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华本草》:小叶杨

实际拼音: Xiǎo Yè Yá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小叶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simonii Ca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晒干。

原形态: 小叶杨,乔木,高达20m。树皮沟裂;树冠近圆形。幼权小枝及萌枝有明显棱脊,老树小枝圆形。芽细长,有粘质。叶状卵形、状椭圆形或装倒卵形,长3-12cm,宽2-8cm,先端骤尖或涸尖,基部形或宽形,边缘具细锯齿,下面绿白色;叶柄圆筒形,长0.5-4cm。雄花序长2-7cm,序轴无毛,细条裂,雄蕊8-9(-25);雌花序长2.5-6cm片淡绿色,裂片褐色,柱头2裂。果序长达15cm;蒴果小,2(-3)瓣裂,无毛。花期3-5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一般多生于2000m以下,最高可达2500m,沿溪沟可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树皮呈筒状,厚1-3mm。嫩皮灰绿色,表面有圆形皮孔及纵纹,偶见枝痕;老皮色较暗,表面粗糙,有粗大的沟状裂隙。内表面黄白色,有纵向细密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壁厚,沟孔不显着。韧皮部纤维束与筛管群及韧皮薄壁细胞交互排死成不连续的环状;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昌鞘纤维,并有少数石细胞,呈方形、三角形、圆形、长形,直径29-59μm,有的长达176μm,壁较薄,层纹及沟孔明显。

药理作用:

1.对悯血管系统的作用,杨芽脂为小叶白杨冬芽中提了的混合树脂,杨芽脂湿悬液每日以1g/kg给大灌胃给药,连续4天,结果表明对正常大心率和心电图波形均无明显改变,但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杨芽脂提取物的水溶液能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大肠系膜微支国脉收缩,促进微循环障碍后血流和微循环的恢复。能增加正常豚和使用垂体后叶毒豚离体心脏的冠脉血流量。杨芽脂混悬液1.5g/(kg·d)灌胃,连续给药3天,能明显降低家兔血细胞比容、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离,增加血浆复钙时间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使家免血液的“浓”、“粘”、“凝”、“聚”性下降。

2.抗炎镇痛作用,抗炎实验表明:杨芽脂湿悬液灌胃给药,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熟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着抑制大实验性腹膜炎的炎症渗出,亦可使大琼脂性破肤炎症和足趾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且对大棉球肉芽肿的增长也有抑制作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证明:杨芽脂混悬液小灌胃给药具有较为显着的镇痛作用,而且维持时间较长。

3。毒性,杨芽脂湿悬液24小时内给小灌办给药3次,每次25g/kg。小在给药后自学成才动减少卧伏不动不食,24-48小时后恢复正常,给药后7天未见死亡,表明杨芽脂毒性较低。

性味: 味苦;性宣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清热利湿。主风湿痹证;跌打捉痛;‘肺热咳嗽小便淋沥;’口疮牙痛痢疾脚气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