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大一枝箭

出处: 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Dà Yī Zhī Jiàn
别名: 铁色箭(《纲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葱(《群芳谱》),祖先花(《滇南本草图谱》),岩大蒜黄龙爪(《四川中药志》),独脚蒜头(《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 石蒜科植物黄花石蒜鳞茎。春、秋采挖,去净苗叶、泥土,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肥大,近球形,直径约5厘米,外被黑褐色鳞茎皮。叶基生,质厚,阔线形,上部渐次狭窄,长达60厘米,宽约1.5厘米,上面黄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隆起,叶脉及叶片基部带紫红色。花茎在长叶以前抽出,高30~60厘米;伞形花序具5~10朵花,花较大,稍左右对称,长约7厘米,筒部长不及2厘米,具柄,黄色或橙色,花被片6,边缘稍皱曲,宽约1厘米;雄蕊6,与花柱同伸出花被外;子房下位,3室。蒴果,每室有种子数粒。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长于阴湿的岩石上及石崖下土壤肥沃的地方。分布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辛甘,有毒。"
功能主治:

解疮毒,消痈肿,杀虫。治痈肿疔疮结核,汤火灼伤。

①《滇南本草》:"滋阴润肺。止肺热咳嗽阴虚痨热不退,解疮毒,利小便,止咳血。"

②《四川中药志》:"能解毒消肿。外用治痈肿疮毒,虫疮作痒,耳下红肿,疔疮结核及汤火灼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一日量鲜者2~4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复方:

①治痈肿疮毒:岩大蒜野菊花叶、三匹风,同捣绒取汁涂患处。

②治虫疮作痒:岩大蒜捣绒取汁涂患处。

③治耳下红肿:岩大蒜菊花叶同捣绒取汁,加入黄桷树浆,和匀涂患处。

④治汤火伤岩大蒜捣取汁,和鸡蛋清涂伤处。(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⑤治痨热咳嗽带血:大一枝箭五钱,续断三钱,花粉二钱,石膏五分。共为末。每服二钱,滚水调,略盖片时温服。(《滇南本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