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九牛造
出处:
《广西中草药》
实际拼音:
Jiǔ Niú Zào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含白浆汁。主根粗壮,圆锥形,肉质,黄褐色,有数条侧根。茎直立,上部分枝,无毛。叶互生,长圆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6厘米,全缘。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3~5条辐射总梗,基部有一轮叶状总苞,每一总梗再分2小伞梗;花小,黄绿色,雌雄花同生于简状总苞中,雄花由单一的雄蕊和一柄组成,雌花单生于总苞的中央,突出,由一个3室的子房组成,每室有胚珠1颗。蒴果有3棱。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草丛中。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
甘苦,温,有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外用:捣敷。
《中华本草》:九牛造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实际拼音:
Jiǔ Niú Zào
英文名:
Root of Hupeh Euphorbia
原形态:
湖北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圆锥状,直径达15mm。茎直立,无毛或上部有柔毛。叶互生;叶柄极短;叶片倒披针形至狭卵形,长5.5-10cm,宽1-2cm,先端钝圆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淡绿色,有时被稀毛。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顶生者有细长伞梗2-5,下部有轮生苗叶3-5,苞叶倒披针形;腋生者伞梗细长,单生,苞叶2-3,菱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3cm,宽0.5-2cm;总苞长约2mm,4裂;腺体肾状,长圆形,长约1mm;雄花10-12,每朵具雄蕊1;雌花1,生于雄花中央,子房有短柄,花柱2裂。蒴果扁球形,长约3mm;种子长2mm,平滑,靠顶部有偏向一侧的种阜。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800m的山坡、山沟或灌丛、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中段以下略有分枝,直径1.5-2cm,表面黄褐色。断面黄色,有白乳汁外流。气微,味苦。
性味:
味甘;苦;性凉;有毒
归经:
肝;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