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秋老虎”横行肆虐,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炎热难耐,而且空气湿度大,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出汗多,汗液浸渍皮肤,尘埃粘附,皮肤极易感染各种病菌。同时人们着装依旧单薄,暴露部位多,易被虫咬蚊叮,诱发许多皮肤疾病。就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皮肤科主任刘拥军教授强调指出,在和高温打“遭遇战”的时候,人们一定要学会爱护自己的皮肤。   夏秋季有哪些常见皮肤病   刘拥军介绍,夏秋季以下五大类皮肤病尤其喜好乘虚而入——   光感类皮肤病。如日晒伤、光敏性皮炎、光线性肉芽肿、多形性日光疹和皮炎等。这是人体对阳光发生强烈反应所致,多见于皮肤较白皙的人,或对光敏感的机体,阳光较长时间地照射在皮肤暴露处,手背、面部呈现发红和肿胀情况,重者可现水疱,通常称为光感性皮炎。主要预防办法是注意避免光敏物质和日光直接照射。每天9点到下午5点最好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   汗液障碍类皮肤病。刘拥军指出,在高热气温下,人体汗液排泄不畅,积于皮内可造成此类疾病。如痱子、汗疱疹等。预防手段是通风降温,衣着要宽敞透气,保持皮肤干燥。   微生物感染类皮肤病。常见的有毛囊炎、脓疱疮、、体癣。预防措施要做到勤洗澡,勤洗换衣服,避免汗渍,保持皮肤清洁。有细菌感染的人,可用抗菌素,对真菌感染者适合采用癣药水擦局部。   接触性皮炎。此病是因为乱用皮肤药物所致,其症状是接触部位皮肤发生红斑、肿胀、水疱等,自我感觉灼热,伴随痒和痛。刘拥军告诫,在出现皮肤炎症后,不能盲目购买外用药自行涂抹,以防节外生枝,酿成大患。   虫咬类皮炎。夏秋季多昆虫、蠓、蚊、毒蛾、隐翅虫、毛虫等。人被叮咬后,皮肤表现出丘疹、风团、红斑、水疱等炎症损害。如有毒毛粘附,应细心除去,并马上用小苏打粉揉擦局部,亦可用清凉油或云香精外擦,必要时可服抗组织胺药物。   常见误区及三点注意事项   盲目追求疗效或轻视治疗 。刘拥军指出,许多人为求皮肤病能去“根”,上网查询并擅自滥用药物。因为药物的种类、剂型或使用方法不当,影响治疗效果;有些人觉得皮肤病是小毛病,即使自行用外用药物及激素类药物,产生毒副作用也不会很严重,结果延误病情。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对症施治,科学用药。   过度刺激及清洁。刘拥军介绍,为了止痒,或减少局部皮损,许多患者喜好采用搔抓、热水烫洗和肥皂清洁等。由于不断搔抓,易使皮肤变厚,瘙痒加重,致使疾病经久不愈;抓破皮肤还会继发感染。热水烫洗或用性大的肥皂虽可暂时止痒,但过后却会因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瘙痒加剧,反而使病情越发严重。   生活不规律及饮食不当。刘拥军解释,饮食过度忌口,会使机体营养不足,影响机体修复;随意食用辣椒、蒜等刺激物,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使患处瘙痒、渗出加重。另外,21nx.com 鱼、、肉等也不适于某些皮肤病病人。此外,生活要规律、不熬夜,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要留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尽量穿宽松、吸汗、透气性好的衣服,平时要保持室内通风。   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有良方   刘拥军介绍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外用和内服方剂。   外用   方剂1.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功效:清热、止痒、收湿;适应证:急性接触性皮炎、等。   方剂2.苦参汤苦参蛇床子金银花菊花黄柏、大菖蒲地肤子白芷;功效:祛风除湿、杀虫止痒;适应证:瘙痒性皮肤病,煎水去渣外用。   内用   方剂1.消风散当归荆芥防风蝉脱生地牛蒡子苦参苍术木通胡麻仁石膏知母甘草;功效:疏风清热、除湿止痒;适应证:湿疹、接触性皮炎及风热荨麻疹。   方剂2.清暑汤:连翘花粉滑石银花泽泻淡竹叶赤芍车前子甘草;功效:清热、解暑、利尿;适应证:夏秋季皮炎、暑疖、脓疱疮等。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