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某,女, 27岁,2013年09月24日初诊。       患者一年前发现颈右侧寒性肿块,初如白果大小,无触痛,未加重视,最近加重,到本院门诊就诊,经针吸细胞学穿刺示:考虑结核感染。为系统治疗,由门诊拟“颈右侧淋巴结核”收入院。刻诊:无发热,无头痛,体倦乏力,食少纳差,二便调,夜寐安,未见明显消瘦,舌质淡,舌苔白,脉象弦涩。 结核抗体阳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全胸片:左肺结核?复查胸部CT:左上肺结核伴两肺播散可能。专科检查:颈右侧Ⅳ、Ⅴ区可触及多枚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约2.5厘米,质地中等,活动度差,皮色如常,皮温不高,无触痛,未及明显波动感。西药抗结核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利福平0.45克/静滴 1次/日,异烟肼0.3克, 1次/日,乙胺丁醇0.75 克,1次/日,口服。       中医辨证:患者以“颈右侧肿块一年余,寒性肿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无压痛,舌质淡,舌苔白,脉象弦涩。”为主证,四诊合参,结合胸部CT报告,当属中医之“瘰疬”“肺痨”范畴。患者病程较长,平素体质较差,腠理不固,易感外邪,反复发作。外感之邪,从口鼻而入,循经而行,阻滞局部气血经络,津液失布,聚而为痰,气滞血瘀,痰凝与瘀血相互搏结,成核为患,发于颈侧。舌质淡,苔白,脉弦涩均为痰瘀互结之象。本病病位在颈侧,病性属实证,证属痰瘀互结。       中医诊断:瘰疬肺痨(痰瘀互结证)。       西医诊断:颈右侧淋巴结核、肺结核(播散型)。       因肺结核具有传染性,转院至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继续抗痨治疗,配合本院中药化痰祛瘀浓煎剂口服,处方如下:党参15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梓木草20克,羊乳15克,砂仁1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猫爪草20克,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三七3克。一日两次,每次25毫升,口服。       嘱每月复查一次肝肾功能,注意观察视力有无变化,忌食发物。       二诊(2013年10月20日):复诊化验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未见异常,自觉食少纳差,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直径约2.0厘米,质中,活动,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弦滑。前方加白及15克,五味子20克,白术20克,继服一个月。       三诊(2013年11月24日):化验生化各项指标未见异常,无视力模糊,原来多枚肿块可触及到一枚,直径约1.5厘米,质中偏软,活动,无触痛,月经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弦。前方减三七为2克,继服3个月。       半年后随访颈部肿块已完全消散,胸部CT示肺结核稳定。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