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咸酸蔃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实际拼音:
Xián Suān Qiánɡ
原形态:
小灌木,高90~120厘米,分枝,无毛,有时成蔓状。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7.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无毛,下面常绿带白色;叶柄长5~7毫米,有狭边缘。圆锥花序顶生兼上部腋生,密被短柔毛;苞小;花极小,杂性,花梗长3毫米;萼小,5深裂,锐头;花瓣5,白色,长约2毫米,有缘毛;雄蕊5,花丝多少着生于花瓣,药卵状长椭圆形;子房上位,在雌花中呈卵形,在雄花中退化为圆锥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浆果球形,径2~3毫米。种子球形,基部有孔。花期1月。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果实含2.45%蒽贝素。又含维兰素。
性味:
①《生萆蓟性备要》:"味甘酸,性平。"
②《本草求原》:"甘辛,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中华本草》:咸酸蔃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实际拼音:
Xián Suān Qiánɡ
原形态:
攀援灌木或藤本,长3-6m,有时达9m以上。老枝有明显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5-10mm,两侧具狭翅;叶片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8cm,宽约3.5cm,先端钝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线,背面有时被薄粉,腺点不明显,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圆锥花序,顶生,长5-15cm,被疏乳头状突起或密被微柔毛;花梗长1.5mm以上;小苞片钻形或三角形,长约1mm,外面被疏微柔毛;花5数,稀4数;花萼基部连合达萼长的1/2,萼片三角形,外面被柔毛,有时被乳头状突起,具腺点;花瓣淡绿色或白色,分离,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5-2mm,外面被疏微柔毛,边缘和内面被密乳头状突起,具疏腺点;雄蕊在雄花中着生于花瓣中部,与花瓣几等长,花丝较花药长1倍,花药卵形或长圆形,背部具腺点,在雌花中较花瓣短;雌花在雄花中退化,较花瓣短,柱头头状或盾状。果球形或卵形,直径3-4mm,稀达5mm,红色或深紫色,无毛,干时具皱纹或隆起的腺点。花期1-7月,果期5-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2000m的林缘、山坡或路旁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7cm,宽约2.5cm,先端钝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两面无毛,背面有时被薄粉,腺点不明显;叶柄长5-7mm。气微,味微酸、涩。
化学成分:
果实含2.45%蒽贝素(Embelin)。又含维兰素(Vilangin)。
性味:
辛;酸;性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