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男,71岁,北京市某公司退休职工,2012年4月20日就诊。
鼻衄一年,近月来加重,多次去耳鼻科诊治,均未做出正确诊断,口服中药应用清肺法、清胃止血法及中西成药治疗皆未效。
诊时,每晚3时至5时之间鼻衄一次,每次流出约3~10滴,必以卫生纸或药棉塞紧方可止血,有时左鼻孔流血,有时右鼻孔流血,有时双鼻孔皆流血。平时鼻孔干燥,再无明显自觉症状,饮食、睡眠、二便皆正常,舌质色正常,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山萸肉20克,山药20克,泽泻15克,生地30克,丹皮15克,枸杞子20克,云苓15克,百合15克,沙参15克,羚羊角粉(冲服)0.3克,白茅根30克,竹叶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7剂。
2012年4月27日:服药后鼻流血只有2次,血量也明显减少,鼻孔干燥减轻,再以前方7剂。
2012年5月4日:共服药14剂,鼻衄已完全停止,再以原方7剂。
2012年8月25日:电话询问鼻衄未作,一切情况良好。
按 肺开窍于鼻,鼻衄多属肺火上扰,而迫血而行治以清肺凉血止血,是常规治法。患病1年之久,前医已用清肺胃法无效,说明病不在肺胃,考虑病位在下焦肝肾。
因该患者已步入老年,肾中元阴已亏虚,真水不能上荣清窍,故而鼻干,阴虚则火旺,血络被伤故而流血,所以本案病上治其下,采用培补滋阴法。用六味地黄作为君药以培补肾水,配百合、白茅根、沙参、羚羊角粉养阴清虚火,诸药相合,共同起到补真水,降虚火之功。这样阴津得充、虚火得降、鼻衄自止。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