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穬麦蘖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Kuànɡ Mài Niè
别名: 麦芽(《纲目》)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裸麦发芽颖果
原形态:

裸麦,又名:穬麦(《别录》),草麦(《山西通志》)。

一年生草本,高100~120厘米。秆直立,光滑,具4~5节。叶鞘光滑,大部短于节间或最基部者长于节间,先端两侧具有叶耳;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9~23厘米,宽8~16毫米,微粗糙。穗状花序直立,呈四棱形,成熟后黄棕色或带紫色,长4~8厘米(除外),宽1.8~2厘米;小穗长约1厘米;颖基部线形,稀被短柔毛,先端狭窄呈状,细弱,长约1厘米;外稃光滑,仅顶部具短硬毛,先端延伸成粗糙,强壮,基部扁,长10~13厘米。成熟后的颖果肥大易脱落,长约7毫米,径约3毫米。

生境分布: 我国西部常有救培。
性味:

①《别录》:"温。"

②《纲目》:"咸,温,无毒。"

功能主治:

消食,和中。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①《别录》:"消食和中。"

②《药性论》:"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③《日华子本草》:"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症积,能催生落胎。"

张元素:"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

⑤《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中华本草》:穬麦蘖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陶弘景:穬麦,此是今马所食者,性乃言热,而云微寒,恐是作屑,与合谷异也。

2.《唐本草》:穬麦性寒,陶云性热,非也。复云作屑与合谷异,此皆江东少有,故斟酌言之耳。

3.《四声本草》:穬麦,先患冷气人即不相当。大麦之类,四川人种食之。山东、河北人正月种之,名春穬,形状与大麦相似。

4.《本草纲目》:《别录》麦蘖附见穬麦下,而大麦下无之,则作蘖当以穬麦为

实际拼音: Kuànɡ Mài Niè
英文名: fruit of Highland Barley malt
别名: 麦芽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裸麦的发芽颖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rdeum vulgare L.var. nudum Hook.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发芽,但以春、秋季为宜,晒干。

原形态: 裸麦,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光滑,高100-120cm。具4-5节。叶鞘光滑,大部短于节间或最基部者长于节间,顶端两侧具有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长9-23cm,宽8-15mm,微粗糙,穗状花序直立,呈四棱形,成熟后黄棕色或带紫色,长4-8cm(除外),宽1.8-2cm;小穗长约1cm;颖基部线形,稀被短柔毛,先端狭窄呈状,细弱,长约1cm;外稃光滑,仅顶部具短硬毛,先端延伸成粗糙,强壮,基部扁,长10-13cm。成熟后的颖果肥大易脱落,长约7mm,径约3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西部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西部地区常有栽培。

性味: 咸;温
功能主治: 消食和中。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消食和中。

2.《药性论》: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3.《日华子本草》: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症积,能催生落胎

4.张元素: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

5.《本草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