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海石鳖
药材基源:为陷板石鳖科动物红条毛肤石鳖、锉石鳖科动物函馆锉石鳖及多种石鳖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Lischke)2.Ischnochiton hakodadensis Pilsbry
采收和储藏:在海滩上或岩石缝间捕捉。捕得后洗净,置阴暗通风处晾干。
1.红条毛肤石鳖,体卵圆形,长27-33mm,宽16-21mm。体色变化大,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背腹扁平,头在冯下方,无眼及触角,有一短而下弯的吻,吻中为口,口内齿舌很长。背面中央突起,有呈覆瓦状排列的石来质壳片8块,暗绿色壳片中央具有3条红色色带。前端头壳顶部较光滑,边缘部分有低平粒状突起,腹面前方的嵌入片有齿裂5个。近两端的壳片长宽略相近,中间的壳片略宽,峰部有纵肋,翼部有较大的颗较状突起,嵌入片的翼部位置具1个齿裂。尾壳片较小,前缘中央微凹,后缘弧形,表面有颗料状突起,嵌入后区两侧各具1齿裂。在壳片的四周置有一圈外套膜,形成较宽的环带,呈深绿色,其周围相间布有18丛棘束。腹面平担,足扁而宽,几占整个腹面。足与外套膜之间形成一较狭的外套沟。沟中有鳃22-24对。鳃列长约为足长的2/3。生殖孔和排泄孔位于外套沟稍后端。肛门位于足的后方。
2.函馆锉石鳖,体卵圆形,长22-35mm,宽12-19mm,背腹扁平,外表圭黄色或暗绿色,并杂有深色斑点。头壳片放射肋细密,甚多,嵌入片具15-19个齿裂。中间壳片中央部有显着的网状刻纹。翼部有5-7条放射肋。嵌入片每侧具2-3个齿裂。尾壳片中央区的刻纹与中间壳片的网状相同,后区具细密的放射肋及环状纹,嵌入片具12-20个齿裂。周围环带窄,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的鳞片。鳃35对,鳃列与足等长。
生态环境:1.栖息于潮间带岩石上,北方可生活于数米深的浅海。能缓慢匍匐爬行于海藻丛中喜附着于岩石石缝或阴处。
2.栖息于潮间带岩礁石上或石缝间,以中下区为多。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2.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生活于潮间带,为我国海滨习见种。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适量,加石油醚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残渣加氯信2ml溶解后移入小试管,沿管壁滴加浓硫酸1ml,静止10min,上层显橙红色,并有蓝色荧光,两液界面呈血红色环。
(2)取(1)项提取过的残渣加水煎煮,取水煎液1ml加入等量的茚三酮试剂,水浴加热10min,呈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