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光叶石楠
实际拼音:
Guānɡ Yè Shí Nán
原形态:
光叶石楠,常绿乔木,高3-5m,可达7m。老枝灰黑色,无毛,皮孔棕黑色。叶互生;叶柄长1-1.5cm,无毛;叶片革质,细长时及老时皆呈红色,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5-9cm,宽2-4cm,有稀疏浅钝细锯齿,两面无毛。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花直径7-8mm;萼筒杯状,无毛;萼片5,三角形;花瓣5,白色 ,倒卵形,反卷,内面近基部有白色绒毛。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柱离生,下部合生。梨果卵形,长约5mm,红色,无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00m的山坡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浇灌、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叶椭圆形、长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5-9cm,宽2-4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此细锯齿,两面均无毛;叶柄长0.5-1.5cm,无毛。叶革质。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叶含正烷烃(n-alkane),氢氰酸,苯甲醛(benzaldehyde),熊果酸(ursolic acid),表无羁萜醇(epifridelinol)。
性味:
味苦;辛;性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