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华本草》:百足藤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实际拼音: Bǎi Zú Ténɡ
英文名: Creeping Pothos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百足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hos repens (Lour.) Druce [Flagellaria repens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百足藤,附生藤本,长1-20m。分枝较功,营养枝具棱,常曲折,节间长0.5-1.5cm,节上气生根长1-2cm,贴附于树上;花枝圆柱形,具纵条纹,节间长1-1.5cm,一般没有气生根,多披散或下垂。叶柄长形,先端微凹,长达13-15cm,宽1-1.5cm,幼枝上叶柄长2-3cm,宽4mm;叶片披针形,向上渐狭,长3-4cm,宽5-7mm,与叶柄皆具平行纵脉,细脉网结,但极不明显,幼枝上叶片较小,长1-2cm,宽3-4mm。总花序柄腑生和顶生,长约2-3cm;片3-5,披针形,长1-5cm,覆瓦状排列或较远离;花序柄细长,长11-13cm,基部有一长1-2cm的线形小片;佛焰绿色,线状披针形,锐尖,具长尖头;肉穗花序黄绿色,雄蕊黄色,雌蕊淡绿,细圆柱形,长5-6cm,果时伸长可达10cm,具醒;花密,花被片6,黄绿色雄蕊和柱头稍超出花被,花药黄色。浆时成熟时焰色,卵形,长约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林内石上或树干上附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散瘀接骨,消肿止痛。主劳伤;跌打肿痛;骨折;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炒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祛湿凉血、止痛接骨的功能,用于劳伤、跌打、骨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