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第七卷-喘门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道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逆调论》。)又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东垣曰:肺胀膨膨喘咳,胸膈满,壅盛而上奔者,于随证用药方中多加五味子人参次之,麦门冬又次之,黄连少许。如甚则交两手而者,真气大虚也。若气短,加黄芪五味子人参。气盛,去五味子人参,加黄芩荆芥穗。冬月去荆芥穗,加草豆蔻仁。

  丹溪曰:哮喘未发,以扶正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阴虚,自少腹下火起冲于上而喘者,宜降心火补阴。有阴虚痰喘者,四物汤枳壳半夏补阴降火。上气喘而躁者为肺胀,欲作风水症,宜发汗则愈。诸喘不止者,用川椒目研极细一二钱,生姜汤调下劫之,气虚不用。又法:用萝卜子蒸,为君,皂角烧灰,等分,为末,姜汁加炼为丸,小豆大。每噙化五七十丸。劫止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气虚者,用人参黄柏麦冬地骨皮之类。气实人,因服参、芪过多而喘者,用三拗汤。喘甚者,须用阿胶。若久病气虚而发喘者,宜阿胶人参五味补之。新病气实而喘者,宜桑白皮苦葶苈泻之。

  凡喘正发时无痰,将愈时却吐痰者,乃痰于正发之时闭塞不通,故喘甚,当于其时开其痰路,则喘易安也。宜桔梗汤,及枳壳瓜蒌实、杏仁苏叶前胡等,引出其痰。候痰出喘退,却调其虚实,虚者补以参、芪、归、术,实者泻以沉香滚痰丸之类是也。

  肺虚则少气而喘。经曰:秋脉者,肺也。秋脉不及则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治则人参五味、门冬之属是也。

  肺痹肺积久喘而不已。经云:淫气喘息聚在肺。又云: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是肺痹而喘,治法或表之,或吐之,使气宣通而愈也。

  《难经》云:肺之积,名息贲,在右胁下如杯,久不已,令人喘咳,发肺痈。治法则息贲丸是也。

  胃喘身热而烦。经云:胃为气逆。又云: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身热不得卧,上为喘呼。又云:阳明厥则喘而恶人,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是也。启玄子注曰:谓热内郁而烦。凡此胃喘治法,加减白虎汤之类是也。

  肾喘则呕咳。经云:少阴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咳上气喘也。东垣治以泻白散是也。

  凡喘不得卧,其脉浮,按之虚而涩者,为阴虚。去死不远,慎勿下之,下之必死。宜四物加童便竹沥青黛、门冬、五味枳壳苏叶服之。

  东垣曰:《病机》云: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辨云:伤寒家论喘呕以为火热者,是明有余之邪中于外,寒变而为热,心火旺,攻肺,故属于上。又云:膏粱之人,奉养太过,及过爱小儿,亦能积热于上而为喘咳。宜以甘寒之剂治之。《脉经》又云:肺盛有余,则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短气,皆冲脉之火,行于胸中而作。系在下焦,非属上也。盖杂病不足之邪,起于有余病机之邪,自是标本病传。饮食劳役,喜怒不节,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皆由中气不足。其䐜胀腹满咳喘呕食,皆以大甘辛热之剂,治之立已。今立热喘寒喘二方:热用人参平肺散,寒用参苏温肺汤

  《三因》论曰:寸口阴脉实者,肺实也。肺必胀,上气喘逆,咽中塞,如呕状,自汗,皆肺实之证。右寸阴脉虚者,肺虚也,必咽干无津,少气不足以息。

  喘有寒、有热、有水病寒喘遇寒则发;热喘发于夏而不发于冬;水病者,小便涩,胸膈满闷,脚微肿是也。热喘蛤蚧丸寒喘宜煮肺散。水病宜当中分冷热,虚而冷者,紫金丹,实而热者,防己丸

  戴元礼曰:有痰喘,有气急喘,有胃虚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一喘便有痰声。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有胃气虚喘者,抬肩撷项,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大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坠下稠痰,喘则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虚,治以燥热之药者,以火济火也。叶都督患此,诸医作胃虚治之,不愈,后以导水丸利五六次而安。

  又《心法附录》曰:凡此证脉滑而手足温者生,脉涩而四肢寒者死。伤寒上气急,不得卧,喉中有声,或声不出,以三拗汤华盖散九宝汤神秘汤,皆可选用。气不调而痰郁喘逆四磨汤苏子降气汤。若虚喘脉微,色青黑,四肢厥,小便多,以《活人书》五味子汤四磨汤

  腹满脉沉实者,为里实  罗太无治一妇,年逾五十,身体肥盛,因饮乳过,腹胀喘满,声闻舍外,不得安卧,大小便涩滞,气口脉大两倍于人迎关脉沉缓而有力。时值八月,霖雨不止。予思霖雨之湿,饮食之热,湿热大盛,上攻于肺,神气躁乱,故为喘满邪气盛则实,实者下之,故制平气散以下之

  白牵牛(二两,一半生,一半炒,只取头、末一两)  青皮(去白)  槟榔(各三钱)  橘红(五钱)  大黄(七钱)

  《内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以白牵牛苦寒,泻气分湿热上攻喘满以为君。陈皮青皮苦辛温平,散肺中滞气,为臣。槟榔辛温,性沉重,下痰降气大黄苦寒,荡涤满实,故以为使。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生姜汤一大盏,调下无时,一服减半,再服喘愈。只有胸膈不利烦热口干,时时咳嗽,再与:

  加减泻白散

  桑白皮(一两)  地骨皮  知母  橘红  青皮(去白)  桔梗(去芦。各五钱)  黄芩  炙甘草(各三钱)

  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数服良愈。

  华佗云:盛则为喘,减则为枯。《活人》云:发喘者,气有余也。凡看文字,虽要会得本意。盛而为喘者,非肺气盛也,言肺中之火盛也。喘为气有余者,亦非肺气有余也,言肺中之火有余也。故泻肺以苦寒之剂,非泻肺也,泻肺中之火,实补肺也,不可不知。

  阴虚者补之

  丹溪治一人,家丰好内厚味,每年到四月九月内,必发气喘,抬肩吐痰,脉沉涩而细数,诸医用平肺之药。数年不愈。用人参生地黄膏和当归牛膝肉苁蓉枸杞子五味子知母黄柏天门冬玄参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服,以救肺虚。又用阿魏黄连山楂沉香牛黄辰砂胆星陈皮神曲,糊为丸,梧子大,临卧姜汤下三四十丸,以治厚味。服讫,复用琼玉膏一剂,继服之而安。

  东垣调中益气汤加减法

  如秋冬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并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加吴茱萸五分或一钱,观厥气多少而用之。如夏月有此证,为大热也,盖此证随四时为寒热温凉,宜以酒黄连、黄柏知母等分,为细末,热汤丸如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白汤送下,空心服。仍多饮热汤,服毕少时,便以美食压之,使不得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大抵治饮食劳倦所得之病,乃虚劳七损症也,当用温平、甘多辛少之药,是治其本也。如时见寒热,四时证也,又将理不如法,或食过多,或食辛热、寒冷之物作病,或居大寒、大热之处益其病,当暂用大寒、大热之药而取效,此从权也。不可以得效之故,而久用之,必致夭横矣。

  平居则气和,行动则气促而喘者,亦冲脉之火。予族兄六旬有余,素有喘症,或唾吐血痰,平居时则不喘,稍行动则气促喘急,以黄柏知母滋肾丸,空心服七八十丸,其症大减,此黄柏知母能泄冲脉之火者,如此效也。

  《简易方》治肺气喘嗽

  马兜铃(二两,去壳,取子,秋石半两,入碗内和匀,慢火炒干)  甘草(一两,炙)

  二味为末,每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之,以药末含咽津亦得。

  肺气虚者宜补之

  《本事方》治咳喘气急,以参一味为末,鸡子清投新水调下一钱。昔有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不含,俱走三五里许,其不含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乃人参之力也。

  仲景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以麦门冬汤主之,止其逆而下其气也

  麦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四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

  许学士治一妇,年五十余,素有痰嗽,忽一日大喘,痰出如泉,身汗如油,脉浮而洪,似命绝之状。予适在彼,速用麦门冬四钱、人参二钱、五味子一钱五分,煎服一帖,喘定汗止,三帖后痰亦渐少。再与前方内加瓜蒌仁一钱五分,白术当归芍药黄芩各一钱,服二十余帖而安。此实麦冬五味人参之功也。如自汗腹满,脉沉实而喘者,里实,宜下之。

  《活人》五味子汤

  治喘促,脉伏而数者。

  五味子(二钱)  人参  麦冬  杏仁  橘红(各二钱半)

  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服。

  喘凡遇冬而发,此寒包热也,解表则热自除

  枳壳(三钱,炒)  麻黄  防风  黄芩  桔梗(二钱)  陈皮  木通(钱半,通利九窍,治肺壅,甚当)  苏叶(五叶)

  上分四帖,水煎服之。

  又方

  治寒包热而喘,必用发散。

  半夏  枳壳(炒)  桔梗  黄芩(炒)  紫苏  麻黄  杏仁  甘草

  如天寒,加桂枝

  东垣麻黄定喘汤

  小儿寒郁喘,喉中鸣,腹内响,坚满,鼻流清涕,脉沉急而数。

  麻黄  草蔻  益智仁(各两分半)  甘草  归身  红花  黄芩(生)  柴胡(各一分)  升麻  神曲(各五分)  吴茱萸(三分)  苏木(半分)  全蝎  上分二服,水煎,微微汗,愈。

  麻黄苍术汤

  治秋暮冬月,每夜连声嗽不绝口,喘至天明日高方缓,口苦两胁下痛,卧而多惊,筋挛肢节痛,痰吐涎沫,日晚呵欠,不能饮食。

  柴胡  羌活  苍术(各五分)  麻黄(一分)  防风  甘草梢(生)  归尾  黄芩(各四分)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九分)  草豆蔻(六分)  黄芪(一钱半)

  上分二帖,水煎,稍热服

  此二方发中外之寒。

  七情气郁,宜四磨汤以解之,庶下其气而止其喘急也

  人参  槟榔  沉香  天台乌药

  上四味,各浓磨水,取七分,煎一二沸,放温服,加木香枳壳,为六磨汤。有苦寒者,加丁香亦可。《衍义》云:乌药槟榔,气稍走泄,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中气膈甚当。

  丹溪治一妇人发热气喘。与解表药,汗出而定。因夜半食粥,早喘再作,心痞口干

  半夏  枳实(炒。各三钱)  黄连  白术(各二钱)  木通  陈皮(各一钱半)  麻黄  紫苏(各一钱)  炙甘草

  加姜,水煎服。

  分气紫苏饮

  治脾胃不和,洒淅恶寒气逆喘促

  五味子  桑白皮  茯苓  炙甘草  草果  大腹皮  陈皮  桔梗(各等分)  紫苏(减半)

  姜三片,水煎服。

  东垣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刑肺,传为肺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闷,咽嗌不利。

  桑皮(一钱)  知母(七分)  炙甘草  地骨皮  人参(各五分)  茯苓  天冬(各四分)  青皮  陈皮(各三分)  五味子(三十粒)

  如热甚,加黄芩紫苏叶半夏各五分。

  参苏温肺汤

  治形寒饮冷则伤肺,喘烦,心胸满短气不能宣畅。

  人参  肉桂  甘草  木香  五味子  陈皮  半夏  白术  桑皮  紫苏茎叶(各二两)  茯苓(一两)

  每五七钱,姜三片,水煎服。如冬寒月,每服加不去节麻黄半分。

  加味华盖散

  肺受风寒胸满声重。

  苏子  陈皮  赤茯苓  桑皮  麻黄  杏仁(各二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九宝汤

  咳而身热,喘急恶寒

  麻黄  薄荷  陈皮  肉桂  紫苏  杏仁  甘草  桑皮  大腹皮(各等分

  加姜葱,水煎服。

  发时有痰吐出者,宜化痰

  《妇人大全》千缗汤

  半夏(七枚,破四片制之)  皂角(去皮、弦)  炙甘草(各一寸)  生姜(如指大)

  上用水一碗,煮去半,顿服。一方不用甘草,但用半夏末一两,皂角去皮、弦,半两,生姜七片,同入纱袋中,水三升,煎至一盏五分,以手揉洗,取清汁,分作三服,连进之,效。

  咳逆上气,时时浊唾,但坐而不得卧者,皂荚丸主之(方在咳嗽门)

  水气肺者宜彻之

  东垣神秘汤

  治病不得眠,眠则喘急,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使气不流通,其脉沉大。

  苏叶  陈皮  生姜  桑皮  人参(各五钱)  茯苓  木香(各二钱)

  上分二帖,水煎服。

  防己葶苈丸

  治肺气喘嗽,面目浮肿小便赤涩喘促不得卧

  汉防己  木通  贝母(各一两)  苦葶苈(炒)  杏仁

  上为末,枣肉膏为丸,梧子大,桑白皮汤下。

  喘咳倚息不得卧,仲景小青龙汤石膏主之(方在痰饮门)  污血凝滞胸膈者宜活之

  丹溪治卒上气喘鸣,息急欲死者,韭汁饮一升,瘥。盖汁能去胸中恶血滞气

  又方

  治上气咳嗽,胸膈妨闷气喘

  桃仁二两,去皮、尖,又水一升,研取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之。

  东垣加味泻白散

  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嗽喘促

  桑皮(一两)  青皮(二两)  茯苓(三钱)  甘草  地骨皮(各七钱)  陈皮  五味  人参(各五钱)

  每五七钱,入粳米百粒,水煎服。

  清金

  治男妇不拘远近肺气咳嗽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方在咳嗽门。)

  丹溪清金丹(见哮门)

  治食积痰喘哮嗽,因厚味而发者。

  调气化痰丸

  快脾、顺气、化痰、消食。治久喘或作或止者。

  半夏  南星  白矾  皂角  生姜

  上各一斤,水煮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作片,同半夏南星晒干,再加:

  青皮(去白)  橘红  苏子(炒)  萝卜子(炒,另研)  干葛  杏仁(去皮、尖,另研)  神曲(炒)  麦芽(炒)  山楂  香附子

  上各半斤,净,与前药合和一处,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汤送下。

  饮水多者渗利之

  仲景云: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以五苓散主之。

  白术散

  治夏月饮冷生痰,膈满而喘。

  白术  茯苓  黄芩  半夏(各等分

  每服六七钱,姜三片,水煎,调陈皮神曲末各一钱,食后服

  开提之剂

  《简易方》治喘急

  桔梗一两半,为末,童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渣,温服

  开阖之剂

  安肺散

  治痰嗽,不问新旧,喘急气逆

  麻黄(去节,二两)  炙甘草(二两)  御米壳(去蒂,炒黄,四两)

  上为末,每五钱,水一盏,入乌梅一枚,煎七分,温服

  人参理肺散

  治喘嗽不止。

  麻黄(去节,炒黄)  川归  木香(各一两)  御米壳(炒,三两)  人参  杏仁(麸炒。各二两)

  每服六钱,水煎服。

  杂方

  《保命集》半夏丸

  伤风痰作喘逆,兀兀欲吐,恶心欲倒。

  半夏(一两)  槟榔  雄黄(各三钱)

  上为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罗太无人参半夏丸

  化痰坠涎,止嗽定喘,或风痰痰、食痰,一切痰逆呕吐厥头痛,或风气偏正头风疼,或壅头目,昏眩耳聋鼻塞咽干胸膈不利

  人参  茯苓  南星  薄荷(各五钱)  半夏  干姜  白矾  寒水石(各一两)  蛤粉(二两)  藿香(二钱半)

  上为末,水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日三服。此方治久喘极效,于未发时服之,若已发时,用沉香滚痰丸微下之,累效。

  孙兆视雷道矩病,吐痰,顷间已及一升,喘咳不已,面色郁黯,精神不快。兆乃与仲景葶苈大枣泻肺汤,一服讫,已觉胸中快利,略无痰唾矣。  加味白虎汤

  治热痰喘嗽,火迫肺金

  白虎汤瓜蒌仁枳壳黄芩,神效。

  双

  治火痰喘嗽,痰涌如泉。

  寒水石  石膏

  等分为末,人参汤下三钱。

  罗太无真应散

  远年喘急不能卧,百药不效者。

  白石英(四两,通明者,以绢袋盛,以雄猪肚一个包之,缝口,煮熟,取出,再换猪肚一个,如前法煮三次,取出药,晒干,研极细末),入后:用官局款冬花散二钱,入前末二钱,再加桑白皮二寸,生姜三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煎七分,通口服。其猪肚亦可食,只不得用、椒、、盐、姜等调和。

  官局款冬散

  款冬花(一钱)  贝母  知母  桑叶  杏仁  半夏  阿胶  甘草(各二钱)  麻黄(去节,四钱)

  为末。

  陈皮汤

  治痰喘

  橘红(半斤)  明矾(二两半,共炒香)  炙甘草(二两)  半夏(二两,姜汁浸,矾水煮)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

  杏苏饮

  治上气喘嗽浮肿

  杏仁(一钱半)  苏叶(二钱)  五味子  大腹皮  乌梅肉  紫菀  炙甘草(各一钱)  橘红  麻黄(去节)  桑皮  阿胶  桔梗(各七分半)

  姜三片,水煎服。

  玉华散

  咳嗽上喘,清肺利膈。

  甜葶苈  桑皮  半夏  贝母  天冬  马兜铃  杏仁  紫菀  百合  人参  百部  甘草(各七分)

  水煎服。

  定喘膏

  诗括:

  一两麻油二两,半两生姜自然汁,紫菀麻黄杏仁桔梗细辛斟酌入,更加半夏人参,慢火熬来成黑漆,临睡之时三两匙,觉来定喘无踪迹。

  定喘,治上气喘满,倚息不能卧

  杏仁  桃仁(俱麸炒,去皮、尖)  桑皮(各一两)  人参(五钱)

  姜、枣,水煎服。

  二奇方

  治水气发喘。(方在水肿门。)

  杏仁煎

  治喘嗽。

  杏仁(去皮、尖)  胡桃肉(去皮)

  等分,研为膏,入炼少入场,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二丸,姜汤下。

  又方

  治气虚喘嗽,极效。

  人参(三钱)  胡桃肉(五枚)

  姜五片,水煎服。

  又方

  用胡桃肉三枚,生姜三片,临卧嚼下,毕,饮汤三两呷,再嚼桃、姜如前,即就枕,勿行动,效甚。

  又方

  肺热胸满痰嗽

  瓜蒌仁(研)  半夏

  二味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又方  治诸喘。

  麻黄(七分)  杏仁(一钱)  甘草(四分)  细茶(炒,八分)  石膏(煅,一钱半)

  水煎服。

  定喘奇方

  治稠痰壅盛,体肥实而喘者。

  广橘红(二两)  明矾(五钱。同炒香,去矾不用)  半夏(一两半)  杏仁(麸炒,一两)  瓜蒌仁去油,一两)  皂角(去皮、弦、子,烧存性,三钱)  炙甘草(七钱)  黄芩拌,晒干,五钱)

  上为末,蒸饼用淡姜汤打糊为丸,绿豆大,每食后白汤下一钱,日二次,服三五日,大便调,稠痰而愈。(虚弱人,每服七分。)

  治热嗽喘咳不已

  苦葶苈(二两,炒,另研)  知母炒)  贝母(各一两)  杏仁(二两,去皮、尖,研为泥)

  上为末,炼丸,梧子大。食后临卧,桑白皮汤下五七十丸。

  治喘哮

  贝母(一两)  香附(二两,半生,半炒)

  为末,食后,调下二钱。忌盐、油、煎、爆,不拘水哮、咸哮,并效。

  劫喘方牛黄散

  治热痰暴喘欲死者。

  白牵牛(炒,二两)  大黄(煨,一两)

  水下二钱。

  又方

  萝卜子(蒸)  皂角烧存性

  姜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治喘,用古文钱七个,盐梅七个,水一盏,同浸二宿,每服一呷,空心,良久吐出恶痰而效。

  子和稀涎散

  治痰喘气逆下气化痰,甚速。


上一篇:妊娠咳嗽 下一篇:气短、气促、少气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