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野山楂

实际拼音: Yě Shān Zhā
英文名: Nippon Hawthorn Fruit
来源: 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 Et Zucc.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原形态: 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叶倒卵形,长2~6cm,宽0.8~2.5cm,先端常3裂,基部狭形下延至柄,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白色。果球形或形,红色或黄色,直径约1~2cm,宿萼较大,反折。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或山地灌木丛中,主产江苏、浙江、云南、四川。
性状: 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化学成分: 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山楂酸( crataegolic acid)、齐菊果酸、槲皮素、金丝桃甙(hyperin)、表儿茶精(epicatechin)等。
性味: 山楂
功能主治: 山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