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华本草》:华罂粟

实际拼音: Huá Yīnɡ Sù
别名: 山罂粟野罂粟藏金莲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裂叶野罂粟的果壳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ever nudicaule L.var.chinense(Regel)Fedde

采收和储藏:全草,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果实,夏、秋季采,取果壳,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裂叶野罂粟 多年生草本。全株疏生微硬毛,具白色乳汁。根纺锤形。根茎粗壮,单个或多头状,麦秆质,为覆瓦状、扩大的叶鞘所包。叶多达10余片,均基生;有长柄;叶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7-20cm,宽达13cm,羽状全裂,全裂片3-4对,卵形,羽状深裂或浅裂,有时基部小裂片又第三回分裂,小裂片长圆形、狭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钝或圆形;全缘;两面疏生微硬毛。花单生于花季上,花葶1至10多个,高15-48cm,疏生紧贴的微硬毛;萼片长约1.5cm,外面被长柔毛,开花时脱落;花瓣4,2轮,外面2枚较大,倒卵形,长1.5-3cm,边缘具不规则圆齿,黄色;雄蕊多数,长1.2-1.6cm,花丝钻形,花药长圆形,长约2mm;子房倒卵形,长0.7-1.5cm,疏被微硬毛,柱头4-6,成辐射状花盘,边缘为深缺刻状圆齿,平扁。蒴果长圆形或倒卵状球形,被微硬毛,长约0.7-1.5cm。种子小,具条纹,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650m的山坡、沟边草地或高山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云南中甸有栽培。

化学成分: 裂叶野罂粟果实含野罂粟(nudicauline),黑水罂粟甲醚(amurensinine),斑点亚洲罂粟米(re-framidine);野罂粟醇(nudicaulonol),罂粟(papaverine),可待因(cedeine)。全草还含黑水罂粟菲酮(amurine),黑水罂粟螺酚(amuroline)。花含有蹄纹天竺素-3-龙胆三糖甙(pelargoni-din-3-gentianoside)和野罂粟素(nudicaulin)。
药理作用:

1.镇咳,平喘作用 本品水煎剂及其总生物经初步动物试验有镇咳作用。对离休豚气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 对豚组胺喷雾试验有平喘作用。

2.其他 本品水煎剂对小有明显的镇静与镇痛作用。对家兔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

性味: 酸;微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镇痛。主久咳喘息久泻久痢头痛;胃痛;心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2-3g。
注意事项: 有痰热实邪者禁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