,每用苓术甘汤合干姜细辛五味子加减治疗,取效良好。读张璐所著《伤寒绪论》,见张璐笔下“心下悸”为小青龙汤适应证之一:“如水与表邪相合而咳,则干呕发热而悸,小青龙汤。”在经文“干呕发热而咳”中加一“悸”字。

  见表证发热小青龙汤似好理解,而无明显表证心下悸,则不易想到用小青龙汤

  《张氏医通》中载一案:“石顽治包山金孟珍,正月间忽咳吐清痰,咽痛,五六日后大便下瘀,晦血甚多,延至十余日,请治于余。其脉六部皆沉弦而细,此水冷金寒之候也。遂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血顿止。又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咽痛亦可,而觉心下动悸不宁。询其受病之由,乃醉卧渴引冷饮所致,改用小青龙麻黄附子一剂,悸即止,咳亦大减,但时吐清痰一二口。乃以白芍,入真武汤中与之,咳吐俱止,尚觉背微恶寒倦怠,更与附子汤二剂而安。”

  本案可谓方随证转之典范,依次使用五方,总不出少阴病太阳病范围。麻黄附子细辛汤大便下血麻黄附子甘草汤咽痛小青龙汤止心下动悸,真武汤治咳吐清痰,附子汤治背微恶寒。如此使用经方,值得我们后学者思考。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