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莨菪

山莨菪

实际拼音: Shān Lànɡ Dànɡ
来源: 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 Maxim.[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以入药。秋、冬采集,洗净去外皮,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大,长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数丛生,稍有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叶片长方卵形至窄椭圆形,长8~21厘米,宽4~13厘米,全缘,微波或有疏浅齿。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粗壮,先端微弯;花萼广钟形,径约3.5厘米,先端有5个稍不整齐浅裂片,脉网明显;花冠钟形,与萼略等长,紫红棕色,先端有5个浅圆裂片;雄蕊5,着生花冠管基部,稍被长柔毛;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长大,柱头大,圆头状。蒴果包围于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壮,木质,径达2毫米,宿萼长方钟形,长约7厘米,径约5厘米,先端有5个浅裂片,萼棱粗大凸起,脉网明显,盖裂,盖部1室,下部2室。种子多数,棕褐色,扁圆形。
生境分布: 生长于高山疏林草丛中,分布于甘肃,青海等省。
栽培: 喜凉爽环境,耐严寒,忌水浸,宜选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栽种。种子繁殖,冬季上冻前或春季解冻后按行距1.5尺开沟条播,覆土1寸左右,每亩用种量2~3尺。出苗后,当苗高2~3寸时间苗,株距1尺。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如发现蚜虫和红蜘蛛为害,可用1605、六六六或乐果乳剂喷杀。
化学成分: 根与全草含多种托品类生物莨菪东莨菪、红古豆山莨菪[6(s)hydro-xyhyoscyamine]及等。
药理作用:

1.山莨菪对大白条件反射有抑制作用。又具有对抗由于注射震颤素引起小白的全身震颤;较大剂量的山莨菪对不麻醉猫的脑电活动有明显影响,脑电图表现为持续性高幅慢波,海马回节侓消失,脑电惊醒反应亦不存在。一般对动物行为无明显影响,部分动物较给药前更安静,甚至瞌睡。

2.临床实践证明,当人处于中毒性休克时山莨菪有改善各脏器微循环障碍的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山莨菪中枢兴奋及抑制唾液分泌等副作用较阿托品小。

3.有明显的外周抗胆作用,能对抗乙引起的离体大肠及膀胱平滑肌收缩;并使在体兔、猫肠张力降低;能对抗由乙引起的麻醉猫的降压;给小白滴眼,引起扩瞳;具有抑制唾液瘘家犬的唾液分泌作用;山莨菪也有对抗或缓解各种有机中毒的作用。

4.毒性;经动物试验,临床应用均证明山莨菪的毒性比阿托品低,并无积蓄作用。

毒性: 山莨菪中毒时可见:口渴,咽喉灼热,吞咽困难,皮肤干热潮红,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兴奋,烦躁不安,说胡话,脉搏速等症状,甚至发生痉挛,呼吸中枢麻痹死亡。解救方法:洗胃(用高锰酸钾3.6g溶于9升水中,或用0.5%鞣酸溶液),或给予催吐剂(中毒早期,患者未能将毒物全部吐出之前进行);导泻;服蛋清及活性炭;大量饮糖水或经脉滴注葡萄糖液;皮下注射毛果芸香0.01克,半小时一次,至口腔转湿润为止。对症治疗:有烦躁或痉挛可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巴比妥,氯硫二苯胺);如呼吸中枢抑制时可用呼吸兴奋剂并饱暖;必要时给氧或人工呼吸。
性味: 苦、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于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2分;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开水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大毒。忌酸冷,豆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