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羊角草
实际拼音:
Yánɡ Jiǎo Cǎo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7~20厘米,无毛。茎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土后节上易生根,分枝直立或斜升。叶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3~5毫米,边缘具不明显的钝齿,先端短尖,基部窄狭;无柄。花单生于叶腋,呈短总状花序,花柄长与叶几相等;萼5裂,裂片线形,长4~5毫米,果时反折;花冠淡紫红色,长约1厘米,冠管圆柱状,先端2唇形,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雄蕊4。蒴果线状长椭圆形,长过萼2~3倍,花柱通常不脱落。花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潮湿地区与水稻田内。分布华东、华南各地。
性味:
《贵州草药》:"性平,味辛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捣敷。
《中华本草》:羊角草
实际拼音:
Yánɡ Jiǎo Cǎo
英文名:
Herb of Narrowleaf Falsepimperned, Narrowleaf Falsepimperned
来源:
药材基源:为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参科植物狭叶母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nia angustifolia(Benth.) Wetts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7-40cm。茎多分枝,下部弯曲上升,茎枝有条纹,无毛。叶对生;几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或条形,长1-4cm,宽2-8mm,先端渐尖而圆钝,基部楔形成极短的狭翅,全缘或具少数圆齿,两面无毛。花单生于叶腋,呈短总状花序;花梗与叶几相等;花萼5裂,仅基部联合,裂片狭披针形;花冠紫色、蓝紫色或白色,长约1cm,冠筒圆柱形,先端2唇形,上唇2裂,卵形,圆状,下唇开裂,3裂;雄蕊4,全育,前面2枚花丝的附属物丝状;花柱宿存,形成细喙。蒴果条形,长达.4cm,比宿萼长2倍。种子长圆形,浅褐色,有蜂窝状孔纹。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田、河流旁的低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各地。
性味:
味辛;苦;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鲜品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