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乌骨藤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实际拼音: Wū Gǔ Ténɡ
来源: 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秋季采收。
原形态: 攀援灌木,高达3米。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长7~17厘米,宽2~4厘米,先端通常圆形,或为短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叶柄长约1厘米。花数朵集成聚伞式的总状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3,卵状三角形,被黄毛;花瓣6,2轮,外轮花瓣阔卵形,先端钝,长约7毫米,宽5毫米,内轮花被小,长约5毫米,宽3毫米,被黄毛;雄蕊多数,长约1毫米,药室长椭圆形,药隔与药室等长,为阔三角形;心皮有毛,柱头2裂。果实绛红色,圆球形,径8毫米。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
性味: 性温,味辛涩。
功能主治: 治痨伤,除风湿
复方: 治痨伤、风湿乌骨藤七钱,见血飞铁筷子五香血藤各五钱。泡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五钱。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乌骨藤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实际拼音: Wū Gǔ Ténɡ
英文名: Root of Glaucescent Fissistigma
来源:

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 Merr.[Melodorum glaucescens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

原形态: 白叶瓜馥木,攀援灌木,高达3m。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长7-17cm,宽2-4cm,先端通常圆形,或为短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叶柄长约1cm。花数朵集成聚伞式的总状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3,卵状三角形,被黄毛;花瓣6,2轮,外轮花瓣阔卵形,先端钝,长约7mm,宽5mm,内轮花被小,长约5mm,宽3mm,被黄毛;雄蕊多数,长约1mm,药室长椭圆形,药隔与药室等长,为阔三角形;心皮有毛,柱头2裂。果实绛红色,圆球形,径8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或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弯曲,直径0.5-1.5cm。表面棕黑色,具浅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质硬,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灰黄色,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香,味微苦、辣。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黄棕色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厚;韧皮纤维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韧皮射线呈喇叭状,外侧有石细胞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径向相连。本品溥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分: 根皮白叶瓜馥木(fissicesine),白叶瓜馥木N-氧化物(fissicesine N-oxide),鹅掌楸(liriodenine),籽宁(atherosperminine),籽宁N-氧化物(atherosperminine N-oxide),氧代克列班宁(oxocrebanine),库夫明(kuafumine)。茎皮含离生木瓣树胺(discretamine),巴婆(asimilobine),克列班宁(crebanine),N-甲基籽宁阳离子(N-methyl atherosperminium),羟基木番荔枝(norannuradhapurine)。茎木含离生木瓣树胺,克列班宁,氧代克列班宁,鹅掌楸籽宁,N-去甲基籽宁(N-noratherosperminine),N-甲基籽宁阳离子,羟基木番荔枝
鉴别: (1)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h,滤过。滤液浓缩至浸膏状,加少量2%盐酸捏溶,滤过。滤液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2)上述酸不溶部分用少量乙醇溶解,加少量镁粉及浓盐酸,溶液显鲜红色。(检查黄酮类)
性味: 温;辛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风湿通经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亦可泡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