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龙胆

实际拼音: Lán Huā Lónɡ Dǎn
来源: 龙胆龙胆属植物蓝花龙胆Gentiana filistyla Balf. f. et Forrest,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肝胆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目赤头痛,咽炎。
用法用量: 1~2钱。

《中华本草》:蓝花龙胆

出处: 出自于《西藏常用中草药》尚有同属植物双色龙胆功用相同,在西藏地区亦同等使用
实际拼音: Lán Huā Lónɡ Dǎn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丝柱花龙胆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filistyla Balf.f.et Forrestex Marq.[Gentianodes filistyla (Balf.F.Et Forrest)A.Et D.Love」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cm。具短的匍匐茎。枝少数丛生或单生,黄绿色,基部有宿存的黑褐色枯存残叶。叶密集,莲座状;叶柄宽,扁平,膜质;叶片匙形或倒卵状匙形,长4-8.5mm,宽2.5-5mm,先端圆形,基部渐狭,边缘平滑;叶脉1-3条。花单生枝顶,基部包围于上部叶丛中;花萼筒倒锥状筒形,长8-11mm,裂片披针形或狭长圆形;花冠蓝色,漏斗形,长3-4cm,裂片长3.5-4mm,褶偏斜,截形,边缘啮蚀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卵状披针形,柱头2裂。蒴果内藏,长10-12mm,桶长约10mm。种子扁平,褐色,表面具浅蜂窝状网隙。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4500m的高山草甸、山坡草地及山坡岩石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胆;肝经
功能主治: 清肝利胆。主湿热黄疸目赤肿痛;咽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中药大辞典》:蓝花龙胆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实际拼音: Lán Huā Lónɡ Dǎn
别名: 榜间莪那(藏名)
来源: 龙胆科植物蓝花龙胆带根全草。8~9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长0.5~1厘米,宽0.2~0.3厘米,全缘;无柄;两侧叶基下延合生成鞘状,花单生枝顶,深蓝色;花冠漏斗状,5齿裂;萼管状,通常5裂;雄蕊5;子房上位。蒴果成热时裂为2个果瓣。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草地。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肝胆火解毒。治目赤头痛,咽炎,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