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痈疽门


  痈疽发背作寒热


(附论)夫发背寒热者。由寒气客于经络。折于血气。血涩不行。乃结成疮肿。又诸阳气臻集。

寒化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此皆脏腑壅滞。毒瓦斯不得宣通。故令寒热也。

痈疽发背寒热痈疽发背。病为急切。然五脏皆在背。发于何部。宜精详之。其作也、邪毒内鼓。寒热交攻。气血壅滞。阴阳相干。故令人身热恶寒也。当以疗痈疽之法治之。

氏云。近时有数人病背疽。服前方药未安之间。遍身寒热。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

或连日作。或间日作。必先呕痰。然后寒热寒热大汗出。然后止。时医多欲用柴胡牡蛎。止汗之药。又有以为疟疾。欲下常山饮子。愚力辨云。背疽之疾。不可专以为有热。亦有气虚而得之。亦有因怒气并气血凝滞而得之。所以发寒热者。先感寒邪脾气不正。痰盛而有此证。若下柴胡泻肝。母既虚而又泻其子。牡蛎涩气。气血又不荣运。又服涩气药。

常山饮子吐痰。大损脾胃。用药如此。可谓误谬。愚但令服家传不换金正气散。祛寒邪。正脾气痰饮自消。寒热不作。兼服排脓内补散以退热。

地黄丸痈疽发背。时作寒热。疼痛不食解毒

干地黄(焙二两)黄(锉)栝蒌根黄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桑螵蛸(十五枚锉炒)大黄(锉炒)人参栀子肉苁蓉(焙)前胡(去芦头升麻芍药知母(焙)王不留行(各一两)远志(去心)败酱地脉草(各半两)干枣(一十五枚汤浸去皮核以一升和蒸成膏)上为末。入枣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

空心米饮下。日晚再服。

人参散发背肿毒。寒热疼痛。口干心燥。

人参(去芦头)芎(各一两)生干地黄石膏(各二两)甘草(生锉)知母(各一两)黄(一两半锉)黄芩(一两)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赤芍药(一两)枳实(一两半麸炒微黄)川升麻(一两半)柏子仁(一两半)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

竹叶二七片。小麦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木通散治痈始发于背。便生寒热口干心烦不得卧

木通(一两半锉)知母(一两半)赤芍药(一两)当归(一两)生干地黄(一两半)川升麻(一两半)黄(一两半锉)枳实(一两麸炒微黄)甘草(一两生锉)赤茯苓(一两)前胡(一两半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去心)黄芩(五分)芎(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

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小麦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枳实散发背结硬气盛。或经一月不已。作苦寒热

枳实(三分麸炒微黄)芎(三分)生干地黄(三分)赤芍药(三分)木通(三分锉)黄芩(三分)前胡(三分去芦头知母(半两)赤茯苓(半两)细辛(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生锉)黄(半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五香散升降诸气。宣利三焦。疏导壅滞。发散邪热。治阴阳之气。郁结不消。诸

热蕴毒。肿痛结核。或似痈而非。使人头痛恶心寒热气结

柴胡煎热毒痈肿。血不散。初觉憎寒干渴。四肢烦闷。能令速消。

柴胡(去苗一两)知母(焙一两)木通(一两半)淡竹叶(一百片)瞿麦穗(一两)连翘(一两)防风(二两)大黄(生二两细锉)生麦门冬(汁三合汤成下)生汁(三合汤成下)甜硝(四两汤成下)上先将八味锉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甜硝令散。次入麦门冬汁等。共分为八服。空腹两服。以溏利为度。余药食后缓缓服之。

漏芦散发背及一切疮毒。攻冲寒热大肠秘涩。除烦热解毒

漏芦白蔹黄芩麻黄(去根节)知母枳实(麸炒微黄)川升麻犀角赤芍药(各一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甘草(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犀角散发背痈疽。一切疮肿未穴时。攻刺疼痛。或发寒热。渴燥不食解毒

气。

犀角一分)人参大黄(锉炒)栝实(焙)甘草(炙锉各半两)葛根(锉)赤茯苓(去黑心)槟榔(锉)木香(各三分)芎(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空心晚间粥饮调下。以瘥为度。

麦门冬散发背壅盛。作寒热、疼痛不止。

麦门冬(一两去心)前胡(一两去芦头黄芩(一两)川升麻(一两)远志(一两去心)黄(一两锉)赤芍药(一两)生干地黄(一两)栝蒌根(一两)当归(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小麦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散发背热毒瓦斯盛。作寒热往来。疼痛不止。

黄(一两锉)川升麻(一两)犀角屑(一两)赤茯苓(三分)麦门冬(三分去心)人参(三分去芦头赤芍药(三分)石膏(二两)生干地黄(三分)蓝叶(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真方不换真金正气散。治疮未安之间。遍身寒热。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

连日作。或间日作。必先呕痰。而后寒热大汗出然后止。服此去寒邪。正脾气痰饮

自消。寒热不作。一法用川芎半两。不用人参。兼治四时感风寒冷热之气。中伤冷物。

或伤瘴疟之疾。痰盛头痛。常服能辟山岚瘴气。四时疫疠。

苍术(米泔浸半日炒令黄色)大浓朴(紫色者去粗皮切姜汁炒各二两)粉草(炙一两)真橘红(水洗净去白两半以上四味再入锅内炒去火毒半夏(汤洗七次姜制)藿香人参(去芦)木香(去芦)白茯苓(去皮各一两)一方有川芎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

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入盐少许。温服无时。一方最能发出风毒。可与排脓内补散并行。若疮陷不发。多加辣桂当归

升麻汤痈疽始作。坚硬皮色紫赤。恶寒壮热。一二日未成脓者。

升麻连翘大黄(锉炒)生地黄(切焙炒)木香(各一两)白蔹玄参(各三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入芒硝末半钱。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未利再服。

人参散发背未成脓。身体寒热

人参当归(焙)密陀僧()没药(研)雄黄(研各半两)丹砂(研一钱)栝实(二枚去瓤取皮子生用)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用甘草煎汤。放温调下。日三。

羊髓膏痈疽始作。便败坏。发寒热疼痛。及瘭疽浸淫。广大赤。黑烂成疮。

一名甘草膏

羊髓甘草(锉捣各二两)胡粉(研)大黄(锉捣各二两)猪脂(半斤)上先熬脂髓令沸。下甘草大黄。煎候甘草黑色。绵滤去滓。入胡粉以柳篦搅匀。瓷盒盛。每日三五度。

涂敷疮上。以瘥为度。

神效托里散痈疽发背肠痈乳痈无名肿毒。作疼痛。憎寒壮热。类若

伤寒之证。

黄(去芦用盐水炙)忍冬叶(各五两)当归浸去芦一两八钱)粉草(炙八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一盏半。煎至一盏。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少顷再进留滓外敷。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老少虚人。皆可服之。

黄柏散发背未溃。身体寒热。亦治痈

黄柏烟熏壁土〔多年者各三(二)两〕上为细散。每服二钱。茅根煎汤调下。仍用生姜汁调药。敷之。

苦茄散发背未溃。身体寒热

苦茄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甘草汤调下。一方调服

痈疽虚证寒战方。

用明乳香研细半两。每服一钱。熟水调下。战发于肝。乳香着肝而温之。寒战随止。

  痈疽发背发渴


(附论)夫痈疽烦渴之证。由热气熏灼五脏津液不足于内也。盖营卫气血。腐化为脓血。则津液不得不耗。津液既耗。热气复盛。则心神内烦。而引饮不止。然或为呕下利者。以五脏虚热。饮水过度。气不足以胜之。故气逆于上。则呕肠胃不固。则变下利也。此属痈疽恶证。

凡病疾之人。多有既安之后。忽发渴疾而不救者。十有八九。疾将安。而渴疾已作。

即合便服加减八味丸。既安之后。而渴疾之证未见。亦合先服此药。以预防其未然。若疾形已见。卒难救疗。痈疽后合服补药。若用峻补之药。则发热。又况痈疾人安乐之后。多转作渴疾。不可治疗。当预服加减八味丸。如能久服。永不生渴疾。血气加壮。未发人。或先有渴证。亦合服此药。渴疾既安。亦不作。

痈疽作热发渴。毒瓦斯炎盛。急服神仙追毒丸。每日一服。取下恶毒。次服清膻汤、万全散五香连翘汤六味车螯散千金漏芦汤。皆可选用。然下利以后。尚渴不止。却用生津补气秘传金粉散人参黄散、内补散之类。津液生。血气实。渴自止。

地黄汤痈疽虚热大渴。

生地黄芍药升麻木通甘草(炙)大黄(锉微炒)知母赤茯苓(去黑皮)人参当归(焙各一两)黄芩(去黑心)黄(各一两半)栝蒌根(二两)前胡(去芦头一两半)小麦(半升)上咀如麻豆。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入竹叶七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如小便利除木通。大热加人参。晚再服。以瘥为度。

连翘汤疗患疮肿而渴方。

连翘黄芩干蓝大黄(各三两)蜀升麻枳实(炙)芍药玄参白蔹甘草(炙)羚羊角(屑)通草黄(各二两)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利一两行后。

更服去大黄干蓝。即不利。忌海藻菘菜

麦门冬散发背乳痈。赤肿疼痛。体热大渴。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黄(一两半锉)黄芩(一两半)川升麻(一两)知母(二两)甘草(一两生锉)玄参(一两)栝蒌根(二两)赤芍药(一两)当归(一两)赤茯苓(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地黄半两。淡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犀角散发背及一切疮肿未穴。攻刺疼痛。或发热渴躁不食

犀角屑(一两)人参(三分去芦头知母(三分)赤茯苓(三分)麦门冬(一两去心)地骨皮(一两)黄(一两锉)甘草(一两生锉)葛根(三分锉)栝蒌根(三分)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芦根(一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竹叶汤痈疽发背。四肢虚热大渴。

竹叶(一握净洗锉煎取汁三盏)生地黄(二两)黄芩(去黑心)人参芍药知母甘草(炙)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升麻黄栝蒌根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上除竹叶外。锉如麻豆。每服三钱。以竹叶汁一盏。入枣三枚。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服。早晨、午时、夜卧。各一服。一方药品内无竹叶汁。只用竹叶煎汤。名清膻竹叶汤

以上方治痈疽热盛。肿作渴。痒痛。

升麻散发背乳痈壅毒。热渴疼痛。

升麻(三分)犀角屑(半两)木通(三分锉)黄芩(三分)玄参(三分)麦门冬(三分去心)生干地黄(一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生锉)葛根(半两锉)芦根(三分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黑豆一百粒。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芦根散发背一切痈。身体烦燥。热渴疼痛。

芦根(锉)连翘玄参射干升麻栀子赤芍药羚羊角屑(各一两)寒水石(二两)甘草(三分生锉)生干地黄(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汤治诸痈肿脏腑壅滞。口干脚冷。寒热头痛呕逆不下食。烦渴引饮。

麦门冬(去心焙二两)葛根(锉)芦根生犀角(石膏(碎)葳蕤芍药淡竹叶(切)甘草(炙锉各二两)上粗筛捣。每服五钱。水一中盏半。煎至一盏。入硝石一钱。去滓。温服不拘时。一方用竹沥半合。红雪一分。更煎三两沸。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清心内固金粉散。又名金花散

辰砂(别研)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各三分)绿豆粉(四两研)雄黄(一分研)甘草(三分)朴硝(半两别研)白豆蔻仁(半两)脑子麝香(并研各一分)上以参、苓、白豆蔻为末。入研药令匀。每服一钱半。汤调下。无时候。

生干地黄散发背壅热。烦渴不思饮食。通治诸疮大渴。一名竹叶黄汤

干地黄(二两)黄(一两锉)甘草(半两生锉)麦门冬(一两去心)赤芍药(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黄芩(一两)石膏(二两)当归(三分)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去滑)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淡竹叶二七片。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一方有川芎生姜

解毒散发背热毒肿。疼痛烦渴。

犀角屑(三分)川升麻(半两)栀子仁(三分)木通(一两锉)麦门冬(三分去心)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三分生锉)葛根(三分锉)地骨皮(一两)上为散。

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地黄一分。半合。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饮子发背热渴疼痛。

黄(一两锉)栝蒌根(一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玄参(半两)甘草(半两生锉)赤茯苓(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半两)上药细锉和匀。每服半两。水一中盏。入淡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汤痈疽热盛。口燥发渴。除热止渴。

黄栝蒌根干地黄(焙)升麻(各一两)栀子仁(一两)芍药(一两半)黄芩(去黑心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黑附丸气虚血弱。老人发后。四肢倦怠无力。或燥渴好饮水不止者。

附子(一个九钱煨盐水浸)白茯苓(五钱去皮)茴香(一两炒)川楝子(一两去皮核)破故纸(一两炒)交趾(五钱去粗皮)大当归(一两去尾)熟地黄(净洗切炒一两)上为末。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或盐下。如觉脾虚食减。亦用参苓白术散。兼服。

加减八味丸治肾虚津乏。心烦燥渴。或先患痈疽而才觉作渴。或有痈疽而无渴

。皆宜服此。

地黄(洗焙干却用洒饭上蒸七次焙干秤二两重)山茱萸(去复选肉焙称一两)真山药(炒一两)肉桂(去粗皮淡者不用浓者不见火取末半两)牡丹皮(去心)泽泻(水洗切作块湿蒸五次切焙)真北五味子(去枝梗微炒令透别为末一两半)白茯苓(去皮焙以上各八钱)上为细末。炼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五更初。未言语前。用温盐汤。吞下三四十丸。

神效。有人病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者。诸医尽用木瓜紫苏乌梅人参茯苓百药煎等。生津液止渴之药。服多时渴愈甚。数日之后。茫无功效。愚用此药服之。三日渴止。遂久服之。不特渴疾不作。气血益壮。饮食加倍。强健过于少壮之年。又有一士人。亦患渴疾。治疗累载不安。服此不半载。而痊何也。盖其疾本起于肾水枯竭。不能上润。是以心火上炎。不能既济。煎熬而生渴。医者多用醒脾生津止渴之药误矣。今八味丸降其心火。生其肾水。则渴自止矣。其中真北五味子最为得力。能生肾水平补心气。大有功。而渴疾已作。即便合服加减八味丸。既安之后。而渴疾之证未见。亦合先服此药。以预防其未然。若疾形已见。卒难救疗。痈疽后合服补药。若用峻补之药。则发热。又况痈疾人安乐之后。多转作渴疾。不可治疗。当预服加减八味丸。如能久服。永不生渴疾。气血加壮。

未发人。或先有渴证。服此药渴疾安。亦不作。

梅花饮子初作有热烦渴。便服此截定。防毒内攻。

忍冬(四两)栝蒌根葛根川芎乌梅(和核)生绵黄苏木(各一两)赤皮甘草(生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服。每服用水各一升。同入瓷瓶内。慢火熬十分去三分。

每服一小盏。无时服。此药如毒已破。其热渐退。即常服。如患初作未破。此药性虽和缓

大能去热毒

托里黄散口干微热

人参甘草(各半两)白术茯苓芍药桔梗(各一两)黄(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稍热不拘时候。

六味车螯散内消痈疽。取下恶毒。首初便服。

车螯(四个黄泥固济火通赤出火毒一宿研为末)灯草(三十茎)甘草节(二钱炒)栝(一个去皮用仁新瓦上炒令香)上将栝灯心甘草节为粗末。只作一服。用二盏。

煎耗半碗。去滓。入一大匙和匀。每用八分盏。车螯末二钱。腻粉少许。调匀。空心温服。取下恶物黄涎为效。以上诸方。宣利拔毒之药。可斟量轻重而用之。万不失一。

枸杞汤发背痈疽。热渴闷乱。

枸杞枝叶(五两)石膏末栝蒌根黄连(去须)甘草(炙各一两)上咀如麻豆。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五味子汤肾水枯竭。运用不上。致令口中干燥。舌上坚硬。或如鸡内金

北五味子(真者)绵黄(去芦头生用)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半)粉草(炙半两)上咀。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无时候。一日一夜五七服妙。

连翘散疮疡肿。一切恶疮。疼痛烦渴。大便溏泄虚热不宁。

连翘山栀子甘草防风(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陈粟汤发背干呕吐。此因先患热渴。饮冷太过。胃寒所致。宜服。温脾平胃。

粟米(微炒一合干姜炮制半两)甘草(炙四两)上咀如麻豆。每服五钱。

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以瘥为度。

干葛饮发背作渴。

黄芩朴硝(各五钱)干葛(一两)上锉散。每服三钱。用枇杷叶去背上白毛。净洗同煎。不拘时服。

凝水石煎方治发背痈疽。发大渴。口干不可止。

凝水石石膏(各半斤)上先捣二味石药。罗为末。以水五升。煎令稠。即下

更煎成膏。用瓷盒盛。每日空心。取一枣大。含化津咽。日五七服。

六一汤常服终身可免痈疽之疾。仍大治渴疾。补虚乏。诸发愈后亦可服。

绵黄(去叉芦用箭竿者六两一半生焙细锉一半用盐水湿润器盛饭上蒸三次焙干锉细用)粉草(一两一半生细锉一半炙黄却细锉)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早晨日午。以白汤点当汤服。

若能饮、初杯用调服尤妙。一方用生者。黄六两。甘草一两。咀。水煎常服。古人以黄为羊肉者此也。一方姜三片。枣二枚煎。空心服。

犀角饮子

犀角屑(三两)羚羊角屑(三两)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渴即饮。尽更作之。时热恐坏。悬着井底。甚妙。

桑枝叶大治口干

取花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一法以花桑枝不以多少。寸锉。炒令香。先以水于瓦罐中。用文武火煮折一半。去滓。再入银器内。重汤煮。再折一半。或入少亦可。仙经云。一切仙方。不得桑枝不服。出抱朴子。常服疗体中风痒、干燥、臂痛、香港脚、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

痈疽烦渴方。

参苓白术散上以栝蒌根绿豆乌梅煎汤。调下。

  诸发


(附论)夫五发者。谓痈疽生于脑、背、肩、鬓、是也。大概论之分为三等。一者也。二者痈也。三者也。夫初生如黍米大。痒痛有异。误触破之。即展四畔。赤肿沉闷。牵引胁肋。疼痛数日之后。渐觉肌肤壮热恶寒、烦渴、眩晕。侵展浆汁出。积日不溃。抑之则流血者。谓之发背也。其发于脑者。为脑疽也。其发于鬓眉者。以类呼也。又有初生。其状无头。肿阔三四寸。始觉注闷疼痛。因循数日。皮光微软者。甚则令人发热恶寒头痛烦渴者。谓之发背痈也。又有初生一头。色浮赤而无根。肿见于皮肤之间。大小一二寸者、也。三者之候。惟最重。此疾初生。皆由滋味与浓衣。衣服浓暖。则表易招寒。滋味过多。则五脏生热。脏腑积热。则血脉不流。而毒瓦斯凝滞。邪气伏留。热搏于血。血聚则肉溃成疮。浅则为。实则为痈。深则为矣。亦有因服金石发动。而患此疾者。亦有平生不服金石药。而亦患此疾者。盖由上祖曾服饵。其毒瓦斯流传子孙。此病初生。认是则宜速治之。若气实之人。急服五香连翘汤漏芦汤。若年未五十少壮实者。可服五利大黄汤化毒丸。取通利脏腑一二行。疮头上用追毒散之类。贴温热膏剂。更肿汤、溃毒汤。淋之。

如此调治。以待脓成。以前不可以诸药救疗。以安患人之心。慎懊恼触着。至脓成败溃。宜服五香汤。及内托里散茯苓汤当归托里散之类。渴不止者。服竹叶黄汤乳香散。勿为大热服大黄朴硝苦寒之药。若因服利药。而利不止者死矣。若疮中恶肉未退。脓水不快者。即用追蚀之药。或铤子之。上用鹿角散。以熬为糊贴之。恶肉退去。好肉渐生。即用搜脓散、翠霞散之类之。若疮中毒瓦斯未尽。慎勿早敛。忌早上生肌之药。纵得平复必再发。其间调理次第。临时致宜。将护忌慎之法耳。

痈疽者。乳石之疾。多发于阳部。故在背则发府俞之间。在头则发脑。以头者诸阳所会。而足太阳之经。络脑故也。然脑为髓海。精血之所凑。而脑户风府哑门三穴。不可妄行灸刺。令人有哑之病。灸刺犹不可。况痈疽之所发乎。古人谓五发之病。背脑为重。始发皮肤若黍米。然赤肿旁。耳项痛寒热。当急治之。稍纵不治。则毒瓦斯深入。销铄脑髓

化为脓血。不可及矣。故经曰。痈疽不得顷时回。初发时。一粒如麻豆大。身体便发热热。生处肉赤热肿大而高。多生疼痛。破后肉色红紫。此为外发。虽大若盆碗。如用药有理。则全活必矣。初发时。不拘大小。身体无热。自觉倦怠。生处亦不热。数日之间。渐渐开大。不肿不高。不疼不痛。低陷而坏烂。破后肉紫黑色。此为内发。未作之先。脏腑已溃烂。则不治矣。复有心肾肺痈肠痈附骨疽证。心痈者、乃心经有热。或好饮。或嗜热物。积聚成热。久而不散。熏发于皮肤之外。气血不流。凝滞而生。虽曰原道颇险。而实可治。宜用托里活血之剂。攻出外来。肿高不陷。可保无虞。若陷入里。亦不可恃。如不饮食。急须扶脾。能食疮已破穿见肉膜。亦未为害。但要洗涤净洁。以生肉药掺四畔。自然而愈。

  五发


(附论)

痈发

此疾肿赤高起。或长或大。或在妇人乳旁上。为血宫积滞。气壅血涩而成也。内有脓血。其病易治。内有白脓。其病难治。

此疾初发。肿赤坚硬。毒瓦斯在皮作热。百节疼痛。虚渴不已。不省人事。破后出血如蚕。多口出脓汁。七日之后。急用药。有鲜血难治。

癌发

此病初发。不寒不热。肿处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坏烂。二十以前者积热所生。四十以后者。皆血气两衰。须早为治。十可全一二也。

此病初发。四畔生牛唇。黑硬疼痛。二十以后。四十以前。皆积伤之毒。入胃壅聚而成。

四十以后。六十以前。乃血气不能通行。壅热积血得之。出清水者难治。

痼发

此疾发时。浑身壮热。手足不遂。憎寒头痛。虚渴、多汗呕逆。四肢沉重。五脏烦闷。

是其候。若出米泔汁者难治。

丹参膏发背发乳。口已合。皮上急痛生。肉摩腕折。

丹参防风白芷细辛黄芩芍药牛膝大黄槐子独活当归(各一两)上以腊月猪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摩病日三四。不须向火。

发背发乳房。及诸恶疮膏方。

黄连当归马齿茱萸(各一两)珠(十四枚)矾石(烧)黄柏(各半两)石苇(三分去毛)猪肪(一斤)生竹皮(三合)上咀。细切肪。向美一升中合煎。

石苇焦膏成去滓。有病稍稍敷上。一枣核大一枚。忌猪肉冷水。

浇洗方诸发已破未破皆洗。如成脓溃烂。最要洗净。去故肉。生新肉。洗后净干

。再用角贴掺药。一日一次。

柏皮泽兰莽草荆芥赤芍药山大黄土白芷土当归独活(各等分)上锉粗散。用水一斗。入葱白大椒橘叶。同煎熏洗。如已烂。入猪蹄下膝爪骨肉煎。可免干痛。净洗为度。

青金锭子专治脑疽发背。去恶肉。追脓生肌。

白矾(枯)粉霜轻粉白丁香(真者炒各一钱)铜绿(二钱)砂龙脑麝香(各五分)上为细末。稠面糊为锭子。如麻黄粗细。外科精义青锭子治诸恶疮。脓出不快者。

及多年疳。愈而复发。无白矾

犀角消毒散发背、发脚、发手、发胁。一切恶疮。此药温和。大能散毒。

荆芥防风甘草鼠粘子羌活白芷独活桔梗(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白膏五发未破。

南星大黄草白蔹(各半两)蚌粉柏皮(各一两)小赤豆二合)上为末。

芭蕉头研。取油调角四畔。加乳香没药尤妙。干则芭蕉汁刷之。一方无草乌

止痛当归汤脑疽发背。穿溃疼痛。

当归人参官桂芍药甘草(炙)生地黄(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痈疽肿疼。发脑发背方。

柳树白木耳黄连(去须)乳香杏仁(去皮尖各一分)盐花(少许)蛇床子(少许)新荆根(一握不得用隔旬者如无以菘菜代之)上为末。似觉有肿。以温水调敷。干即易之。

宣毒散初发或灸后。用敷贴消肿、收赤晕、围聚。

露蜂房(三两炒略微焦)南星赤小豆(各一两)小米一合)生草乌(一分)生白矾(半钱)上为细末。用淡调。涂四畔。干即再上。

寒托里散止痛消肿。初发服之则消散。已成则易溃。既溃则生肌。常服活血补损

。不患疮痍。

黄栝(三个去皮取瓤子炒)忍冬(三两即左缠藤乳香(一两)苏木(二两)没药(一两半)甘草节(炙半两红纹者)上为粗末。每用药一两半。无灰三碗。同药入瓦瓶内。煮至一碗半。去滓。分为三服。空心日午临睡服。如要常服。即为细末。糊为丸。

如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当归酒下。打扑伤损。服至五丸即安。

万灵丸治背脑疽。并一切恶疮。初觉一二日。

朱砂血竭莲蕊(各等分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糊为丸。如黄米大。每服七丸。

送下。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不过二服。即效。

鲮鲤甲散发背乳房痈肿方。

鲮鲤(一头取甲爪炙)桂心(三分)当归(二分)上为散。服方寸匕。日三进。

忌生葱。

绿云散治五毒发疮。生于背脑。一名二草散。一名绿云一醉散。

金星凤尾草(形如凤尾叶背有金星者是也干称四两)生粉草(一分切)上慢火焙为末。

分作四服。每用红一升。煎三五沸。入冷二升。和匀。入银瓦器内封。却时时服。量力饮之。以醉为度。立效。若曾服金石重药者。此药最妙。以物枕着痛处睡。良久逐下毒瓦斯恶物。次日减药末并一半。再进一服。忌生冷油腻毒物。不饮者。新汲水调服

如圣散恶疮、背脑疽、寒痈、吹乳、打扑伤损。并治之。

甘草(一两半生半熟)皂角(三钱烧存性去皮核称用)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热调下。

无时。

金银花散发背恶疮。托里止痛排脓。

金银花(四两无花用苗叶嫩茎代之)甘草(一两)上为粗末。分为三服。水各一盏。

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

海上方痈疽发背发脑等疾。

用枫根白皮枫树根。旋取去土及粗赤皮。就湿用为粗末。每用药一升。无灰二升。

煎至八分。取清汁稍热。作三服。药滓敷疮口。疮未破敷时留疮口。既破用药敷疮。三服可活人命。神效。

疗始发痈疽发背。及乳房方。

半夏末、鸡子白和涂良。姚云。生者神效。以水和涂之。

又方

和墓上土、茱萸捣。姜小蒜薄贴。并良。

大荆芥方痈疽发背、脑疡等。不问有头无头。但要肿起知痛。用药一粟许

于疮头点之。少顷再点。便觉肉地软

用大荆芥根洗净。细切烂研。加小粉和匀。随疮大小。涂敷留口。一云。大荆芥大蓟一味。不拘多少。洗净细切研膏。涂疮上。其冷如。初发者能消散。已成肿者。无不取效。

一云。加些少米醋同研。则荆芥易烂。涂敷留口。如一围大。才干又换。其口渐小。以口溃为度。

治癌方

用生井蛙取皮。晒干。烧带生。为细末掺。或水调敷。

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治法急用蓖麻子等药外敷。多出其毒水。如痈疽方中。乳香膏神功妙贴散是也。内则于小便利之。盖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与小肠表里。所当宣毒于小便。但诸发蕴毒。又非麦门冬灯心草之所能宣。必如是斋方中立应散地胆为主。以白牵牛滑石木通佐之。而后可以宣其毒矣。自此又于心肾同工。人之一身。水不能济火。则渴而后发疮。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于人何病之有。心主血也。清心行血。固所当然。亦使肾得其养。则水有所司。贞元凝合。彼疮自平。更服童尿。又可以灌涤余毒。切戒忌风邪入之。将理一节。米猪蹄可以益肾。可以养中。当加之意。

乳香膏神功妙贴散

立应散

治痼方

痼发于手足。或掌心。或腰腿。或臀下伸缩处。长形平肿。无头无面。低贴肌肉。瞰里开疮如而大。走注牵连。较之诸发。烦渴为甚。其患浅则可疗。其患深则害人。或肿毒已平。数月之后。复于他处大发。但作肉色。微带淡红。终不能救。治法以痈疽类例推之,大要培养内气。以防滑泄。兼用膏药吮疮。神异膏、遇仙膏。可贴可服。

复煎散治脑背疽。及一切恶疮

(方见黄连独活散)周子明提点传一宗八道治五发发脑、发鬓、发眉发颐发背痈疽、痼、癌一宗。药保不死方。才觉寒热。疮已现。发渴。即是其证。

先用车螯散

紫背大车螯(一名车蛾每个用草先扎定上用盐泥固济日干簇火之候通红半时辰许烂火候通手取敲去泥以器皿合在净地上出火毒半日许冷碾罗为细末砂合收)甘草(炙碾为末)轻粉上每服车螯二钱末。甘草末一钱。轻粉炒五分。温麦门冬熟水调下。五更初服。至日出时候。大便不痛。下青绿苔。或如黑煤。恶物下也。次用一生黄土细研。炒半钱。研入蒜三瓣。细烂捣。捉薄作三饼子。不拘大小。坐于疮头上。有伏道熟灸之百壮。少歇。与饮食吃。再灸之三五十壮也。

次用六一汤托药

真绵黄(箭竿者是也木不堪误人秤六两以刀劈开揭薄用白沙蜜不酸者一两微入水少许调解开易涂蘸候搓匀炙之微紫色候冷锉碎不碾)罗横纹甘草(炙一两细锉)上拌匀。

每服抄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之。日三服。夜二服。

次服栝

(一个去皮将瓤与子锉碎)没药(一分研)甘草(半两生锉)上用无灰三升。煎至一升。分三服。温饵。

次用猪蹄汤痈疽等肿坏。消毒去恶肉

香白芷甘草独活露蜂房黄芩赤芍药当归(各等分)上先将猪前蹄两只。

只用白水煮软。将汁分两次澄清。去上面油花。下面滓肉。每用药半两投于汁中。再煎五七沸。

滤去滓。以故帛蘸药汤中。薄揩疮上。死肉恶血随洗而下。以干故帛拭干。敷窍减痛。仍避风。忌人口气吹之。有狐臭人不得入宅。猫犬亦忌。月候人不令入房。次用洗药。散风邪。

生好肉。

芎(锉)白蒺藜(捣去尖)防风(锉)上等分为细末。每用抄一匙头。煎令沸气上

顿候通手。以帕揩洗之。前药一次换。后药两次易。二药相间洗。凡疮破有头。便用洗药。

洗讫便用薄贴敷之。薄贴、谓药也。

太上无比灵应神异膏

露蜂房(一两锉碎)蛇蜕皮(半两细剪)玄参(半两细锉)黄丹(五两好者)真绵黄(三分细锉)真杏仁(一两去皮尖略捣破)童男童女乱发(洗净日干如鸡子大)上先用真麻油、不用菜子油一斤。入铛便下发。慢火熬。候发消尽。次入杏仁。滤去滓。再入铛入余药。

熬候焦黄。再滤去滓。次入黄丹。候变色。以新柳木篦子搅五千搅。滴入水中。看软硬得所。

然后倾入净瓷罐子。如尚未硬。更搅三百搅也。摊用如常。日换两次。夜换一次。

发人贴云丹膏。痛如刀割。不可不审。不可不知也。亦不得用生肌药。只贴膏药

。自然敛合。如医治后。时为庸医药罨。或刀割伤风重者。兼以五香连翘汤

木香麝香乳香沉香藿香连翘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

温服无时。疮四边以金箔先用津液吹点之也。

大车螯散取癌瘰痼。四般未破者。痈不用此。如已破者。只用五积散疏利风气

。然后服诸药。

大紫色车螯(一个黄泥固干火通赤去泥末之)大戟芫花炒)甘遂甘菊槟榔大黄黄芩漏芦(三分)腻粉(一分)上捣为末。每服二钱。车螯末二钱。粉一钱五。

更栝煎下。良久下恶物脓血。不久自止。后生壮者加一服。老弱量与。

排脓散去瘀脓。化恶血。止痛。去寒热

防风白芷人参细辛川芎仙灵脾甘草(半两)羌活(二钱)上为末。调下。糯米饮亦可。

托里散止痛。固脏腑

山蜈蚣(一两)当归川乌(炒)白术白芷川芎(三钱)麻黄(一钱)上为末。下二钱。姜薄荷水煎亦可。

败毒散已破者服。

麻黄白术苍术(一两)荆芥甘草大黄(三分)黄芩(半两)干薄荷(一分)上为散。水煎服。

内补散癌已破。脓多疮烂。肉未生者。

附子(炮一两)白姜(一两)人参甘草(三钱)陈皮麻黄官桂(半两)上为末。

一钱葱煎服。食前。去脓血寒热生肌。

内消散癌已破未破。去脓止痛。退寒热。进食。去瘀血

红内消(即何首乌红者一两)玄参苦参蔓荆子威灵仙(半两)甘草节赤小豆(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任下。日五服。

黄芩散癌疮烂肿化恶脓。止痛活血。以洗之。

黄芩(五钱)羌活(五钱)细辛白芷秦皮川芎黄连(三两)上为散。每一两半。雄猪蹄水二升。煎半。去油滓。煎药滤清。冷洗。春冬日一洗。夏日再。麝香膏贴之。

麝香

附子(生)陈皮黄连白芷当归(五钱)白豆蔻(五个)槟榔(四个)羌活白姜大黄缩砂(一钱)皂角(三条)上为散。麻油十两。煎八两。药焦色为度。绵滤。再煎沸。

黄丹五两。熬至七两。水滴成膏。收瓷器中。仍出火毒。用时绢片火上开药。随大小贴。

内消丸痼发

附子川乌(各炮半两)全蝎(净)僵蚕(一分)乳香(三钱研)草乌头(水煮烂去皮尖半两)雄黄没药(一钱研)上为末。梧桐子大。薄荷汤下二十丸。若发急者只作末。每一钱任下。

解散

川乌(炮一两)甘草半生半炙)麻黄(一两)沉香苍术防风萆(一分)杜仲(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枣一个。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上二方须溃破脓透。内虚之后可服。

一方向友正、元仲之子也。淳熙八年。为江陵支使。摄江陵令。痈发于胸臆间。极痛。

疗半岁弗愈。常浴罢痛甚。委顿而卧。似梦而非梦。见一丈夫微揖而坐。传药方与之曰。用没药、栝乳香煎服之。且言桃源许轸知县。亦有此方。但不用栝。其效故不速。

友正敬谢。即如所诫。不终剂而愈。后诣玉泉祷雨。瞻寿亭关王。盖所感梦者。因绘像于家焉。

疮疡治验戊申岁。以饮太过。脉候沉数。九月十七日至真定。脑之下项之上。出小疮。不痛不痒。谓是白疮。漫不加省。是夜宿睡善甫家。二日后觉微痛。见国医公明之不之问。凡三见之。终不以为言。又二日。脑项麻木。肿势外散。热毒发。且闻此府刘帅者。

近以脑疽物故。便疑之。三日间痛大作。夜不复得寐。二十二日请镇之疡医。遂处五香连翘

明日再往。又请同门一医。共视之云。此也。然而不可速疗。十八日得脓。俟脓出用药或砭刺。三月乃可平。四月如故。予记医经凡疮见脓九死一生。果如二子言。则当有束手待毙之悔矣。乃诣姨兄韩参谋彦俊家。请明之诊视。明之见疮。谈笑如平时。且谓予言疮固恶。

子当恃我无忧恐耳。膏粱之变。不当投五香五香已无及。且已八日。当先用火攻之策。

然后用药。午后以大艾炷如枣核许者。攻之至百壮。乃觉痛。次为处方云。是足太阳膀胱之经。其病逆。当反治。脉中得弦紧。按之洪大而数。又且有力。必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以时言之。可收不可汗。经与病禁下。法当结者散之。咸以之。然受寒邪而禁咸。诸苦寒为君为用。甘寒为佐。热为引。用为使。以辛温和血。大辛以解结为臣。三辛三甘。益元气而和血脉。淡渗以导湿。扶持秋令。以益气泻火。以入本经之药和血。且为引用。既以通经。以为主用。君以黄芩黄连黄柏生地黄知母制之。本经羌活独活防风、本、防己当归连翘。以解结。黄、人参甘草。配诸苦寒者三之一。多则滋营气补土也。生甘草泻肾之火。补下焦元气。人参橘皮以补胃。苏木当归尾去恶血生地黄当归补血汉防己。以除膀胱留热。泽泻助秋。去湿热。凡此诸药。必得桔梗为舟楫。乃不下沉。投剂之后。当不痛不拆。精气大旺。饮啖进。形体健。予如言服之。药后投床大日出乃寤。以手扪疮。肿减七八。予疑疮透候。遽邀明之视之。明之惊喜曰。

疮平矣。屈指记曰。不五七日作子。可出门矣。如是三日。忽有宵寐之变。予惧其为死候。

甚忧之。而无可告语之者。适明之入门。戏谓予曰。子服药后有三验。而不以相告何也。乃历数云。子二三日来健啖否乎。曰然。又问、子脚膝旧弱。今行步有力否乎。曰然。又问、子昨宵梦有宵寐之变。何不自言。予为之一笑。终不以此变告之也。二十九日。疮痛全失去。

灸瘢脓出。寻作。初镇人见刘帅病之苦。言及者皆为悲惨。闻予复病此疮。亲旧相念者。

皆举手加额。以早安为祷。十月十七日。明之邀往其家。乘马过市。人见之有为之失喜者。

盖始于投剂。至疮痂敛。都十四日而已。予住在聊城。见明之治梁县杨飞卿胁痈。及郭文之父脑疽。杨叔能背疽。不十数日皆平复。然皆不若治予疮之神也。医无不难。疗背脑疮尤难。

世医用技。岂无取效者。至于治效之外。乃能历数体中不言之秘。平生所见。惟明之一人而已。乙未秋。予自济南回。伤冷太过。气绝欲死。明之投剂。应手而愈。起予之死。并此为二矣。他日劝刘斯立传钱乙。当补述之。明年秋七月二十有五日。河东元好问记。

黄连消毒散

黄连(一钱)黄芩(五分)黄柏(五分)生地黄(四分)知母(四分)羌活(一钱)独活(四分)防风(四分)本(四分)当归尾(四分)桔梗(五分)黄(二分)人参(三分)甘草(三分)连翘(四分)苏木(二分)防己(五分)泽泻(二分)橘皮(二分)上件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温服。食后。一方加山栀子二分。五味子二分。麦门冬二分。枳壳二分。猪苓二分。名消毒溃坚汤。治人发痈肿、瘰、乳。

随病患虚实。药剂轻重。用之无不作效。

  发脑


(附论)夫发脑者。六腑不和。经络痞涩。气血不行。壅结所成也。此皆脏腑积热毒。或乳石发动。毒瓦斯上攻于脑。发于皮肤。头如黍米。四畔赤肿硬。遍于耳项。寒热疼痛。若不急治。毒瓦斯伤于血肉。血肉腐坏化为脓水。从脑中出。血肉既竭。必致危殆。

氏云。凡脑疽及项以上。有痈疽毒。断不可用大蒜钱子。就顶上灸之。灸之则引其气一上。痰涎脓血。并起上攻。倾人性命。急于反掌。但当急灸足三里穴。并气海穴。乃渐渐服凉胸膈化血之药。人可小安。此论载通神方论。足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是穴。可灸五壮。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是穴。可灸二七壮。或三七壮。亦可以骑竹马穴法灸之。凡脑疽咽喉。古法皆不治之证。用此灸法。引毒瓦斯归下。其理颇长。得此疾者。岂可坐以受毙。当信而用之。如五香连翘汤漏芦汤五香汤大黄。加人参、黄、犀角国老膏万金散。皆可选用。

沉香汤发脑。疮肿赤。疼痛烦燥。

沉香(二分)麦门冬(去心焙)赤芍药玄参甘草(生锉)枳实(熬炒)升麻前胡(去芦头大黄(锉炒)生干地黄(焙各一两)犀角三分)麝香(研一分)葳蕤黄(细锉各半两)上除麝香外。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麝香少许。温服不拘时。

黄散发脑。肿痛烦热不可忍。

黄(一两半锉)赤茯苓地骨皮麦门冬(去心)生干地黄黄芩升麻射干玄参赤芍药甘草(生锉各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用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葛根散发脑痈肿脏腑壅滞。心烦口干。脚冷寒噤。头痛。不能下食。

葛根(一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葳蕤(三分)犀角屑(半两)(一两)赤芍药(三分)石膏(二两)甘草(三分生锉)红雪(二两)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

煎至六分。去滓。下竹沥半合。更煎一沸。不计时侯温服。一方有芦根

犀角散发脑已穴。脓出后。痛闷转甚。热乱。脑中若车马走动。痛不可忍。

石膏(碎)犀角升麻芍药(各一两)甘草(炙一两)黄(细切二分)木通(锉一两半)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七分。下朴硝一钱匕。滤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未愈更入玄参三分。去黄。

发脑内消散发脑始结。疼痛妨闷。欲成痈疽。之令内消

硝石(研二两)木通(锉)紫檀香葶苈(隔纸炒)白蔹莽草(各一两)大黄(三两)上为末。每用浆水旋调得所。涂于肿上。干即易。

大黄丸发脑及一切热毒瓦斯。结硬肿痛。通利脏腑壅滞。

大黄(三两锉浸一炊久慢火炒冷熟)枳壳(去瓤麸炒一两)牵牛子(二两半微炒一半生用一半)木香(生锉)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皂荚(五挺不蛀者捶碎一升浸挪取汁绵滤过用)上为末。取皂荚汁于银锅内。慢火煎成膏。入药末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葱下三十丸。快利为度。一方有槟榔一两。甘草五钱。

羊桃根散治痈发脑。拔去疮中毒

羊桃根(锉)硝石(研)凝水石(碎各一两)天灵盖(慢火烧烟绝)木香白蔹(各半两)上为散。清水调如糊。摊于故帛上贴之。干即易。痒则瘥。

乳石散治脑疽初生。如黄枳实。破后如盏底。深半寸许。

花乳石(研)赤石脂(研)滑石(研)炉甘石(研)密陀僧(研各半两)乳香(研一分)上为细散。未破者调敷之。已破者即干贴。

黄连饼子治发脑成痈。及热毒疮肿。

黄连乳香薰陆香(各一两)雄粪(四十九粒尖细者是)上为细散。用荆根二两。洗净漉去水。细切捣如泥。若肿甚即更用蜀葵根三两。入前药四味合捣。调匀即取出。

于瓷器中贮之。可肿头捻作饼子。浓三分许贴之。干即易之。

止痛散发脑结肿。

木香(二两)紫葛(一两半锉)檀香(三分)川朴硝(二两)上为细散。以温浆水调如面糊。在绢上摊。贴于肿痛处。候干。即再贴。以瘥为度。

朱砂膏发脑乳痈。初结疼痛。

朱砂一两乳香(半两)上同研为末。以葱白四两。细切。合研成膏。每用生绢上涂贴。

候干再上。以瘥为度。

脑痈

用盐西瓜皮晒干。烧灰存性为末。香油调敷。

发脑发背

剥取热皮。中心开一孔子。用贴疮上。数数易之。无头者盒饭作头。脓出即愈。

脑疽

松节细研。用猪胆汁和合麻油敷疮。亲见效。


上一篇:痈疽门 下一篇:痈疽门

相关链接