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型 症见:红斑,渗液或继发感染,奇痒,多发于
腋窝、腹股沟等,多在阴雨季节加重,伴体倦乏力,胸闷食少,尿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
治则:
清热利湿、
解毒。 处方:
薏苡仁、
滑石、
土茯苓、
白鲜皮、
萆薢、
金银花、
茵陈各15克,
车前草10克,
黄柏8克,
苍术、
甘草各6克。热偏盛加
蒲公英15克,
龙胆草、
栀子各8克;
湿热盛加
苦参、
泽泻、
猪苓各7克。 血瘀型 症见:皮损肥厚,疹色紫暗,鳞屑较厚,难以刮除,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舌质黯红或青紫,或见瘀斑、脉细涩。
治则:活血、祛瘀、
润燥。 处方:
丹参、
白花蛇舌草、
牡蛎、
珍珠母各15克,
三棱、
莪术、
红花各6克,
玄参、
玉竹各7克。
血虚型 症见:疹色不鲜红,鳞屑干燥,或少许新疹出现,
口干咽燥,
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或缓。
治则:养血祛风、
润燥。 处方:
生地、
熟地、
玄参、
乌梢蛇各10克,
鸡血藤、制
首乌各15克,
当归、
丹皮、
白蒺藜各8克,
僵蚕6克,
红花4克。有热象加
知母、
天冬、
麦冬各8克;瘙痒明显加
白鲜皮15克。
血热型 症见:皮疹不断增多,颜色红,鳞屑干燥而厚,瘙痒较甚,
大便干燥,
小便赤黄,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
凉血清热、
解毒。 处方:
水牛角(
先煎)、
生地、
蒲公英各15克,
白花蛇舌草、
紫草、
白鲜皮、
虎杖各10克,
玄参、
丹皮各8克。 加减:
大便秘结加
大黄5克;
咽喉痛加
山豆根、
板蓝根各10克。(胡佑志)
来源:中国中医报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