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的光滑皮肤上(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及阴股部以外的皮肤)所致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股癣特指发生在腹股沟、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的皮肤真菌感染。临床以环形或半环形斑片,中心常消退,边缘进展,形成环状损害为特点。二者好发于夏秋季节。   本病与中医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圆癣”“金钱癣”“笔管癣”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圆癣候》记载:“圆癣之状,作圆纹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又如久癣候记载:“癣病之状,皮肉隐疹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廓,搔之有汁。”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禀赋不受,或接触感染不洁之物,复感风湿热邪,客于皮肤腠理,而诱发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皮肤感染了小孢子菌、毛癣菌或红色癣菌等所致。   主要症状   发病人群:体癣多见于儿童,亦常见于成人,股癣多见于男性成人。   好发部位:体癣好发于颜面、颈部、躯干及四肢。股癣则好发于腹股沟、会阴肛门周围。可形成环形,亦可形成同心环形。   皮损特点:体癣损害为圆形或钱币形红斑,数目不定,病灶中央常自愈,周缘呈活动性,有炎性丘疹、小疱、皮、鳞屑等。股癣初发为边缘清晰微隆起的红斑,逐渐扩大,被有落屑,由红色渐转为褐色或正常肤色,中心自愈,逐渐向周围扩大,边缘炎症明显,上有小疱、糜烂、皮。   自觉症状:瘙痒。   病程及预后:经过缓慢,夏秋较重,入冬减轻,次年又发。   诊断要点   部位(颜面、躯干或腹股沟)+皮疹(边界清楚的环形红斑,边缘微隆起,轻脱屑)+症状(痒)+实验室(真菌镜检阳性)。   类证鉴别   红癣:缺乏炎症,患处皮肤呈砖红色,边缘无炎症环,不痒。   脂溢性皮炎:皮损为毛囊性丘疹或暗红色斑,上覆油腻性鳞屑,真菌检查可以鉴别。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本病一般不需内服中药。   外治法:   1.土槿皮30克,百部30克,蛇床子15克,50%精240毫升,浸泡3昼夜,过滤取液外搽,每日2次。   2.羊蹄根60克,50%精240毫升,浸泡3昼夜,过滤取液外搽,每日2次。   西医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1%克霉唑霜外用。复方苯甲酸精外用。10%十一烯酸精。5%月桂精。10%硫磺乳剂。   系统药物治疗   1.口服依曲康唑,每次200毫克,每日二次,疗程7日。   2.口服特比萘芬250毫克,每天1次,疗程1~2周。   笔者认为,本章所述两个疾病的难点在于如何防止病情反复。患者应注意清洁衣物,避免和其他患者或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避免使用患者用过的毛巾浴盆等,避免服用影响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并对原有的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及时治疗。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